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园教研】经历探究过程,感悟数学思想如东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于 2021-04-09 14:33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张老师今天给我们展示的这节总复习课非常精彩,受益匪浅。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指向学生统计素养的培养,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分析数据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理推断和预测的能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历了阅读、推理、概括、联想等思维过程,还体会到不仅要关注直接材料中的数据,还要和周围其他信息进行联系、综合分析。整个过程学生不是凭空的猜测,而是经历在统计表或统计图中寻找论据,充实自己的观点的一个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深度参与,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数 王祝群)
今天认真学习了张春丽老师的研究课“统计”。张老师对课的设计很有自己的想法,她从学生易错的简便计算入手,让学生先计算并校对,小组计算以及全班计算正确率是个什么情况?怎样能很快知道?让学生产生统计的需求,然后小组统计!因为是从孩子的学习生活入手逐步推进,孩子们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自然而然的感受了统计,很好的复习了统计的整个过程!统计好后,我们要通过怎样的形式来呈现,张老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场电脑呈现了统计图的制作过程,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方式很好的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兴趣!这堂课很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借鉴学习,是一堂很成功的研究课!(二数 夏晓兰)
今天有幸聆听了张老师的一节复习课,她巧妙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让我受益匪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以下几点:
1.看似与本课无关的课前计算练习却是贯穿本课的主线,学生的学习不是枯燥机械的复习、练习,让学生统计5道题的答题情况,学生依据亲身经历的统计题材,找到了知识的“源头”,是“有感而学”,其思路也就“源源不断”。虽是复习课,却是新课形。学生的复习充满新鲜感与探究味,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个个学得兴趣盎然。
2.通过理一理,让学生初步回忆统计的知识方法,再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说一说不同的问题应该选择怎样的统计方法,为统计5道题做准备与铺垫。接着让学生按得分、用时、正确率等不同方向让学生统计,既复习了几种不同统计方法又结合具体事例运用了统计方法,学生复习得扎实,掌握得牢固。
3.适时的提问,启发了学生的智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分析数据雁过有痕。
4.合理运用excel中的统计表与统计图转化功能,让课堂的生成更自然。(三数 徐晓亮)
今天听了张老师的《统计复习》受益良多。张老师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的体会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析数据的价值。整个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尤其是将同学们做一做得到的数据,充分的和统计知识相结合,并用Excel软件及时生成了表格和各种统计图,构思十分巧妙,十分值得我们年轻老师学习。我们也应该多多钻研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四数 李陈杰)
听了张春丽老师课受益匪浅。她的这堂课总体来说,最大的颠覆就是——把总复习从知识技能的查漏补缺走向落实统计的基本素养。
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相比,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部分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少一些,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都不会太高。在总复习阶段,我们的目标不仅在于巩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查漏补缺,更需要重视学生数据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应用统计方法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复习课中,由课始的计算贯穿了整堂课。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指向学生统计素养的培养,包括:整理数据的操作能力、分析数据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通过整理与分析数据开展合理推断和预测的能力。还有最后由于时间关系,还有没来得及展开的自主阅读环节,激励学生重视统计,增进学习兴趣,在感情上进行了升华,也符合现在大数据时代的精神。(五数 邵晓峰)
张老师这堂课教学设计非常新颖,各知识点分析到位,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是一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复习课。
1.导入新颖独特。课非常规导入让我们耳目一新,看似课的开始部分与整个部分没有关系,其实整堂都在围绕这一问题在进行教学。
2.设计思路清晰。从学生的回忆到具体的练习,学生的解答,教师的讲解,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3.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能教会学生看统什形图去预测统计学上的整体的趋势。(六数 吴永念)
END
文字:张春丽
图片:杨 柳
制作:丁玲玲
审核:丁杨华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