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昌中学考取清华、北大的同学名录说起

发布于 2021-03-22 04:58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文昌--美丽的家乡 王丽达 - 文昌--美丽的家乡 -->


昨天上午,哥瑜在“紫贝书社”(《紫贝拾遗》作者微信群)说到他曾去清华大学(以下简称清华)找文昌中学(以下简称文中)同学蹭饭的往事,他说当时在清华大学有他的三位同学。
 
我当时颇为惊讶,《紫贝拾遗》主编蒋清野那一届(1994届文中高中毕业生)有三位同学考上清华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而后还有这样的成绩确实是让人欣喜的事!
 
哥野这届考上清华时,我还只是乡镇中学——东郊中学的初二学生,但是哥野、符齐的大名我是听说过,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同届另一位清华生范仲之当时我还没听说过,容后再说。
 
我大略知道哥瑜是文中2000届的高中毕业生,他们这届也这么多?!

 
我是爱打破砂锅问到底好一探究竟的人,很快便在天涯社区文昌版(我已任版主十几年了,对文昌版的帖子相对熟悉),找到那个《文昌中学历届北大、清华生(值得一看)》(2009年5月10日)的帖子。
 
再后,我在微信群里黏贴了2000届考上清华的三位同学的名字,随后,《紫贝拾遗》系列丛书作品最多的作者之一有宝老师很快便贴出了文中2012届考上清华大学的名字。
 
2012届也有三位同学考上清华,包括是我个人公众号(订阅号xingruo2436,欢迎点文章上面的蓝字关注呀,不会让你失望的)的关注者陈晶晶同学(知道她是东郊籍,我很早就关注她的公众号“严肃发炎”,最近又关注了她的B站账号“剑桥学姐Joyce”)。

其实,2011年是文昌中学历史上考取清华大学最多的一届,并且考上法学的王星焘同学还是当年的海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随后,文中老师也是《紫贝拾遗》作者的哥球更是把校方统计截至2018年文中考取清华、北大的全名单发到微信群里,我见之大喜。
 
话说2019年12月22日,《紫贝拾遗》副主编陈文宣从武汉回深圳再回到海口铺前人、《紫贝拾遗》作者之一的哥锟在海甸岛一家酒楼给哥宣接风洗尘张寒冰副主编邀请我与会。
 
回到家后,我在朋友圈里发了图文(并没有合影),一位天涯社区文昌版老网友(迄今也没见过她)在朋友圈里说哥锟(我一直就只写哥锟)是清华毕业的怎样的厉害,一定要我把哥锟的微信号推送给她。要知道哥锟是清华的,我想应该有些话题闲聊。
 
不可否认的是,一般的文昌人对于海南高考状元以及清华生、北大生至今都还是保有着向往的兴趣,我也是其中之一。

 
虽然我是以文中隔壁的隔壁学校的文科状元考取西北一所211大学的中文系,校友中出过许多著名的作家,比如贾平凹、迟子建等。
 
但是,我对于北京大学以及北大中文系都是保有一种“向往”的情结。其实,真情的情形应该也只是她们的大学生活与我们大致不差,只不过老师和同学更优秀些罢了,自带荣耀光环之下,所承受的学业压力可能也更大些吧
 
在内地读书和工作十几年间,虽然我也走过十几个省份,但一直没有去过北京并以为憾事。我要是去北京,一定会去北大、清华看看,至少北大是要去的
 
文昌的读书人尤其是东郊籍的,对于清华、北大的高度关注的人不少,就像前面那位发帖者就是其中之一。

他常常说从文中考上清华、北大的东郊人是最多的,乡镇没有重组之前,东郊镇也是人口最多的乡镇之一,考上的人数多些也是正常的。东郊人多田少,谋生艰难,也只能看在读书中能否多一条出路,可谓是在无奈中拼搏发展。
 
