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新语文培养一个会读书的人,让语文成为生命的底色
发布于 2021-04-08 22:06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本 文 约4400字
阅 读 需 要
11min
—
作者丨马永强
1
语文蕴藏着让人幸福的力量
2000年,教育家朱永新发起“新教育实验”,倡导让教育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怎样帮助人寻找幸福生活的?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朱永新推动“新教育”的抓手是阅读。他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基本手段就是读书,学习语文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是完善个人精神和认知的过程,语文学习就是为了培养更完善的人。所以,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学习就是在亲近母语,寻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回到我们的文化精神源头。
语文最终要带给人幸福和自由,这是“读者·新语文”中小学阅读与写作教育平台的宗旨和追求。我们希望在中小学的阅读和写作上有所作为,一方面,因为“读者”最优质的资源是语文资源,最擅长阅读和写作,我们想要把积累数十年、为亿万人提供读写服务的经验和心得分享出来;另一方面,我们坚信阅读和写作的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就是在塑造一代人的思维和感知能力、幸福生活的能力。只有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在这个时代积极、合理地吸收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理性因子,对文化有尊重,对社会有认知,对文明有情怀,对未来有见地。
现代人的生活很容易被数值界定,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无法用数字简单衡量的。会不会倾听和表达,决定一个人社会生存的质量;能不能通过阅读和写作不断提升人生,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和人生的高度。有深度的阅读,能影响人的精神格局。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只有厘清语文教育的本质,了解阅读和写作的价值,才会真正理解语文。语文不仅仅是工具,它对形成个人品格,培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终身学习能力都有奠基作用。岁月悠悠,人世沧桑,语文会帮我们学会云淡风轻。进入新的语文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过一种幸福的智性生活。
2
语文是一个人一生的根基
“人一生的道路,取决于语文。”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这句话,戳中了这个时代的痛点。
北京大学教授 陈平原
语文曾经被认为是无用的,但时代的发展证明,这种看似无用的能力实际有大用。语文能力是现代人的元能力。复旦大学前校长、数学家苏步青关于语文学习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他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第一堂课就考语文。语文不合格,下面的功课就不用考了。语文都不行,别的学不通。”曾任台湾“暨南大学”校长的计算机博士李家同讲过一个故事:邻家小孩来找他补习数学,简单看过孩子的功课之后,李家同告诉邻居,先让孩子去补习语文吧,孩子数学差的根子,在语文上。
两位理工科背景的校长向大家说明了一个道理:语文是所有科目的根基,是现代社会的原动力之一。这种动力,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中,还常常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新东方创始人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谈到他对教育的忧虑,首先提到的就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北京大学徐凯文博士称:“北大有四成新生得了‘空心病’,他们认为生活没有意义。”空心化的学生,厌倦学习,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缺乏支撑自己奋进的价值观,这是社会焦虑的表现,也是语文教育的缺失所致。
不得不正视,一段时期,我们的语文水准跌至历史最低点,语文生态荆棘丛生,语言粗鄙充满暴戾之气,曾经优雅的汉语文表达变得苍白、粗糙、空疏。语文高分背后常常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孩子,语言粗鄙背后则是低下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语文训练思维、慰藉心灵、导引人生的功能正在丧失。
所以,陈平原戳疼人们的那句话,就是在强调语文对人一生的影响,希望语文能回到最初的样子。在他看来,能准确、优雅地使用语文,在任何时代都是受教育者最基本的能力。在语文课上,师生共同阅读、分析、讨论,奠定一个人一生的基本能力,培养从文字中发现美好的本领,养成审美的情趣,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
生活在同样的世界里,唯有那些能敏锐地察觉生活美好的人,才是最幸福的。能欣赏文字里的美,才能进一步欣赏人性和世界的美好。
3
语文能改变人生的航向
基础教育一直围着高考指挥棒在转,现在,指挥棒终于指向了语文——语文180分的时代即将来临。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表示:“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得语文者得天下”成了这个时代关于高考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 王文湛
180分的语文,昭示着语文学习的新时代来临。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透露,高考语文卷面阅读量正在逐步增加,未来的高考会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比拼,15%的学生做不完语文题将会很正常。语文分数影响个人高考的走向,语文能力改变个人未来发展的方向。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 温儒敏
如此良苦用心。以高考为支点,倒逼学校教育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让语文学习回到以阅读、写作为中心的逻辑中,重新回到“人的教育”的路上,这才是一条真正的博雅教育之路。
新一轮语文教改带动的将是一场阅读的改革,要求学生从单篇文章阅读回归到整本书阅读。语文教学尴尬多年,很多人都快要忘记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1941年,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学习要“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文章作为辅佐”,学习语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读书、会读书。新时代的语文教改,就是一场对语文学习“初心”的叩问。
2018北京高考卷微作文题目(10分)
因此,审视“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句口号,能读出语文改革者殷切的期望,以考试倒逼学校,让学校重视阅读的价值。语文不再是一个刷题的把戏,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奥秘,不仅能获得高分,还打通了一条人生的通道。这是一种美好的希望,无论是为了从语文学习中获得人生奋进的力量,还是为了在高考中获得人生进阶的资本,目的都是让大家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
4
一个孩子学习语文的全过程是这样的
在语文回归本质的新时代,“读者·新语文”自信地走上时代舞台。今天上线的“读者·新语文”公众号,就是“读者”提供语文知识服务的平台。
有人问:“读者人”这三十多年来到底在做什么?
