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模拟好题土壤参考答案
发布于 2021-04-17 02:44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答案及解析
1.A 2.C 3.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土壤含水量≥16%为一类墒情,甲时段土壤含水量基本处于16%以下,土壤一类墒情历时短,A对;乙时段土壤大部分时间土壤含水量≥16%,一类墒情历时长,B错;丙时段墒情接近三类墒情,墒情一般,不大利于作物生长,C错;全年土壤出现失墒历时较短,仅仅出现在甲时段少部分时间,D错。第2题,从材料可知,土壤墒情受降水、气温、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较明显。乙时段为5—10月中旬,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天气变化大,从而出现墒情的明显波动,C对。气温回升快,蒸发变化大,仅体现墒情的一个影响因素,墒情还受到降水的影响,A错;作物生长和地表覆被不是影响墒情的主要原因,排除B和D。第3题,合理的土壤墒情是作物生长的保障。春季我国华北地区增温快,加上大风天气影响,水分蒸发快,甚至出现失墒,此时需要灌溉补水,保障土壤墒情合理,B对。保留残茬、农田深耕和增施肥料并不会太多影响土壤体积含水量,所以不会对良好墒情有太大帮助,排除A、C和D。故选B。
4.D 5.B 6.C【解析】第4题,据题干可知土壤呼吸是土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包括植物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茴香是高大的乔木,其土壤生物量远多于其他三类,故呼吸速率最高,IV 为茴香;裸地植物根系少,土壤动物及微生物最少,故呼吸速率最低,I为裸地;孜然与葵花都是草本植物,但葵花的植株高度明显高于孜然,所以其根系也应高于孜然,因此Ⅱ为葵花、 IⅡ 为孜然。故选D项。第5题,读图可知,四种类型土壤呼吸速率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说明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受控于土壤温度,故选B。第6题,据题干可知土壤呼吸是土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因此,土壤呼吸能够影响全球碳平衡,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7.B 8.B 9.B【解析】第7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虽然气候冷湿,但是植被覆盖率高,生物量较大,A错误。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土壤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腐殖质积累多,B正确。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错误。东北地区雨季较短,降水量不是很大,淋溶作用较弱,D错误。故选B。第8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坡地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的活性会增强,B错误。东北地区邻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多大风,风力侵蚀作用较强,C正确。高强度耕作,土壤中的有机质消耗较大,D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B。第9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化肥是无机盐,增施化肥不利于东北地区黑土肥力恢复,A错误。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是利于黑土恢复肥力的最佳方法,B正确。植树种草可以缓解黑土流失,只有植被的枯枝落叶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才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恢复土壤肥力,C错误。翻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空气,但是对有机质增加并没有作用,D错误。故选B。
10.A 11.A【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小;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不利于作物生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1题,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孔隙度;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的效果较好,BCD不符合题意。引水灌溉则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容重的效果最差,A符合题意。故选A。
12.(1)山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整体高于平原地区;西部、北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大,东南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小等。
(2)差异∶平原小麦种植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比城市近郊蔬菜种植区低。原因∶平原小麦种植区耕地为机械化翻耕,且施肥量小,使得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小;近郊蔬菜种植区多次种植蔬菜,施肥次数多、总量大,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大。
(3)增强土壤肥力,维持稳定的土壤养分;改善土壤性质,促进土壤发育∶增强土壤的存水、保水能力,提升抗土壤侵蚀效果;对农药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可改善土壤污染状况等。
【解析】(1)从图表中信息可知,中山、低山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整体高于平原、丘陵地区;从图例中信息可知,西部、北部地区地势高,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大,东南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小等。
(2)由图中信息可知,平原小麦种植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比城市近郊蔬菜种植区低。由材料“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可知,原因∶平原小麦种植区耕地为机械化耕作,,施肥量小,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小;近郊蔬菜种植区多次种植蔬菜,耕地表层施肥次数多、总量大,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大。
(3)由所学知识可知,适量增加有机碳,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维持土壤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促进土壤发育;加强土壤的存水、保水能力,使土壤不易被侵蚀;可以降解农药,改善土壤污染状况等。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