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丨李春桃:《傳抄古文綜合研究》_评书学习资料

发布于 2021-06-17 11:40 ,所属分类:评书学习资料大全

傳抄古文綜合研究


作者:李春桃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5月(1版1次)

定價:158.00元

開本:16開

面數:548面

裝幀:平裝

字體:繁體橫排

ISBN:978-7-5325-9941-7

作者簡介

李春桃,男,1983年出生,黑龍江哈爾濱人,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古文字方向)碩士、博士,吉林大學文學院博士後。現爲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爲古文字學及歷史文獻學。先後主持國家語委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獲得第八届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獎、第四届“中國語言學會羅常培語言學獎”一等獎、第二届“李學勤裘錫圭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青年獎”一等獎,已經出版《古文異體關係整理與研究》專著1部,發表論文50餘篇,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稱號。


內容簡介

傳抄古文是指經過人們輾轉傳寫而得以保存的古文字資料,其中以戰國文字爲主體。傳抄古文主要保存在《説文》古文、三體石經(古文部分)、《汗簡》、《古文四聲韻》、《集篆古文韻海》、《訂正六書通》以及少量碑刻等材料中。該書以上面提及的古文材料爲研究對象,對傳抄古文的價值、版本、時代、國别、形體特點、考釋方法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綜合性討論,以期建立一套古文研究的理論體系。作者除了對相關材料進行整理以外,還對過去闕釋或有爭議的古文形體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題簽

目錄

凡例


緒論

一、相關術語界定及研究材料

二、研究意義及行文結構


第一章 傳抄古文的來源、流傳及研究

第一節 古文的來源與整理階段

一、兩漢——古文經的來源、整理期

二、魏晋——古文的流傳時期

三、唐宋——古文整理時期

第二節 古文的研究階段

一、宋代古文研究

二、清代古文研究

三、清末民初以來古文研究


第二章 傳抄古文的價值

第一節 古文對出土文獻研究的價值

一、據古文形體考釋古文字

二、據古文所反映的用字情况解决出土文獻中疑難問題

第二節 古文對傳世文獻研究的價值

一、音

二、形

三、義


第三章 古文文本問題研究

第一節 《汗簡》、《古文四聲韻》古文誤植現象清理與研究

一、《汗簡》、《古文四聲韻》誤植現象清理

二、古文誤植現象産生原因

三、古文誤植現象形成時間

第二節 古文其他文本問題

一、古文偏旁的改造與拼合

二、承襲《説文》而誤

三、因誤認而産生的錯訛現象

四、古人有僞造古文的現象

五、古文出處訛誤


第四章 古文的形體特點及考釋方法

第一節 古文的形體特點及構形規律

一、形體的書寫形式

二、形體的構形方式

三、關於古文中存在合文現象的假設

第二節 古文的考釋方法

一、破解通假關係

二、考訂古文訛體

三、辨析誤植現象以考釋古文

四、聯繫自身體系考釋古文

五、結合古書用字考釋古文

六、利用出土文獻考釋古文

七、根據後世俗字考釋古文


第五章 《古文四聲韻》版本問題研究

第一節 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异及相關問題研究

第二節 《集古文韻》的價值與性質

一、《集古文韻》上聲殘卷所收古文價值

二、《集古文韻》上聲殘卷的性質


第六章 隸定古文研究

第一節 隸定古文的判定

第二節 隸定古文的研究

一、從隸定形體研究古文

二、從隸定規律研究古文


第七章 古文的時代問題——與不同時代文字的對比研究

第一節 古文與先秦古文字研究

一、古文與古文字形體及構形規律相合

二、古文與甲骨金文研究

三、古文與戰國文字研究

四、古文與古文字比對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二節 古文與漢代文字研究

一、古文所含漢代文字揭示

二、古文所含漢代文字現象分析

三、古文與漢代文字研究可相互促進

第三節 古文所含俗字研究

一、古文中的俗字現象揭示

二、古文中的俗字考釋

三、研究古文中俗字的意義

第四節 研究古文應充分注意古文的時代差异性

一、應分辨後世俗字與古文字

二、同是古文字應分清時代早晚


第八章 古文國别問題研究

第一節 《汗簡》、《古文四聲韻》古文的國别判斷

一、《汗簡》、《古文四聲韻》古文與各系文字相合程度統計結果

二、古文與楚系文字關係

三、古文與郭店簡《唐虞之道》等篇的關係

第二節 研究或利用古文應該注意其國别特徵


附録

附表一《汗簡》、《古文四聲韻》中古文與古文字形體對照表

附表二《集古文韻》與《新集古文四聲韻》形體有無對照表

(第五章第二節附表)

