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人口迁移-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抢分秘籍

发布于 2021-05-25 17:42 ,所属分类:初高中地理学习资料

gongzhong号,和全国两万师生一起看!

温馨提醒:由于改版,打乱了发布时间,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看见老师的推送,可以本gongzhong号并设为星标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推送哦)

高考预测
高考对于人口迁移的考查近年有回暖的趋势,如2020·天津卷第8、9题:以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为命题情境,考查人口流动状况及其原因;2020·上海卷第11:以我国“易地扶贫搬迁”为命题情境,考查人口迁移方式;2020·海南模拟卷第6、7题:以某拉美国家1995~2010年人口迁移为命题情境,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影响因素;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4—5题;2019年海南卷4-6题;2018年海南卷10-11题;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4—5题、预测2020年高考将以社会热点为载体、数据统计图表为背景,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带来的影响等,试题难度不大,关键是准确研读图文信息,找准解题的关键点进而联系相关知识作答。
真题回顾
(2019·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来源:学#科#网Z#X#X#K]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1.C2.B
【解析】1.图中给的信息是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不同年龄人口占各自总人口的比例,没有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自的总人口数量信息,因此无法比较二者男性人口数量多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非欧盟籍,D错误。故选C。
2.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导致欧盟地区人均收入降低,但不会剧降,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故选B。
(2019·海南卷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4.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5.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教育
【答案】3.B4.C5.A
【解析】3.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故B正确,ACD错误。
4.据图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变小,故C正确。图中只是显示了国内人口迁移情况,因为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因素的影响,而材料中既没有提到自然增长,也没有提到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所以单从材料中,是无法判断美国本土的人口数量变化的,故A错误。通过计算,可知1995年中西部地区以迁出为主,2010年依然是迁出为主,故B错误。1995年只有南部为净迁入,2010年南部和西部都是净迁入,所以净流入的地区增多,故D错误。
5.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哪个地方发展速度较快,提供的就业机会就会较多,就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南部新兴企业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地区净迁入变小,西部也由净迁出,变为净迁入,所以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经济,故A正确。交通、文化、教育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是材料中没有明显的提示内容,故BCD错误。
(2018·新课标全国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1.C2.D
【解析】1.首先弄清楚概念。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错;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故选C;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到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
2.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
【点睛】解答该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根据第一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
冲刺演练
(2020·海南模拟卷)下图示意某拉美国家1995~2010年人口迁移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1995~2000年期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年龄群体可能是(  )
A.20岁以下
B.20~50岁
C.50~60岁
D.60岁以上
2.2000~2010年期间,影响人口从都市区迁往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①文化 ②教育 ③环境 ④宗教 ⑤就业
A.①③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1995~2000年人口由乡村、小城市迁往大、中城市,表现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中城市的聚集效应明显。年龄结构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青壮年人口的迁移概率大于老人和儿童。
第2题,城镇化中后期,随着大城市人口增加,交通的拥挤、生活成本、居住成本的大幅增加,导致城镇人口逐渐向生活、居住成本较低的区域转移。
(2020·闽粤赣三省十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  )
A.2003年
B.2006年
C.2009年
D.2012年
4.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  )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B.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C.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选项中四个年份常住人口数量增加量相差不大,但唯有2012年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其他三个年份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则2012年人口净迁入数量最少。
第4题,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为负值,一般老龄化问题较突出;同时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说明有较多的外来人口迁入。而迁入的外来人口主要是就业的青壮年人口,则会延缓老龄化进程。外来人口迁入会增加城市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的压力;外来人员与当地原住居民之间文化、价值观念可能有一定差异,则会使城市的文化、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与平均预期寿命关系不大。
(2020·泸州二调)下图是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我国四个区域中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读图回答5~7题。
5.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
B.资源
C.技术
D.经济
6.2011-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快速增长
B.产业转型升级
C.经济发展滞后
D.交通条件改善
7.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其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
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C.环境问题得以根治
D.经济发展逐渐失去活力
【答案】5.A 6.B 7.D
【解析】第5题,与西部地区相比,我国中部地区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近,人口流出较多,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较高;我国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资源都较丰富;我国西部地区技术落后,更利于人口流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应该少于西部地区。
第6题,2011—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主要是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带动人口迁出所致;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慢;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人口流动,但不一定会促进人口流出。
第7题,由图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增长较快,说明其人口流出数量多。流出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随着青壮年人口流出,当地少儿和老年人口比重升高,城市社会经济活力减弱;东北地区耕地资源压力较小;人口流出增多,会造成公共设施利用率降低和浪费;人口流出,可以缓解环境问题,但不能根治环境问题。
(2020·株洲二模)据统计,安徽省多年人口净流出数量居全国第一,下图示意近年来安徽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动情况。据此回答8~10题。
8.2004-2010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总量小
B.自然增长率低
C.人口大量流出
D.死亡率高
9.与河南省相比,安徽省多年净流出人口多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人口基数
C.地理位置
D.文化教育
10.2010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加的原因是(  )
A.产业转移
B.人口老龄化
C.逆城市化
D.土地流转
【答案】8.C 9.C 10.A
【解析】第8题,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时间段是2004-2010年,在这一时间段内影响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安徽省经济较为落后,外出务工人员多,是我国人口的主要迁出区之一,人口的大量流出,使安徽省常住人口减少。选C。
