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生物试卷和全解全析
发布于 2021-04-24 18:45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201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2012•聊城)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下列行为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离开房间时关灯 B. 拒绝使用塑料方便袋
C. 倡导骑电瓶车上学 D.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2.(2012•聊城)素有“中国双孢菇之乡”的莘县,种植的双孢菇闻名遐迩.双孢菇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不包括( )
A. 水分 B. 温度 C. 有机物 D. 阳光
3.(2012•聊城)大豆植物的根部生有许多根瘤,根瘤中有根瘤菌,这一实例主要说明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 能引起植物疾病
C. 与植物共生 D. 与植物竞争
4.(2012•聊城)冠县的鸭梨、茌平的圆铃大枣、莘县的香瓜,都是“江北水城”的特产.下面对它们的分类不符合植物分类依据的是( )
A. 都属于种子植物 B. 都属于被子植物
C. 都属于双子叶植物 D. 都属于陆生植物
5.(2012•聊城)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
A.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 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6.(2012•聊城)下列细胞结构中,动、植物细胞都有的是( )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线粒体⑥叶绿体.
A. ③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
7.(2012•聊城)某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你认为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
A. 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 B.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C. 空气湿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D. 水分对植物种类的影响
8.(2012•聊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雄蛙在( )
A. 求偶 B. 报警 C. 呼吸 D. 戏水
9.(2012•聊城)药物包装盒上标示的“OTC”表示该药物属于( )
A. 处方药 B. 非处方药 C. 口服药 D. 外用药
10.(2012•聊城)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 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C.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D. 若昆虫的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
11.(2012•聊城)下列关于植物根尖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 分生区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C. 伸长区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D. 根的生长主要依靠伸长区细胞数量的增多
12.(2012•聊城)青春期是人生重要的发育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心理平衡,乐于交流 B. 身高体得迅速增长
C. 出现遗精、月经生理现象 D. 内部器官功能明显增强
13.(2012•聊城)下列有关呼吸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B. 呼吸道的纤毛能分泌黏液,能消灭到达肺部气体中的细菌
C. 呼吸道腺细胞能分泌黏液,能湿润到达肺部的气体
D. 鼻腔黏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到达肺部的气体
14.(2012•聊城)如图所示五种植物,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五种植物中最低等的是E B. 五种植物都有根茎叶器官的分化
C. 五种植物都能产生种子 D. 五种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15.(2012•聊城)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B. 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C. 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使原尿形成尿液
D. 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是尿素和部分无机盐
16.(2012•聊城)如图是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中能够折射光线,使物象落在视网膜上的结构是( )
A. 1
B. 2
C. 3
D. 4
17.(2012•聊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是衡量大气质量的指标之一,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B. 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C. 诱发神经系统疾病 D. 诱发循环系统疾病
18.(2012•聊城)正常情况下,饭后血糖浓度会暂时升高,不久就恢复正常水平,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是( )
A. 胰岛素 B. 肾上腺素 C. 甲状腺素 D. 胸腺激素
19.(2012•聊城)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
B. 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C. 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D. 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20.(2012•聊城)科学家研究发现,幽门螺旋菌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病原体,与植物细胞相比,幽门螺旋菌的细胞结构特点是( )
A.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没有细胞壁
C. 没有细胞膜 D. 没有细胞质
21.(2012•聊城)近几年来,大棚农作物养殖业蓬勃发展,为提高大棚农作物的结果率,在棚内放养了一些蜜蜂,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 维持生态平衡 B.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帮助植物传粉 D.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22.(2012•聊城)如图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昆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B. 该昆虫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C. 该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
D. 若该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3.(2012•聊城)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B. 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是研究生物亲缘关系的依据
C.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 始祖鸟化石证明了爬行类动物是由鸟类进化来的
24.(2012•聊城)拥有健康,就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 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运动的习惯 B. 少吃或不吃早餐,避免身体发胖
C. 保持愉快心情,养成健康心理 D. 遵守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
25.(2012•聊城)不小心被狗咬伤后,要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注射的狂犬疫苗和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 抗原 保护易感者 B. 抗原 控制传染源
C. 抗体 保护易感者 D. 抗体 控制传染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3.0分)
26.(2012•聊城)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心脏结构看,心肌壁主要是由______组织构成,心室壁的厚度比心房壁______,从心脏的功能看,心脏的收缩能将血液“泵”到身体各个部位,以上说明心脏的结构是与______相适应的.
(2)在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中,体循环开始于______,结束于______.
(3)人生病后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室与心房之间有______.
(4)在心脏的四个腔内,流动着静脉血的是______(填序号).