另一位要说的是文中之一校友微信群的群主是符雄电。哥电是东郊镇椰林村人,对于东郊人考上清华、北大情况的了解,哥电是我见过知道得最多的人

我在他的群里曾经与他多次聊到这个话题,比如哥电说1964年从文中考取北大的东郊清港人黄良乙就是他老婆外家的大伯。
 
再比如,我公众号里曾经发过吴里里、林群文昌业余体校—永远的怀念!》,文章写到1972年文昌排球业余体校成立时的校长由文昌中学副校长黄守仪兼任,哥电便在群里说,黄守仪就是他所在的东郊镇椰林村人2011年考上清华(电子信息科学类) 的黄玉就是他的孙女

 
此外,哥电还说了许多东郊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有些是我以前早就知道了的,有些是并没有听说过的,在东郊乡土历史人文方面,哥电堪称是著名的甘草!

哥电也喜欢听我讲历史,他的一些东西也还是有些趣味的。要说八卦消息,没有一个人比得上哥电,充分体现了浓浓乡土的娱乐精神,一个读过书做公家工的传统东郊男人,看哥电就是了。

让哥电,在这篇文字里出现,我觉得,这注定是让哥电暗暗得意的一个回忆。作为曾经给我新知识的哥电,我只能做到这样了。
 
哥电还说了一些椰林村委会考上北大硕士的同学,有田头村人,又是跟他同姓符之类的,如数家珍一般,在他那样的年纪怀有这股的乡土的热诚实在是难得的

此外,哥电对于东郊的姓氏也很是熟稔,他的口头话是“东郊一符二陈三黄四郑”,对不对,我也无从考证。

但是,据我在东郊镇的行走,东郊码头村因为明代曾经有所城驻军的关系,姓氏众多,有“东郊码头三十六姓”之说

陈、郑的人家一般是沿着龙楼到东郊椰海村的椰林海岸村庄分布,潘姓则主要分布在建华山、椰海一带椰林海岸村庄。

东郊镇圩附近的蓝田村(帮助过我很大的表哥黄宏文就在这个村,读初三时,下午放学吃饭后我都到这个村来冲凉)是海南黄姓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发源地,现今村里盖起了金碧辉煌的宗祠大殿

符姓是东郊乃至文昌的数一数二的大姓,分布面极广,我所在的村委会,符姓人就占有半壁江山以上,邢姓也近乎平分秋色

东郊的邢姓人主要分布在八门湾沿岸与东阁、文教的邢姓人家隔海相望,其他如良田、泰山、前进等沿南海村委会也有广泛的分布。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文昌中学出的海南高考状元往往都是文科在中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二、三十年间,一个市县中学能出全省的高考状元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文昌人较完好地保存文昌孔庙,历史上尊师重教,有着浓厚的儒学氛围一代又一代文昌人对文化的精神追求与教育的重视让文昌男孩子从小就比较喜爱历史人文,这大概也是能出高考文科状元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从文中考取的清华、北大的学生中,我比较知道的有2005年考上清华的邢可,她是海南高考理科第二名当年海南高考理科第一名考生在海南省就读未满两年,被限报本科第一批院校),当年海南邢氏宗亲给予邢可同学相当高的助学奖励,网上相关消息也比较多。

东郊人从文中考取清华、北大者,除了1993年海南高考文科状元李文德外,名声最大的应数2012年海南高考文科状元郑林壮东郊镇豹山村人)。


东郊椰林村
 
此外还有1981年考取北大的符策虎(海南行政区高考状元),我在文昌符氏宗亲奖励高考学子的大会上看到过他;1999年考上清华的符策健2000年考上北大的陈小燕2005年以海南高考文科第二名考上北大的潘心怡
 
大一暑假我去东郊市时,符策健考取清华的横幅在东郊镇圩大街之上高挂市门路口张贴着红纸喜榜,又遇上劈里啪啦的庆祝鞭炮声声,这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2000年考上北大的陈小燕,是我在东郊中学读书低我一届的学妹,在初中时她的成绩就是顶尖的了,当时我还见过她本尊,也是这篇文章中考取名牌大学的同学中见得最早得一个,哈哈。

