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小学搞定文言文,中学语文无负担?
发布于 2021-03-22 07:53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AI视频互动课
随着这几年语文教材的修改,古文成为语文学习重难点,怎样帮孩子打下坚实的古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3位名家这样说:
孟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章黄国学”第五代传人
博雅大语文导师
古文学习对中小学生至为重要,如何从小打好基本功?是语文教学的难题,也是一个大问题。博雅小学堂的研发团队呕心沥血,挑选30个经典成语、寓言和名句,覆盖3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的古文内容,讲解汉字、辨析词义,介绍文章主旨,分析思想内涵,既有趣味,又有底蕴,形式新颖,引人入胜,特此推荐。
——孟琢
李煜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教育部语文新课标修订组专家
博雅大语文导师
博雅小学堂这门课程立足课标和教材,精选成语典故,教师讲解贴近儿童生活,有学有练,深入浅出,兼具趣味性和故事性。每天一课,帮你打开文言学习的大门。
——李煜晖
卢志文
全国知名校长
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
博雅小古文以生动活泼的动画形式,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乐趣,在内容上又是全方位的文史启蒙,这就是博雅教育精彩的地方,我觉得有创意,有价值,我愿意推荐给全国的小学生们。
——卢志文
博雅小学堂认为,小学孩子的古文学习,重在“日积月累”,达到“自然纯熟”。课本的古文虽然才4篇,但课本里有不少成语,多数没有解释,更不要说其古文出处。
成语原典、先秦寓言、古文名句,简短却内涵丰富,这是最适合孩子“日积月累”学古文的素材。为孩子深度解析背后的古文原典,解说重难点字词,并且拓展文史知识,博雅小学堂推出了AI视频互动学习的《博雅成语小古文》。
比如,成语“凿壁偷光”背后的古文↓
凿壁偷光的故事,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原文如下:
匡衡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shè)有烛而不逮(dài)。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这段小古文讲了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匡衡字稚圭。”
这句是介绍匡衡的,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匡衡是西汉中期的著名学者,他字稚圭,今山东峄城人。
自幼家贫但刻苦好读,长大后通过对《诗经》的深刻理解,赢得了当时学界的广泛赞誉,也博得了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刘奭(shì)的青睐。
后来刘奭登基继位,提拔匡衡做了很大的官,最后一直做到丞相。我们这个故事讲的是匡衡小时候的一件事。(对人物生平介绍拓展)
第二句古文如何理解?
“勤学而无烛。”
意思:(匡衡)学习很勤奋,但是没有灯烛。
在这里要注意,此处的“烛”指的并不是蜡烛。从“烛”的小篆字形来看,这个字的意思是:照明用的火把。在上古时期,中国人一直是用火把照明的。
直到战国时期,才出现了油灯——以豆脂作为燃料,在小碗里放一根灯芯,点燃照明。
西汉时又在外面加了个罩子做成了灯笼。而蜡烛虽然在汉代就出现了,但仅限于在皇宫及贵族使用;广泛使用于平民阶层,则是唐代以后的事了。(拓展了灯烛的历史,让孩子增加文史知识,了解语境)
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jù)成灰泪始干。”(拓展了李商隐的诗句,增加孩子诗词积累)
所以在匡衡的时代,社会上还没有蜡烛这个事物。因此我们这里的“烛”翻译成“灯”或“灯烛”最恰当。
“邻舍有烛而不逮。”
重点字解释:“逮”
“不逮”就是达不到,这里是烛光照不到的意思。
所以这句话是说,邻居家有灯烛,但是烛光照不进来。
“衡乃穿壁引其光。”
重点字解释:乃、穿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里有句话:“强弩(nŭ)之末,势不能穿鲁缟(găo)。”
鲁缟是鲁地产的一种薄薄的丝织品。强弓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衰竭,连鲁缟都射不穿了。(拓展“穿”字文言文语句,增加孩子古文积累)
这句话的意思是,匡衡于是凿穿墙壁,让邻居家的烛光照进来。
“以书映光而读之。”
重点字解释:以、映、之
例如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拓展“映”字诗词,提高孩子积累)
句子的意思是:(匡衡)拿起书,在烛光的映照下读了起来。
最后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原文,并谈谈这个成语的启示。
第一层意思:
凿壁偷光反映了匡衡刻苦读书的精神,被历代学子引为勤学的榜样,千古传诵。
第二层意思:
这个故事还说明了,贫寒可以励志,艰苦的生活环境可以锻炼人的毅力和志气,身处逆境不要紧,只要奋发图强,积累能量,一定能迎来转机,一定会有展翅高飞的那一天。
这节视频课里,可以积累好几个古文字词。怎样让孩子不走马观花,有效识记?下面是AI视频互动题,模仿的是游戏闯关时即时反馈的刺激和乐趣,让孩子在趣味答题中巩固知识。
每段古文后有5道练习,你能答对几道?
练习和答案分析
(滑动看全部题目↓)
你孩子答对了几道呢?
很多家长问,怎样才能让孩子学好古文?这就是我们的答案,AI视频互动《博雅成语小古文》,从课本出发,拓展小古文,兴趣引领,日积月累。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