27.(2012•聊城)把一段带叶的茎放在盛有水的锥形瓶内(图一所示),并向锥形瓶内滴加几滴红墨水,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3-4小时后,取其茎进行横切(图二所示),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变红的结构是______,图一中变红的结构是______.这一实验说明了植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______输送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2)图一中的3是______,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属于______组织,该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向外可形成______.
(3)该实验中,将带叶的茎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是叶片上的气孔______,以利于水分的散失,从而提高植物的______作用,缩短实验时间.
28.(2012•聊城)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江北水城”积极遴选“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常有“喜鹊之乡”的东阿县鹊巢星罗密布,鹊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的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即野鸭的______行为和喜鹊的______行为,从动物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所决定的.
(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______,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______.
(3)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获得的行为.
28.(2012•聊城)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一),置于阳光析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液检验。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______作用。
(3)图二是对叶片颜色的装置,正确的是______,图中标号______代表的是酒精。
(4)脱色过程中,盛有叶片烧杯中的液体逐渐变成______,脱色后的叶片呈现的颜色是______。
(5)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图一中______部分变蓝,说明该部分含有______。
(6)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9.(2012•聊城)如图表示一对黑色雄、雌豚鼠交配产下的后代的遗传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学上,豚鼠的黑色和棕色是一对______.
(2)豚鼠的毛色性状是由______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______过程传递给子代的.
(3)从豚鼠的亲、子代毛色性状看,______色是隐性性状,其基因组成是______(用T、t表示),亲本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4)黑色豚鼠的子代中出现了棕色豚鼠,在生物学上此现象叫做______,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发生变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30.(2012•聊城)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实验现象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4 | 碎屑 | ______ 和2滴碘液 | 0℃10分钟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______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分析1号-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______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______,对照实验是______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A:离开房间时关灯属于节约用电的行为,属于绿色消费,故选项符合这一标准。
B:使用塑料包装袋,会造成白色污染,拒绝使用塑料方便袋,属于绿色消费。
C:电瓶车要使用电能,不属于绿色消费。
D:少用一次性筷子,减少了树木的砍伐,节约了资源,属于绿色消费,故选项符合这一标准。
故选:C。
根据选择项中的物理情景,结合对应的节能与环保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找出不符合节能减排主题的选项.
此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题目涉及的节能和环保知识较多,是中考的热点.
2.【答案】D
【解析】
解:双孢菇属于真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但是对于光照的影响不大。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真菌的生活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真菌的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
3.【答案】C
【解析】
解:共生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含氮物质,而豆科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
故选:C。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据此解答。
寄生、腐生和共生,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注意不要混淆了。
4.【答案】D
【解析】
解:生物学家在对植物分类时,往往要比较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其中花果实和种子一般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如根据是否产生种子把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着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根据种子内子叶的片数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陆生和水生等属于生活环境,不属于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分类的知识,据此答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的依据,明确陆生和水生等属于生活环境,不属于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5.【答案】A
【解析】
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多样性。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6.【答案】B
【解析】
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和细胞核;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和液泡,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结构。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借助与二者的结构示意图进行掌握.
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注意.
7.【答案】B
【解析】
解: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三处的植物密度不同,土地的潮湿程度也不同,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即植物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植物越多,其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越大。所以,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故选:B。
此题是以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8.【答案】A
【解析】
解: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在两栖类无尾类的许多种类的雄性中,使咽壁向外膨出形成膜状的球形囊。这个囊称为鸣囊,由很小的开口与咽头相连,鸣叫时膨胀,起共鸣器的作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有鸣囊,能鸣叫,这里的蛙声是雄蛙为了吸引雌蛙,属于求偶行为,也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繁殖行为。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繁殖行为的概念、种类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
9.【答案】B
【解析】
解:A、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不符合题意。
B、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符合题意。
C、药店里有OTC标志的药不一定是口服液,它是非处方药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D、凡在体表或某些粘膜部位应用,具有杀虫止痒、消肿散结、化腐排脓、生肌收口、收敛止血的一些药物,称为外用药,标有“OTC”的不全是外用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涉及的是安全用药和正确用药的知识。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处方药的使用有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10.【答案】D
【解析】
解: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水稻→昆虫→青蛙→蛇,水稻→田鼠→蛇;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其中生产者只有水稻,昆虫、田鼠、青蛙、蛇都是消费者。如果昆虫的数量锐减,会造成蜘蛛、青蛙数量的减少,从而也会引起蛇数量的减少。因此,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在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数量的急剧变化,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引起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蛇的食物有青蛙和田鼠,昆虫数量的减少会直接造成青蛙数量的减少,蛇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减少。
11.【答案】D
【解析】
解: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
A: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B: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C: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D: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尖的成熟区的功能.解答时可以从成熟区的结构特点、功能方面来切入.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同学们可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12.【答案】A
【解析】
解: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也有一定的变化,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这时候,更要注意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工作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上。在男女同学相处时,要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际中,要做到自尊、自爱。故断绝与异性的一切往来,是不健康的心理表现。选项A不是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特征。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青春期是决定一个人体质、心理、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应及时了解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性道德观念
13.【答案】B
【解析】
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故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的纤毛能分泌黏液,能黏住灰尘和一部分细菌,没有杀菌作用,故符合题意;
C、呼吸道腺细胞能分泌黏液,能湿润到达肺部的气体,减少干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故不符合题意;
D、鼻腔黏膜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到达肺部的气体,减少寒冷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据此分析解答.