其实,我们只做了一件事:寻找好文章,发现好作者,用阅读和写作影响几代中国人内心的成长,以最纯正的语文慰藉心灵。这是阅读和写作的力量,是语文的力量,是“读者·新语文”的底气。
盘点“读者”的语文家底,我们的底气还会更足,“读者”旗下的核心产品都在直接为语文学习服务,我们拥有大量优质的语文教育资源。
从小学到高中,“读者”在为语文学习者提供全程的学习服务。在我们眼中,一个孩子学习语文的全过程是这样的:
小 学
你的第一本语文书,是由“读者”教材中心印制发行的,你的语文老师,可能刚刚接受过我们的培训。
你读的第一本教你写作文的杂志,很可能就是“读者”期刊中心提供的《故事作文》,这里集中了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小学语文老师,给你讲故事、教你写作文。你的第一篇习作,也许会在这里变成铅字。
初中
如果你有一个爱读书的语文老师,此时,他应该准备好为你推荐一本可以陪伴你整个中学阶段的读物——《读者》(校园版),你的青春可以全部装进这本杂志。
高 中
青春的情绪无处排遣,把你的故事记下来,用一腔文艺发酵好,有一本叫《读者》(原创版)的杂志你一定听同桌说过。
其实,高中开学第一天,老师就会给你开一个必读书单,其中第一本读物就是《读者》。这时候,你才会明白,你成长的岁月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跟你提过:科举时代,考试考“四书五经”,如今高考,语文考《读者》。时间向你证明,“读者”懂得什么是好的阅读、好的写作和好的语文。
这是“读者·新语文”的起点,也是我们对语文学习的一个承诺。“读者·新语文”背后有一条完整的语文学习的服务链:好文章、好作者、好老师、好平台。“读者”以“新语文”的名义,把最擅长阅读、写作和教学的作家、老师和编辑集中在一个平台。我们准备好了,让一线名师成为知识服务的明星,让作家和编辑手把手指导每一个想要学会阅读和写作的孩子。
5
读者·新语文:一个叫“读者”的IP转化故事
讲故事、抢时间、找I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热门的事情。众多IP竞相讲述自己的故事,只为吸引注意力,争夺支离破碎的“国民总时间”。“ 读者·新语文”,讲的就是“读者”这个大IP的故事,是对“读者”这个与阅读、写作关系最密切的IP的直接转化。
提起“读者”,最容易想到的是一本能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读物,或一碗“心灵鸡汤”;对“读者人”而言,它则是几代一流的读书人陪伴国民共同阅读、共同成长的历史。“读者”的身份很多,我们曾经是内容提供商,提供最好的阅读内容以慰藉人生,因此变成人们心中精神性的文化符号。从2016年年底开始,“读者人”推出了“读者·中国阅读行动”全民阅读工程,最大程度地拓展“读者”服务大众的功能,开启“读者”从内容提供商向阅读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之路。
合格的阅读服务提供商不是简单地供给内容,而是以优质内容作为媒介参与到读者精神生活的建构中。“读者·中国阅读行动”启动以来,用“读者大会”,把读者、作者和编者聚在一起,讲述阅读和成长的故事;“读者读书会”两周陪你精读一本书,在信息狂涌的时代,帮读者找到最值得阅读的书;寻找读书的种子,延聘大量“领读者”,从城市到乡村,让爱读书的人相互靠近,彼此取暖;举办大型朗诵会,让语文之美在美好的声音中复苏。
读者读书会线下阅读分享会
优秀的阅读服务提供商,要深入感知每个用户最切实的需求。“读者·新语文”是“读者·中国阅读行动”的项目化的产物。语文180分时代,老师如何教阅读,学生如何学写作,从学校到培训机构都在为此焦虑。语文的问题第一次跨越单纯的语文教学门槛,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共同解决,需要“读者”这样的阅读服务提供商贡献智慧和资源。
我们怀着直抵心灵的情怀为中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提供服务。关于语文的教与学,我们有一些新的东西。
新团队
邀请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加盟解决语文实战问题,招揽阅读专家和优秀作家打破读写僵局,聘请专业的演讲师攻克语文教学中一直被忽视的口头表达问题,把一流编辑推到前台,让他们告诉大家,如何写好文章,如何改好文章。
新形式
把音视频知识服务课程作为主要服务形式,把“读者”品牌数十年积累的优质语文内容资源、师资资源、作家资源和编辑资源变成可听可视的语文课程,线上学习、在线讨论、线下体验,名师随身相伴。优质的课程和贴心的关怀不仅要提供给城乡用户,还会送到偏远的山区。知识改变命运,新形式的语文课程还要参与到教育扶贫之中,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新理念
用新想法叩问老办法,产生“读者·新语文”的新理念。
——听说读写,一个都不能少。语文必须挣脱只为分数的窘境,让语文能力服务整个人生,而非一次高考;
——高举故事大旗,听故事、讲故事、写故事、用故事,人的一生与故事相伴。从“读者·新语文”开始,终于有人要认真研究故事的肌理和内涵,从此以后,学会讲故事就更容易学好语文;
——提升写作能力唯一的方法。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写作跃升秘诀,口耳相传,司马迁用过,苏东坡用过,鲁迅用过,梁实秋用过,茨威格用过,博尔赫斯用过。很多人知道它,没人真正重视它,离开这个秘诀,所有花哨的作文教学方法都是游戏。“读者·新语文”做好了准备,要用工匠精神做好语文这件事。
·END·
- 作 者 -
马永强,编审,教授,南京大学文学博士,苏州大学博士后,现为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读者·新语文”项目的发起人。
著有《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报告文学探论》(合著)、《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合著)等,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摘)。长期致力于文化传播、中国现当代文学、媒介管理、知识服务与传媒转型等研究。
责编丨杜普
读者·新语文
中小学阅读写作教育专家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