滩面镇中心学校2021清明假期学生安全事项告家长书
发布于 2021-04-02 16:18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假期也即将到来。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为期3天的小长假,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平安的假期,现把放假时间安排及温馨提示通知如下,敬请家长配合,做好孩子的监护、教育工作。
清明节放假时间:
4月3日(星期六)— 4月5日(星期一),共三天;
4月6日(星期二)正常回校上课。
清明假期,各位家长做好疫情防控、孩子的品德、安全和学习教育:
一、传承红色基因
致敬建党百年,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抓住传统教育的良好时机。
利用清明节带孩子瞻仰先贤,学习英模事迹,弘扬红色文化,培养良好的品质,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二、文明祭扫
清明祭祀,是缅怀先人“为我们幸福生活作出贡献”的感恩行动。广大家长朋友要牢记“一点星星火,可毁万亩林”的事故警示,千万不要使祭奠祖先的孝行善举事与愿违,成为破坏森林资源的罪人。倡导尊重生命、绿色文明的祭祀新风,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祭祀礼仪。严禁在公共场所焚烧冥币、纸钱等祭祀用品和燃放鞭炮,有效减少“火”的隐患,让清明更加安全。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齐心协力,群防群治,严防山火,保护森林,用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共同建造“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好家园。
三、疫情防控
1.放假期间,仍要按照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假期期间如外出,途中务必做好勤洗手、随身携带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2.全体学生、家长要始终牢固树立疫情防护意识,落实“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时刻关注自身的健康状态,如身体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向班主任报告。
四、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家长应密切关注子女的思想动态,教育子女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及各项规章制度,不组织、不参与有损于社会安全稳定的活动。
2.注意活动安全。家长要教育子女不要擅自离家外出,不要私自下溪、河、池塘、水库等地方玩耍、游泳,预防各类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外出游玩要有家长带领,并切实注意游玩安全。
3.注意饮食卫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要做好疫情防控、甲型H1N1流感和 手足口病等流行性传染疾病预防工作。不要吃没有健康保障的食品,特别是不要买无证小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4.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子女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规则,不在公路上跑闹、玩耍活动,过马路注意过往车辆,靠右行走,横穿公路要走斑马线、人行天桥等,不得随意横穿。未满12周岁不得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得骑两轮电动车,不坐无证驾驶机动车辆,不坐无证、无牌车辆,注意交通安全。
5.注意消防安全。教育子女不玩火、不私自上山野炊,不接触易燃易爆物品,燃放烟花、爆竹要注意安全。
6.注意防盗防骗。小学生社会经验少,在外面不要随意和陌生人说话,陌生人敲门不要开防盗门,外出旅游或走亲访友,万一迷路不要惊慌,要呆在原地等候父母回找或及时拨打110,请求警察叔叔的帮助。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7.遵守校规校纪,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教育子女要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督查子女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做好复习,多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参加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活动,严禁任何学生参与打架斗殴和危害社会的活动,严禁任何学生进营业性网吧、歌厅、迪厅、游戏厅。
8.公共场所,不看“黄色”书刊、音像,谨防子女受到不良侵蚀和伤害,教育子女远离毒品,严防毒品的侵害。
9.家长要教育子女按时归校,并严禁子女携带管制刀具、严禁物品、手机来校。
家长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担负着教育子女成长的义务和责任,望能配合学校抓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让子女成为文明、守纪的好公民。再次感谢家长们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学校衷心祝愿大家:安全常伴,快乐同行,幸福相随!
了解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万物吐故纳新之时,如何让孩子享受假期快乐的同时,还能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呢?今天,和大家分享清明节我们的孩子应该知道的6件事。
清明节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
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