附表三《集古文韻》與《新集古文四聲韻》形體出處差异對照

(第五章第二節附表)


引書簡稱表

《汗簡》、《古文四聲韻》古文出處簡稱表


參考文獻


筆畫檢索表


後記


內頁展示

01

02

03

04

05


1

2

3

4

5

6



後記

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本小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博士答辯在2012年6月,距今已五年有餘。事實上關於出版一事,答辯後不久就曾與上海古籍出版社洽談過,之所以拖延至今,除了外部原因,也與我天生的拖延性格有關。一直想把自己讀書階段的感受寫出來,現在就借着這本小書出版的機會吧。


我是家裏第二個孩子,上面還有一個姐姐。我父母都是五十年代生人,父親高中畢業,那個年代在我家周圍“學歷”算是高的,他也因此當過生產隊裏的會計;母親從小因要照顧患病的姥姥,同時還要承擔一些家務,所以她没有上學讀書,一天書也没有讀過,連一些簡單的常見字也不認識。然而我學習上受到的啟蒙卻基本都來自我的母親。我自小偏愛數學,不大喜歡文科,對歷史卻是例外,這與母親對我無意識的引導關係密切。我小的時候電視還没有全面普及,主要娛樂便是聽廣播中的評書和母親講的歷史故事,故事内容涉及的人物很多,包括孫臏、劉秀、諸葛亮、秦瓊、朱元璋等等。這些故事自然不是母親從書上看來,而是她小時候聽周圍那些説書藝人所講的。母親的記憶力極好,對那些故事記得十分清楚,講得也比較詳細,我也非常喜歡聽。當然,這些都是“演義”的歷史,與正史存在很大區别。這卻激發了我對歷史的濃厚興趣,以致在我能獨立閲讀之後,凡是看到與歷史相關的書籍都十分喜歡。這樣讀書雖然不夠系統,多數也與學術研究無甚關聯,但是久而久之也積累了一些知識,這也是我選擇現在專業的原始動力之一。


母親不認識字,但使用電視、手機等設備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很多文字信息她應該是以圖片形式記在腦中,所以也能準確地找到我們的名字及電話號碼。母親現在見到學生上學,有時仍然羡慕,我想這是她一生最大的遺憾。而我從小學讀到博士,乃至博士後出站,共二十餘年,中間没有間斷過。我想這是命運有意的安排,要我把母親没有讀的書替她補救回來。近年來我父母身體都不大好,我由衷地希望他們健康、長壽。還有我的姐姐,以前一直由她照顧父母,我才能安心讀書。讀研時有很多價格昂貴的書籍都是她利用電子版給我做成打印本,我方能讀到很多重要的論著。


曾經看過一部叫《蝴蝶效應》的電影,片子主要講過去的細小改變對人未來的巨大影響。於我而言,影響最大的事情莫過於考研了。我本科就讀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那時對學術研究幾乎没有瞭解,更别説心嚮往之。我對古代漢語課程十分感興趣,授課的李連元老師經常介紹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古文字專業,於是我就決定報考該專業。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準備,我覺得自己對這個專業越發喜愛。可是備考過程中卻出現了波折,在我即將考試的2007年,國家突然規定歷史專業研究生考試必須統考,而我要報考的吉大古文字方向正歸於歷史專業,要按規定統考歷史試題。所以,之前複習的古代漢語及文字學内容均不在考試範疇,要全部重新準備跨專業的歷史課程,此時距考試時間已經不足四個月,當時對我的衝擊可想而知。與我一同準備報考吉大古籍所的兩位好友已經改報吉大文學院。我則比較彷徨,也許是注定與古籍所有緣,猶豫幾天後仍然決定堅持原來的報考方向。這倒不是因爲有主見,而是當時心裏總不願相信、面對統考這件事情。於是開始準備參考書籍,同時向歷史系的同學請教,得到的回復則頗相同:這是第一届統考,對於考試題型、重點,大家都一無所知。還好之前看過一些雜書,所以對中國史的復習没有太費力氣,主要就是按照教材梳理清楚。而世界史是比較頭疼的,這占用了大部分時間。好在當時我的狀態總是迷迷糊糊,也因此没有細想將來的得失,才能安心備考。研究生考試結束後,我並未抱什麼希望,也没做任何復試準備,短暫調整便去聯繫工作。開學後成績公布,我的成績竟然很好,好到很多歷史專業的同學也没有我的分數高,這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料。所以人們常説考試存在很大偶然性,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現在想想,正是因爲當時的迷迷糊糊,才使得我能進入古籍所學習,這真的很奇妙。