东郊曲客港风光
 
再回过头来说说李文德。李文德是1993年海南高考文史科状元,他的爱人陈晓洁(《紫贝拾遗》副主编,人称“姐二”)1995年海南高考文科状元夫妻状元经过海南媒体报道之后广为人知
 
1994年文昌孔庙举办的“文状元”大赛征文,那次征文的第一名是文昌中学学生郑锐获得的,奖金是10000元,在当时能成为万元户虽然没有八十年代那么耀眼了,但还是一笔不小的奖励了,李文德是第二名。
 
李文德写孔庙的那篇文章我也是读过的,从深圳回到海南工作后,我多次到孔庙参观并曾在文昌市孔子学会成立时服务过,后来也对文昌孔庙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推介工作
 
李文德的老家距我家约三公里,前些年他们家在上坡盖新房子,也就更近了。

东郊良梅村海边风光

文德兄的外婆与我的姑婆家是良梅溪边村同一大家族的,是当时的大户人家。他们陈氏家族的老房子极为雄伟壮观,高墙深院,正厅四面都有宽大的风雨廊,镶着彩色玻璃的那种。

我小时经常去姑婆家玩,她的村庄离海边也不远,今年春节过后,我骑着电动车带着儿子到前进大海村海边玩从地洋村经溪边村,走过新修的海边乡村椰林公路,我已经辨认不出姑婆家是哪一个路口了,能不感慨系之?!
 
在深圳工作时我的住处,与文德兄家相距不远,我曾到他们家里去过。在此之后,我也就只有在文中深圳校友会上见到文德兄与哥雁的合影

编辑团队(主编、副主编)


2018年8月18日《紫贝拾遗(三)》在文昌维嘉国际大酒店举行首发式,在英国某大学任教的西大文昌籍同学阿峥请我帮他在新书上多要一些作者签名,我就请《紫贝拾遗》系列丛书副主编、文德兄的爱人“姐二”签名。

我觉得,“姐二”肯定是不记得我这个到过她们家的东郊小老弟了。
 
我到家里去时,文德兄当时在家里练书法,他比较赤米(皮肤略黑),对我有着家乡人亲切的热情

副主编陈晓洁朗读作品


文德兄说平时偶尔也打打排球(东郊男孩大都如此),随后,我还留在他们家里一起吃有香喷文昌鸡的晚饭,在广深一带工作的文昌人常会把文昌鸡、四季(黑桂)豆带到居住地来吃用
 
饭后闲谈间,文德兄说我所服务的公司如果需要法律顾问的话,他有文中同学介绍的,并说了名字。

当时,我知道有两位文中毕业生在深圳当律师都是《紫贝拾遗》作者),一位是哥敬,一位是哥帆,这两位都是天涯社区文昌版的早期网友,我们在网上都知道彼此。

有人曾跟我说,哥宣(光知道ID,人家不告诉我真名)是文中学生中比较厉害的一个,到底有多厉害至今我也不大清楚(其实我也不是很八卦),但是我能见哥宣也还得靠《紫贝拾遗》这本书,他比想象中要帅是肯定的。

编委会部分成员


在首发式上,哥宣见我就知道了,哥之可能都没见到我,见了保证他也不知道我,看来哥之肯定是很少上天涯文昌版的,金融界高端人士哪能没事上天涯灌水、争论呢?!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2004年,深圳海南人(文昌人依旧是占了相当部分)在罗湖区文锦渡潮汕大厦龙泉文昌鸡酒楼举办中秋晚会,哥敬是组织者之一,我也参加了。
 
2012年我回到海南工作后,哥敬偶尔还跟我在微信里谈论一些论坛文章的事,恰逢家里有些青苗问题待厘清,我除了向在三亚当公务员大学上铺兄弟老王请教之外,也难得大胆地拿起电话打给哥敬,哥敬也做了些解答。
 
