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课堂】思辨四十八期——素质教育跨不过的门槛
发布于 2021-04-19 03:34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 ◆ ◆◆
素质教育的门槛
——高考
◆ ◆ ◆◆
前言
教育,这个词太宽泛。
论述时,必须承认教育对人知识与性格塑造能力以及终身制学习的基本法。
在早些年的教学中,因为自身才疏学浅火候尚不足以简洁且有力地论述教育问题,所以劝谏学生绕过这个话题在其他论据上另谋出路。
经过这些年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关于教育,确实有了两三句的一辩之言。大家不妨听听看。
分
析
关键词和矛盾点
能力培养
V
S
人才区分
素质教育
V
S
应试教育
【思辨思路】
历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就摩擦不断。譬如,某高中原打算寒假中补课一周,无奈被人举报只好作罢,还学生一个完整的寒假。
不少同学读到此处犹如老者般拈须微笑,频频点头:看见了没!这就是妄图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的下场。
学生真的可以放下书包,拥抱寒假的美好时光了吗?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即使少上了一周课,学生们也逃不掉书山题海的作业。道理很简单,补课只是复习的一种方式,而复习是升学的重要保证,一条路走不通就换另一条走呗——多布置作业多练习。
教育的本质是讲空洞的心灵变成开放的心胸,即培养能力赋予学生无限未来的可能性,这一点学校完全做到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书写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然而,能力培养仅仅是教育的第一层作用。
第二层作用,教育体制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宏大计划,必然要进行人才区分,这样才可以层层遴选出更优秀的人才去更重要的岗位做更加尖端且艰难的事情。
说到这儿,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恩怨纠葛渐渐有了眉目。当人才区分的作用呈现时,能力培养的初衷就会被反噬。
道理很简单啊,教育要做的是就将人按照学习能力进行划分啊,至于其他能力很优秀但没能钻出高考这个火圈的孩子,你们可以在社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过硬的素质另谋出路啊。这批人如果真的有应试教育未曾发现的才华,一样可以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走上人身巅峰啊。
有人坐不住了,我反对,我第一个反对。教育是公平的,应当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啊。我的回答是,国家一直在努力践行着教育平等——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到中学毕业。不少同学还徜徉在义务教育的摇篮中,以为自己仍然是那个被教育宠爱着的宝贝疙瘩,没有认清高考选拔的残酷与激烈。云里雾里读到高三,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与关怀,满心激愤在作文逮到一个机会就把高考、把应试教育狠狠地批判一番。
只要教育的第二作用存在,必然会有层层筛选,同样根据金字塔顶的理论,能过关斩将的人终究是少数。无数的学子向着高考的山头发起青春与热血的冲锋,大部分人都会倒在半路上。否则,拿什么荣誉献给那些占领山头的孩子呢?
当然同学们仍然是满心委屈的,我再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一批大学毕业生出来找工作,怎么找也找不到诚心如意的,只能感慨国家经济不景气,中国未来药丸啊。我们来看看他们口中所谓的简单要求:1、待遇要好。2、公司离家不能太远,不然上下班太累。3、领导、同事人要好。4、工作事务不要太多,不能太难。5、晋升机会要多,加薪幅度要大。
看完这些要求,结论是:这样的毕业生找得到好工作就见鬼了,你挑三拣四的,有人非但不挑,反而抢着去干你不稀罕脏活累活不是人干的活儿。
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太多啦,竞争太激烈了。同样情形也呈现在我们即将面对高考的孩子们中,你们身上肩膀时代的重担和父母孤注一掷的文化希望,毕竟你们在“计划生育”这一国策中诞生的一代人,有着数目旁大的竞争对手和父母殷切且专注的希望,他们没有选择只能要求你好好学习,考取好成绩。
总结
思考一:教育中人才区分的作用胜过了培养学子能力的作用,因此肯定会有选拔性的考试,也注定会有大批人被淘汰(否则选拔的意义就不存在了)。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现在的学习,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军备竞赛。
思考二:同学们千万不要活在梦里,高考选拔比中考选拔要残酷的多,抱怨逃避都不能解决问题。毕竟,连学习这件事都摆平不了,还谈什么实现“我的理想”。
思考三:记住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一个同龄人都是你的竞争者,并且很有可能在高考淘汰你。
扫码关注
不再迷路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