此题考查呼吸道的结构以及功能,是基础题,要熟记.注意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14.【答案】D
【解析】
解:如图,甲是肾蕨,属于蕨类植物。乙是玉米,属于被子植物。丙是松树,属于裸子植物。丁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
四种植物中最低等的是丁,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花、果实和种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无花、果实和种子。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和种子四种器官。这四种植物的细胞内的都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的分类,可结合植物的主要特征来分析,识图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的主要特征,灵活的对植物进行分类。
15.【答案】D
【解析】
解: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和肾小囊合称为肾小体。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它包在肾小球的周围,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不正确的是D。
故选:D。
此题考查肾脏的结构,要明确肾单位的组成,知道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
16.【答案】B
【解析】
解:眼球就是一个成像系统,物体发出的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把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都对光线有折射作用,但具有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晶状体,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
故选:B。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图中①是角膜,②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17.【答案】B
【解析】
解:肺属于人体的呼吸系统,根据题干中的“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可知,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但是PM2.5颗粒物微小,从而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进入肺后,可迅速被肺泡外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据此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空气污染物有哪些,在今后生活中要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18.【答案】A
【解析】
解:A.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用;
B.肾上腺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是一种应急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时分泌出这种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C.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胸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T淋巴细胞的产生。
故选:A。
此题主要涉及了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各种激素的作用.
19.【答案】D
【解析】
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A、鱼体呈梭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用鳃呼吸,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因此鱼用鳃呼吸,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故不符合题意;
B、家鸽前肢变成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可以煽动空气,适于空中飞翔。故不符合题意;
C、昆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青蛙肺不发达,皮肤裸露辅助呼吸,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或离水源近的环境中。故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20.【答案】A
【解析】
解: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因此幽门螺杆菌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幽门螺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可以从细菌的结构、植物细胞的结构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细菌植物细胞的结构。
21.【答案】C
【解析】
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该选项符合题意。
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考查动物在自然界中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蜂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22.【答案】C
【解析】
解: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A、图中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此图的生殖发育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图中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而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若该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而成虫只吃少量的花粉或植物汁液,蛹不食不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完全变态发育,解答时可以从图中昆虫的发育过程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23.【答案】D
【解析】
解: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故选:D。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思考解答.
此题考查了始祖鸟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24.【答案】B
【解析】
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早饭是大脑活动的能量之源,如果没有进食早餐,体内无法供应足够血糖以供消耗,便会感到倦怠、疲劳、脑力无法集中、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为减肥不吃早饭是不对的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健康的生活习惯,解答时可以从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身体的影响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
25.【答案】A
【解析】
解:由分析可知不小心被狗咬伤后,要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是由病原体狂犬病毒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狂犬病毒的抗体,因此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能抵抗狂犬病毒,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据此作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注射狂犬疫苗的发生免疫反应的生理过程、目的。
26.【答案】肌肉;厚;功能;左心室;右心房;3,4,1,2;瓣膜;4和3
【解析】
解:(1)从心脏结构看,心肌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这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2)在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中,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部→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由于血液流经各器官时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故体循环开始于左心室,结束于右心房;
(3)人体经脉注射药物是从上腔静脉开始的,药物经上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流回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再经主动脉、各级动脉到达病灶.故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3,4,1,2,;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室与心房之间有1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4)心脏的四个腔中,右心室流的是静脉血,右心房流的是静脉血;因为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肺循环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经肺循环后流回心脏的左心房,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开始体循环,体循环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经体循环流回心脏的右心房.故流动着静脉血的是4和3.
故答案为:(1)肌肉;厚;功能;(2)左心室;右心房;(3)3,4,1,2;瓣膜;(4)4和3(或3和4).
图中心脏有四个腔:1左心房、3右心房、2左心室、4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关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考察的重点内容,结合图解熟练掌握.