2011年后,哥帆当了我们公司的法律顾问。四、五月间,哥帆邀请几位同事去深圳当时最高建筑京基100一家粤菜馆吃饭,都是熟人,那晚我喝酒就有些喝高了,话说得激昂了些。
 
2018年春,我与杂志摄影师前往文昌铺前镇采拍,除了胜利街骑楼老街、溪北书院之外,我还特意去了著名侨乡林梧中台村、木兰湾(有著名的木兰灯塔,海南岛最北角北极点)游览一番,并发图片、视频于朋友圈。

 
哥帆当时正好赶回海口参加琼剧节目的录制,请在椰城家族兄弟以及一些琼剧界人士在海口餐聚,见到我为他的铺前家乡做宣传,因此也邀请我与会。餐后,我们又茶聊到深夜方才散了,真乃“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是也
 
我想说说另一位清华生是哥之范仲之《紫贝拾遗》系列丛书顾问),哥之跟哥野、符齐是1994年从文中考取清华的,但我一直都没听过哥之。

在深圳,一次在吃粤式早茶时我见过1985年从文中考上清华与哥之一样在深圳银行界服务的许宇虎,却一直无缘认识哥之。
 
我第一次听到哥之的名字还是通过同事在和,他当时用反问的语气跟我说,你不认识清华毕业的范仲之?!我当时确实没有听说过呀。

此外,不知道为啥哥之当时就没有哥野、哥齐那么知名!现在,也更没有哥野知名,但是,哥之说哥野要是真考试的话(哥野是靠奥林匹克竞赛考试保送上的清华,他专攻二、三科,其他的都是放牛了吧),最多能考上上海交通大学,不知道哥野服不服?

因为混在同一个群中知道得多一些的缘故,无论是哥野、还是哥之,他们都服哥齐,可以想见,哥齐确实是脑瓜十分聪明的人。对于这些清华生,自然要多说一些好话。

哪位是哥齐?

我也没见过哥齐,听说哥齐是良楼人,虽然我没见过哥齐,在主动加了哥野、哥之的微信好久,我才大胆申请加了哥齐,也很快得了哥齐的接纳,见贤思齐的愿望终于达至了
 
又说到哥之,哥之知道我是侨中毕业之后,跟哥宣一样对我有着校友的亲切感。


哥之的父亲我却是认识的。哥之的父亲当时就在文昌侨中教物理,学校画册上的介绍好像是物理教研组的组长。
 
高中三年,我都在校外文建东里租房住(在《紫贝拾遗》上的第一篇文章就写那一段年少无知的岁月,口水特别长,6000多字的散文)侨中1996届几位东郊籍高中毕业生是我的室友。


他们都是理科生,哥之的父亲教过他们。他们常跟我说哥之的父亲是北师大毕业的,如何的厉害之类的话,要不,没教过我,我可能也不大会知道的。
 
我当时就有疑问?像哥之父亲这样的学历在当时的文昌教育界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的吧,为什么不去文昌中学教书呢?应该是一位很有个性的老师吧!
 
我觉得同样有个性的还有教我们地理课的尤国器老师,多届的同学们都一致认为,尤老师的学问大,记性好,人又长得帅,特别是笑容相当的灿烂。

地理是中学时期我最爱的科目之一,其实还是偏于人文地理(会考如愿以偿拿了个A,历史是我最爱的科目会考却只得B,痛定思痛之后高考终于考了全五科的最高分),他在课堂上是说过是自己不愿意去文中教书的,这倒是彻底明白了。

云凰老师接受文昌电视台采访

 
后来,哥之、哥宣都主动跟我说过,他们初中都是在文昌侨中读的,以上以下考上北大、清华的,确实有不少是在文昌侨中读的初中(同样要为母校感到骄傲哦),比如东郊籍的符策健。

我又不禁又要有一个疑问?大哉问!哥之有一位北师大毕业在侨中当教研组组长的父亲,即便考不上,总还是有别的门路去文中的吧?!对于哥之,总是有说不完的疑问。哈哈。
 
2017年9月3日,《紫贝拾遗》首发仪式在文昌亿嘉国际大酒店举办作为作者之一阿若也从海口回来参加盛典,持邀请函参加的,戴作者红花,宣传部哥鑫还让我跟云凰老师一起作为作者代表上电视讲了两句话。

副主编陈文宣回顾出版始末


帅帅,又能长篇大论的哥宣是代表编辑团队讲的吧!哥宣老爸也是当老师的,他说过以前在东郊中学,后来到了文昌侨中,反正,我的记忆可能有误,大家不要骂我,我说的都是好话!

