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爱学习|2021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公基真题模拟题精选

发布于 2021-04-13 15:03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1 、 (单选题) 甲脾气暴躁,经常对两个儿子暴力相向。某日,甲喝酒后回家开始对大儿子乙破口大骂并冲中进厨房拿起菜刀边骂边向乙砍去。此时,站在其身后的小儿子丙(已成年)拿起门后的木棍向甲的头部猛击一下,致甲当场死亡。丙的行为是( )

  A.故意杀人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正当防卫






↓ ↓

↓ ↓ ↓


  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

  A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丙的行为是为了保护乙,不是故意非法剥夺甲的生命。故错误,排除;

  B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甲是正在实施危害的主体,丙的做法不是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故错误,排除;

  C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甲正在实施危害乙的人身行为的犯罪,丙的防卫行为不属于防卫过当。故错误,排除;

  D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丙的行为是为了制止甲的不法侵害,属于正当防卫。故正确,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




  2 、 (单选题) 关于管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管制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对判处管制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C.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参加劳动的,可以酌情发给报酬

  D.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两天




↓ ↓

↓ ↓ ↓


  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分则,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

  A项错误,管制的期限与执行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故排除。

  B项正确,管制的期限与执行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C项错误,被管制罪犯的义务与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由此可见,题干中”酌情发给报酬“不符合条款,故排除。

  D项错误,拘役的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由此可见,此条款是拘役,而题干中描述的是”被判处管制的“,故排除。本题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故选B项。




  3 、 (单选题)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存在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源泉和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 ↓

↓ ↓ ↓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师父领进门”体现的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修行在个人”体现事物发展的内因。所以说是否成才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属于内因的内容,师傅的引入作为外因对于个人成才也会起到影响作用。因此,选项D选项。

  拓展A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矛盾存在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但是并没有体现出事物内外因之间的关系。A项错误。

  B项:矛盾的主次方面存在于一对矛盾中,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而题干中并没有提到矛盾主次方面。B项错误。

  C项:“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个观点正确,但是属于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内容,和内外因没有关系。C项错误。



 

  4 、 (单选题) 一艘轮船在航行中遇到风暴即将沉没,船长大声喊道:“谁会祈祷?”船上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么,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人都套好救生圈,因为只差一个救生圈!”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船长的做法:

  A.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B.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C.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肯定

  D.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讽刺




↓ ↓

↓ ↓ ↓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通过“祈祷”的方法去避免灾难的发生,这是唯心主义观点。而船长通过给其他人套救生圈的方式去逃亡,这是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灾难面前,祈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在“只差一个救生圈”的情况下,船长留下了那个唯心主义的祈祷者,这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讽刺。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船长通过给其他人套救生圈的方式去逃亡,这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A项错误。

  B项:题干中船长将其他人用救生圈救走的做法体现的是唯物主义,但是从题干分析中很难判断是否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因此,B选项说法不完全正确。B项错误。C项:船长最后把祈祷者留在了船上,其他人逃走了,这是否认了唯心主义观点。C项错误。




  5 、 (单选题) 对于骑自行车和游泳,即使自己理论能讲得很清楚,但如果没有去尝试,还是不会骑、不会游。这告诉我们: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 ↓

↓ ↓ ↓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讲骑自行车和游泳的理论,属于自己对内容的认识和看法,而亲自去骑自行车和游泳则属于实践的内容,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对骑自行车和游泳有更深刻的理解,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所以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句话正确,但是并没有体现出来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A项错误。

  B项:真理具有客观性,主要体现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但是没有提到实践的重要性,与题干要求不符。B项错误。

  D项:人的认识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它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而不是循环运动再回到起点,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D项错误。




  6 、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 )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

  A.9,48

  B.9,45

  C.8,44

  D.8,40





↓ ↓

↓ ↓ ↓


  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法。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因此本题选择C项。




  7 、 (单选题)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实行定时工时制的用人单位,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的工资报酬

  A.400%

  B.300%

  C.200%

  D.150%





↓ ↓

↓ ↓ ↓


  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劳动法。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本题属于第二款规定的情形,因此选择C项。




  8 、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妨害公共安全的是( )。

  ①盗窃损毁公共设施,妨害边境标志

  ②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

  ③组织迷信活动

  ④损害施工防护设施和公共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 ↓


  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行政行为,要求选择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①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移动、损毁国家边境的界碑、界桩以及其他边境标志、边境设施或者领土、领海标志设施的,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①项正确,当选;

  ②③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举办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有关规定,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的,责令停止活动,立即疏散。②项中只是扰乱活动秩序,③项是组织迷信活动,不清楚是否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故不构成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②③项均错误,排除;

  ④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对沟井坎穴不设覆盖物、防围和警示标志的,或者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防围和警示标志的;第三款,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④项正确,当选。

  本题要求选择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故①④项正确,D项当选。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