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自杀女教师遗书曝光,欠学生家长117万:多少人拿人性当筹码,输掉整个人生

发布于 2021-03-24 22:10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券券叔
券券叔,专找给力优惠券!
9篇原创内容

@北京青年报 报道,杨某曾找到班级里一孩子的家长林某,说自己看中了一套房,但自己的钱都在理财里还没到期,向林某借了5万元,并承诺到月底理财到期就还上。

林某禁不住请求,就给了:“她要得很急,又打电话又发微信。”

然而到了约定好的还钱期限,杨某开始说自己手头紧,不仅没还钱,还以“孩子出国留学”为理由,继续找林某借钱。

林某这次长了个心眼:“我当时觉得不对,现在国外疫情这么严重还出国留学?于是就拒绝了。”


另一个孩子已经从该小学毕业了两年的家长张某,也收到了杨某的借款信息。

杨某谎称孩子要考研,张某分两次借给杨某7万元。没多久,杨某又说孩子出国要交保证金,张某又分两次共借给杨某45万元。

临近还款日期,张某要求杨某提供孩子出国的担保金账户和基金账户,来证明自己有能力还款,但杨某什么都拿不出来。

没多久,这些借钱给杨某的家长们,在群里得知她自杀的消息。

相互一问,才发现,整个班级里有三十多个家长都给杨某借了钱,初步统计可能有117万之多。

在杨某留下的手写遗书里,她清楚交代了所有经过。


原来起早是在一个卖红枣的微信群里,有人拉她进入一个大型彩票网站。

她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借钱去买彩票,直到欠下巨款。她以买房、孩子上学等各种理由借款,边借边还。

“我每次进入网站,就是想把赔的钱赚回来,然后还钱。没想到,我越欠越多。”

“我不仅骗了80多岁的老母亲,欺骗了老公和儿子,还欺骗了很多学生家长。我已经无力偿还债务,这些事情都是我一个人所为。”



杨某的老公告诉@北京青年报 的记者,在知道妻子因为网络赌博欠下巨款后,曾劝她去自首,但杨某不愿意。

没想到,最后会落得如此境地。

逝者已逝,耳朵无意再去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评判,只想为大家揭开杀死这名辽宁女教师的幕后真凶:

利用人性的欲望,环环相套把人拉入陷阱再慢慢吸血,导致太多人家破人亡的网络赌博。

从一块钱入门,到20秒输掉十五万,网络赌博背后的猫腻,你想象不到。



02


网络赌博,是怎么将人一步步套牢的?

或许你曾听说过打着“创新电商”名头的“一元购”平台:跟抽奖游戏类似,花一块钱买个中奖号,想要加大中奖几率,就要多买。


一块钱,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可能算不上“钱”,再对比它背后的奖品:苹果手机、金条、汽车,不少人会选择搏一搏。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报道,河北一位元先生, 就被这一块钱吸引。


从“一元购”中了一包“三只松鼠”干果开始,便不断加大购买金额,投注—中奖—再投注循环往复,等到“一元购”平台停业时,他已经亏了400万。

一块钱中包干果,十块钱中部iPhone,没有人会收得住手,这叫“放长线”

不怕你赢钱,就怕你不赌。

从每天投几块钱玩两把到每天几十万砸进去,平台总会在某些你已经绝望的时候,给你一点小惊喜,让你中一次。

人性都是贪婪的,但你永远玩不过平台。

当平台判定你已经有了赌瘾时,就是收网“捞大鱼”的时候了。

哪怕你购买了70%的中奖筹码,平台都不会抽中你。已经博上瘾的人只会继续往里砸钱,最后血本无归。

别说你有自制力,赌博会慢慢驯化你。

心理学家斯金纳曾提出一个“间歇强化”理论:如果间歇性地奖励一只狗,狗就会和上瘾一样时刻保持兴奋,自发性地为你做更多事,而这种类似上瘾的行为,需要很久很久才会消退。

一直赢的人很难对赌博上瘾,因为无聊无趣;一直输的人更不会继续赌,没人愿意从口袋里掏钱给别人。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