哥宣、哥野、哥之的父亲都是教师,这就是我总结1994年文昌中学考取清华、华中科技大学等顶尖名牌大学的最大特点。

哥野在台上说话的水平我不大知道,但感觉气场没有哥宣大,哥宣老爸可能很会讲课?哥之,我跟他打过招呼,他也是点头而已,在台面上说话的水平还不知道。知道的同学文章下边说一下,总结一下他们读书成功的原因也顺道说一下。
 
2017年9月3日,是一个好的日子,《紫贝拾遗》系列丛书开辟新天地的好日子,当天上午,我早早就从海口赶回来,在酒店下边,遇到主编的大伯,顺道把他带进主会场交给哥野,并匆匆忙忙地与主编哥野合影。

在台下最后面的一排椅子上,我还遇到了来自南阳哥之的岳丈大人自己的女儿有作品刊于书中,乘龙快婿哥之又作为被邀请上台的重要嘉宾(编委会成员,工作是筹款吧),哥之的岳父自然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当然,老人家也是相当的低调。

我这是随便的长篇大论,欢迎大家留言,说出各种有趣的往事,让我长长见识。

2021年3月21日晚于海口
 
 
文昌中学历年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生一览表
  
清华大学:罗豫冠(1964);许向阳(1978);詹萍(1980);韦文(1981);许文龙(1984);许宇虎(1985);张明军(1987);曾绍汉(1989);陈巧宁、林以(1990);卢壮(1991);黄建军(1992);曾纪川(1993);符齐、蒋清野、范仲之(1994);李秀菲、符永壮(1995);黄德伦(1997);吴多智(1998);曾静、符策建(1999);朱华、黄莉莉、王文丽(2000);云天梁(2001);邱安顺、陈星(2002);陈荣(2003);林文英、朱兴哲、黄敏(2004);邢可、韩昌(2005);符传庆、陈龙(2006);郑越、林明信(2008);陈 宁   陈世奇(2009);王星焘、黄玉 、韩倩婷、潘在怡(2011);潘扬、曾华、   陈晶晶(2012);张虹颖(2013);陈德辰(2014);文灿、张嗣昆 、符宏慧(2015);黄彩虹、杨兹清(2016);潘人榜(2017);符文韬、吕佳佳(2018)。共57人。
   
北京大学:蔡仁泰(1959);林明江(1964);黄良乙(1964);王茀锐(1977);赵善德(1979);陈一民、梁衡(1980);符策虎(1981);詹辉、金羽(1984);黄琅(1986);朱少玲、邢谷命(1988);林鹏(1989);陈垂锋、余明川(1990);林鹰、钱伟毅(1991);龙仕岳、翁宝(1992);李文德(1993);陈晓洁(1995);李朝光(1997);冯所前、郭亮(1998);叶世禄(1999);陈小燕、鲁玮玮(2000);林妙(2001);李闪、黄静(2002);符芳仕、林志新(2003);潘心怡、余明发、李慧(2005);吕书明、黄文君(2006);张娴(2007);黎茜茜、云天林、林方颖(2008);朱琴怡、詹惠舒(2009);林琳(2010);陈美桃、韩进(2011);郑林壮、符婷婷(2012);符夏菁(2013);林大宇、陈婕、王屏(2014);符恒卓(2015);林风吟(2017))。共57人。

 
海南高考状元名单
1. 1977年:韦坚         2. 1981年:符策虎
3. 1981年:韦文         4. 1993年:李文德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