27.【答案】叶片(或叶子);[2]导管(或[5]木质部);[2]导管;3;形成层;分生;[4]韧皮部;张开;蒸腾
【解析】
解:(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叶片变红也是由此.
(2)在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
(3)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我们知道保卫细胞为半月形,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所以明显可将知带叶的茎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是叶片上的气孔开张,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故答案为:
(1)叶片(或叶子);[2]导管(或[5]木质部);[2]导管;
(2)3;形成层;分生;[4]韧皮部;
(3)张开;蒸腾.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
本题综合考查植物茎的结构及运输功能、叶的结构、蒸腾作用等生物学知识,难度较大,逐一分析.
28.【答案】迁徙;繁殖;先天性;遗传物质;性外激素;信息交流(或通讯);学习;生活经验和学习
【解析】
解:(1)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的功能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等.此题中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体现了动物的迁徙行为.常有“喜鹊之乡”的东阿县鹊巢星罗密布,有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不论是迁徙行为还是繁殖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它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蛾类的雄性成虫,具有发达的触角,可以用来接收雌性成虫释放的性引诱外激素.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利用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故答案为:(1)迁徙;繁殖;先天性;遗传物质;
(2)性外激素;信息交流(或通讯);
(3)学习;生活经验和学习(两方面答全得分).
此题属于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一类题型.解答时要熟知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分类;动物的通讯等知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物动物行为概念.依据不同,动物行为的种类就不一样.
29.【答案】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中的有机物消耗掉;对照;乙;2;绿;黄白色;未遮光;淀粉;光
【解析】
解: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1)暗处理: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就说明了,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故乙装置是正确的。
(4)脱色过程中,盛有叶片烧杯中的液体溶解了叶绿素逐渐变成绿色,脱色后的叶片呈现的颜色是黄白色。
(5)、(6)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这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故答案为:
(1)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中的有机物消耗掉(或消耗掉有机物);
(2)对照;(3)乙;2;(4)绿;黄白色;(5)未遮光;淀粉;(5)光。
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要点:光是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是中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很多中考试题的实验都是从这里改编而来的,常见的是解释某一实验现象,因此,我们要弄清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并说出每一步骤的目的。
30.【答案】(1)相对性状
(2)基因;生殖(或精子和卵细胞)
(3)棕;tt;TT
(4)变异遗传物质(或基因)
【解析】
【分析】
生物的某一性状一般由一对基因控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生物某一性状的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某一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基因时,生物就表现为显性性状。
(1)根据遗传现象,进行性状显隐性的推断,是个难题,同学们一定注意推理要严密。
(2)通过遗传图解解决这类问题,比较简单直观。
【解答】
(1)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豚鼠的黑色和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2)豚鼠的毛色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子代的。
(3)亲代棕色个体,体内一定有棕色基因,其体内的棕色基因有可能传到子代;而子代全都是黑色,可推知子代个体中,具有棕色基因的个体,其棕色基因决定的性状也没有表现出来。因而棕色是隐性性状,黑色则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其体内的一对基因均为隐性基因,即tt,黑色豚鼠的基因有两种可能:TT和Tt,与隐性的棕色豚鼠杂交:①如果为TT,其子代必然全为黑色;②Tt基因组成的后代个体,有黑色也有棕色。如下图:
故本题亲本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TT。
(4)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变异可分为不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黑色豚鼠的子代中出现了棕色豚鼠,在生物学上此现象叫做变异,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
(1)相对性状
(2)基因;生殖(或精子和卵细胞)
(3)棕;tt;TT
(4)变异遗传物质(或基因)
31.【答案】2ml唾液 唾液 2 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1 变蓝 2ml唾液 1 变蓝 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解析】
解:(1)1号试管与2号试管馒头形态、温度环境都相同,不同的是加入的物质,1号试管是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2号试管是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其变量是唾液.因为通过该实验不能知道被分解成什么了,只知道不变蓝,因此没有淀粉了,所以只能得出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其他物质.结论是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2)3号试管与1号试管的变量是馒头形态,馒头碎屑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作用,二者构成对照实验.3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接触馒头块的一部分,不能消化全部的淀粉,遇碘会变蓝.
(3)4号试管与1号试管的温度环境不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因此加入的物质也是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消化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消化作用才能发挥最好;由于4号试管所处的温度较低,影响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淀粉没有发生变化,遇碘变蓝.
故答案为:(1)唾液;2;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2)1;变蓝;
(3)2ml唾液;1;变蓝;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对照组和实验组只能存在单一变量,这一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环境条件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模仿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使淀粉与唾液充分混合.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