第9题,解答本题要利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河南、安徽两省人口流出的推力是两省处于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来说较为落后;拉力因素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经济发达,吸引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劳动力流入。在人口流动过程中,从人口的流出地到人口的流入地之间的距离及交通是阻力因素。对于河南、安徽两省来说,均为人口净流出地区,但安徽省多年净流出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主要原因是安徽省距离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近,促进了其人口的外流。选C。
第10题,解答本题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引起劳动力空间分配变化的角度分析。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大量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迁往中西部地区,使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因此安徽本省就业机会增多,外出人口回流,常住人口增加。选A。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1—12题。
1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1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来源:学_科_网]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11.C12.B
【解析】11.该题主要考查人口的机械增长和我国人口分布。考查对我国人口最多省份的了解以及对所给材料的正确领悟,浙江与江苏迁出人口比重相当,而迁入人口比重浙江明显高于江苏,再加上浙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会低于江苏,所以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对。四川人口数量大于贵州,则根据图示,迁出人口数量四川应该多于贵州,A不对。广东人口数量达到1亿,上海的人口数量远小于广东,虽然上海的迁入人口比重较大,但是人口人口基数的影响,广东的迁入人口数量更多,B不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中信息不能反应,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天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不对。故答案选C。
12.该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影响。材料提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迁入和迁出均以青壮年为主),皖、赣、黔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以(青壮年)迁出为主,所以会加速老龄化;沪、京、津属于我国发达地区,老龄化进程快,由图可知,上述三地2005-2010年为(青壮年)人口净迁入区,有助于延缓老龄化进程。故选B。
下图为某省份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各年龄段的性别比情况曲线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关于该省省外流入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16年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B.从2000年到2016年流入的男性劳动人口比重下降
C.从2000年到2016年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从2000年到2016年迁入人口性别比不平衡加剧
14.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省省外流入的中年人口性别比变化明显,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生态改善
B.交通运输
C.工程建设
D.家庭婚姻
【答案】13..B 14.D
【解析】13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16年劳动人口性别比总体较2000年低,说明流入的男性劳动人口比重下降,B对;2016年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A错;2000-2016年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上升的趋势,C错;2000-2016年迁入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D错。
第14题,结合选项分析,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B、C错;生态与性别比无相关性,A错;该省流入大量男性劳动力后,家庭婚姻成为女性大量流入的主因,D对。
据国家卫健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从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上升转为下降。而城市对人口结构改善的需求,使得杭州、武汉等二线城市陆续出台各种政策展开“抢人大战”。下图为2017—2019连续三年春节前十天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流入人口占流入流出人口总和的比例变化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下降及杭州、武汉等城市出台“抢人大战”政策说明
A.三四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己趋完善
B.二线城市经济实力已超一线城市
C.二线城市的老龄化问题已很严重
D.一线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依然强健[来源:学科网ZXXK]
16.据图推断,北上广深四城市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城市服务压力加大
B.城市生活成本急剧上升
C.春节市场明显萎缩
D.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加剧
【答案】15.D16.A
【解析】15.由于近几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一二线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外出劳动力被迫回流,流动人口规模下降,这与三四线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关系不大;目前一线城市经济实力强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展开“抢人大战”主要是抢人才,与老龄化关系不大;二线城市展开“抢人大战”说明一线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依然强健,二线城市需利用各种政策以吸引人才。故选D
16.从材料可以看出,春节前十天北上广深以人口流出为主,意味着大量基层服务人员返乡或外出,可能会导致城市服务压力加大;春节期间生活消费支出会有所增加,但生活成本不会急剧上升,春节市场也不会出现明显萎缩;大量人口流出,而极少量人口流入,不会加剧城市交通拥堵。故选A
17.(2020·山东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公共服务人口迁移策略,即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欠发达地区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迁移,以减轻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从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下表是广东省等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及其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全国前5位
人口流入省
流出地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第4位
第5位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1)指出《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的实施带来的影响。
(2)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哪里?
(3)我国人口大规模跨省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述我国人口大规模跨省(市、区)流动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
【答案】(1)促进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合理配置服务设施和缩减城乡、地区之间差距;加剧城市交通拥挤、居住紧张等问题。
(2)山东省。
(3)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4)有利方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流出地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等。
不利方面:造成劳动力与人才的大量流失,产生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教育与老年人赡养等问题。
【解析】(1)由材料可知,《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是人口迁移的策略,是为了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欠发达地区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迁移,以减轻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从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2)读图可知,M省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及江苏等省,一部分属于邻近省区,而来自东北的主要为过去闯关东人口回流,所以应为山东省。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4)大规模跨省流动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流出地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等属于有利影响。而大规模人口迁移,会造成劳动力与人才的大量流失,产生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教育与老年人赡养等问题。

gongzhong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视频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目前20000+人已加入我们,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见!

欢迎识别下方ErWeiMa加地理学科网为好友,进群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地理学科网福利:为了让更多人能分享到学科网优质的教育资源,完成以下要求,将可免费下载本资料。识别下图ErWeiMa地理学科网gongzhong号;将本文分享至100人以上的地理群或者QQ群10分钟(不按要求分享或分享截图时间条件不符合的不发送下载链接将分享界面截图并发送至gongzhong号后台,收到截图后,我们将在24小时内发送提取码给您,请勿催勿重复发送截图!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