這次考試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改變了我的學習、生活環境。古籍所没有外面的熙攘,仿佛一片淨土,在這裏除了讀書别無其他。所裏的老師、學長已垂範在前,我們自然不敢荒疏怠惰。入學後我被分配到吴振武老師名下,吴老師是知名學者,向來嚴格,估計作爲他的學生都會有壓力。我又天生“恐高”,所以一度壓力極大。第一學期吴老師講授金文課程,那時我心裏較爲矛盾:一方面喜歡上課,因爲能見到導師,學到知識,還能聽到一些學術趣聞;另一方面又不想上課,因爲專業基礎不好,見到老師心裏没底,就這樣惴惴不安地度過了一個學期。當年吉林大學研究生學制是兩年,所以第一年就需定好碩士論文題目。我論文研究對象確定爲傳抄古文,但涉及内容太多,兩年的時間是無法完成的(事實上確定題目後只剩下一年),與老師商議後決定直接攻博,將其作爲博士論文題目。題目確定雖早,我卻一直未着手撰寫,除了做一些掃描、抓圖等基礎工作外,多數時間都在看書,内容多是本專業論著,也不以論文題目爲限。


論文的撰寫是從2009年博士入學後開始的,在吴老師的建議下,從整理傳抄古文異體關係入手,對研究材料逐一“摸排”。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訛變嚴重的古文形體以前没有解決;《古文四聲韻》中很多誤植現象也被忽略;還可利用傳抄古文解決其他方面問題。後來我把材料進行了分類,又結合自己的發現大體勾勒出論文的框架,於2010年夏天向吴老師彙報。老師看了之後很滿意,並做了具體的指導,還對其中一些發現給予了肯定。這次談話十分重要,我不但確定了論文結構,還獲得了極大的自信,意識到先前一些想法是可信的,自己也許是具有科研潛質的。隨後論文寫作進行得較爲順利,有時一天能寫數千字,在遇到新的發現時,往往停不下來。與此同時,也陸續把想法寫成單獨的文章,寄給學術期刊,有些篇目被録用並最終發表,這對我也是極大的鼓舞。2011年冬天論文寫作基本完成,於寒假前便交給了老師。之後老師給出了很多具體的修改意見,小到標點措辭,大到材料觀點,這些意見文中都已吸收。老師對論文的選題、寫作、修改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後來還幫忙推薦出版,書的封面題簽也是由老師題寫。不僅在學業上,同時在我個人生活上,老師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這些都是“謝”字表達不盡的。


論文的答辯、外審專家林澐、李家浩、胡平生、張世超、陳偉武、施謝捷、李守奎、徐在國、李天虹、徐正考、吴良寶等先生都對論文提出了修改意見,其中很多已吸收在文中;陳偉武先生不遠千里趕來主持答辯;馮勝君先生曾惠賜難見的《古文四聲韻》版本,並將小文列入出版叢書;顧莉丹女士爲小書的編輯不辭辛勞,還要忍受我交稿的一再推遲;還有古籍所的同事與上下届同學,我們經常相互討論,互有啟發。除此之外,我的中學老師王春天、師範學校老師林鳳慧、本科老師李連元,在不同階段都給予我很多幫助。對以上的老師、學友表示衷心的感謝。我中考報志願時父親幫我選擇了師範院校,希望我能早些工作減輕家庭負擔(更重要的是那時中師畢業後包分配工作),於是畢業後我有了小學教師資格證;本科和博士畢業後,又分别獲得了中學、大學教師資格證。大概命裏注定我是要當老師的,我也應該好好對待我的學生,這也是對那些曾經給予我幫助的老師們最好的回報。


妻子和我是本科同學,畢業後她在天津工作,我在長春讀書,兩地相處多年,克服了諸多困難。客觀地説,我對古文字專業的用心與投入遠比對她的多。與從事科研工作的人一起生活很不容易,這一點我很佩服她。幾年前她的工作也調到了長春,我們的女兒卓爾現在一歲半,卓爾小朋友有些脾氣,像我;也很有性格,像她媽媽。每每看到女兒,我都覺得很幸福,也很感恩,現在只有她能改變我的作息與生活。


曾經讀到一段話,頗有感觸,惜一時檢不到出處,大意是説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有所突破,就會產生樂趣,這個樂趣是很大的,是别人奪不走的,一些發現若再得到認可,則更爲美妙。這本小書裏有很多我自己的想法,也期待同道、師友的檢驗,大家若能信服,進而產生共鳴,這是令我欣喜的。書中肯定也有不足之處,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與指正,這可以使我取得進步。

2017年12月於長春


感謝上海古籍出版社惠賜書訊!

微刊小編:懋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