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专题 张火丁:程派青衣第一人

发布于 2021-08-08 20:08 ,所属分类: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第10辑 张火丁:程派青衣第一人

“程”才之路:从屡试不中到结缘“程派”;“程”功之道:肩负传承与真情演绎;“程”心“程”“艺”:责任担当与一丝不苟;“程”门冷艳:从台柱子到生活中的“非主角”舞台上,她大气,细腻,深情,炉火纯青。


生活中,她简单,安静,低调谦和,不张扬。

曾有人用“程门冷艳”来形容她,她就是被誉为“程派青衣第一人”的张火丁。当今梨园,张火丁凭借自己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个性,加上自己独特高雅的演唱风格,将“程派”京剧含蓄蕴藉的美捧到公众面前,受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观众的喜爱。在当今式微的京剧演出市场,她以“庄、怨、媚、惊”四美的“程腔张韵”之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她是天生的青衣,懂得克制和收敛,演出以简胜繁,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深得“程派”精髓。莫道染尘烟火气,依然春闺梦里人。舞台上的张火丁天然素净,台下清冷避世,一如她所扮演的青衣,安安静静,在这个喧嚣时代,给人以心灵的平静。

【人物小传】

张火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有“程派青衣第一人”之誉。1971年1月出生于吉林白城,自幼酷爱京剧。1986年考入天津戏曲学校京剧科,工青衣(青衣,京剧中女性统称为“旦”,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的角色为“正旦”,俗称“青衣”,因常穿青色长衫而得名)。1989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1990年起师从程派著名老师李文敏;1993年,张火丁正式拜师程派传人赵荣琛,成为其关门弟子,得其真传。因张火丁唱、念、做、舞颇具大家风范,被圈内外人士一致认为是程派传人中的佼佼者,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精华素材】

“程”才之路:从屡试不中到结缘“程派”

张火丁出生时,一直盼有个女儿的父亲想,谁家有喜事都张灯结彩,便给女儿取名“张火丁”(“火”与“丁”合并起来就是“灯”),并取意“人要像在烈火中锻造出来的钉子一样坚韧不拔”。

张火丁的祖籍是山东章丘,张家祖上背井离乡,闯关东到了吉林白城。家庭环境使然,张火丁很早就开始学唱评剧。20世纪80年代初,父亲因工作调动,举家在河北廊坊落了户。张火丁的哥哥张火千当时已是吉林省戏曲学校京剧科的学生,他每次寒暑假回家,总是有意无意地向妹妹讲起京剧的魅力。久而久之,哥哥的言行对张火丁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执着的张火丁从此义无反顾地喜欢上京剧。

可是,命运似乎有意在捉弄张火丁,几度报考戏校都未能如愿。

张火丁说,她从10岁到15岁,每年都去考戏校,只要听说哪里招生,就去哪里考试。“我考戏校的经历就像范进中举,屡考屡不中,年纪也挺大了。那时候想,15岁都没有得到这个机会,也许这辈子都没什么机会了,情绪非常低落。”求艺之苦培育了张火丁忧郁的性格元素,而她这性格却正符合程派凄美哀怨的特色。

一次,张火丁对父母说:“如果我还不能学的话,这一生我就跟最喜欢的东西擦肩而过了。”父母听了很感动。知道女儿早已心仪国粹,善解人意的父母为实现女儿心中的理想,带女儿到北京拜访了原吉林省戏曲学校退休教师王兰香,坦诚说明来意,王兰香欣然允诺。从此,张火丁半年内吃、住均在王兰香家,学会了《卖水》《女起解》两出传统折子戏。视张火丁为女儿的王兰香发现张火丁悟性强,是学京剧的好苗子,于是精心传授,把张火丁的艺术潜质一点点挖掘出来。

15岁那年,张火丁凭着在王兰香老师那里学的两出戏考上了天津戏曲学校京剧科。于是,她成为天津戏校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自费生。这改变了张火丁的命运,使她的梦想由虚幻回到了现实。

当年,对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每年的学费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张火丁的父母承受了这一切。张火丁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之不易,于是她拼命学习,拼命练功。“在戏校3年,除了吃饭、睡觉,我基本上都是在练功房里度过的。别人半年学一出戏,我3年学了30多出戏。”“在天津戏校的时候,花旦也学,武旦也学,梅派学得最多,张派也学过。到毕业那年才接触到程派,觉得这个声音、这个旋律,特别打动我。”程派启蒙老师孟宪嵘是张火丁自己找来的,她的执着打动了孟宪嵘,孟宪嵘于是教了她一折《春秋亭》。就这一折《春秋亭》,让张火丁在随后的学校汇报演出上技惊四座,也令孟老师对她另眼相看。从此,她与程派结下不解之缘。

1993年,经中国京剧程派研究会推荐,张火丁正式拜在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砚秋的得意弟子赵荣琛的门下,成为赵荣琛的关门弟子。

【思与用】

为了自己痴迷的京剧,张火丁经历了一次次的考试,也经历了屡考屡败的失落,但这些都没有阻挡她追求梦想的步伐。就这样,一个曾经平凡的女孩儿,用自己的努力,达到了他人难以比肩的高度;用自己孱弱的肩膀,铸造了一个神话般完美的传奇。有人说,每个京剧演员所经历的日子都是苍白而寂寞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主题。但我们相信,这样的岁月也是绚丽多彩、幸福充实的,因为有美丽的梦想去抚平岁月的孤寂。本素材适用于勤奋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耐住寂寞、坚持执着等话题。

“程”功之道:肩负传承与真情演绎

2007年1月,人民大会堂,张火丁个人京剧交响独唱音乐会。这是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办的中国京剧演员个人独唱音乐会,张火丁也因此成为梨园首开个人清唱音乐会的第一人。

有人说,张火丁的唱是王菲,声韵独具,只需闭着眼睛听,只要闭着眼睛品;张火丁的舞是杨丽萍,身影轻盈,流淌出丝丝入扣的生命律动。然而,张火丁不是单纯的歌者,也不是纯粹的舞者,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肩负传承戏脉和恪守职业道德的艺术家。她身体里流淌着的是最中国的艺术——京剧的血液,承载的是唱、念、做、打和谐统一的精美,更难以复制的是她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艺术个性,她在舞台上一眸一靥将其他青衣远远地抛在身后,她身上那种古代仕女般的沉静和脱俗清郁的气质,让观众深深地迷恋其中。

张火丁对“青衣”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她用自己在舞台上的唱腔、身段、台步、表情,甚至具体到唱念时的口形,为这个时代提供了“青衣”的美学范本。有人说:张火丁的表演,风度谨严,其水袖功夫若笔法纯熟的书法家作行草,舒展飘逸而安稳;其舞蹈身段的调度表现,使得本来清旷的舞台随处成为艺术气氛氤氲的空间。

中国国粹京剧,仿佛离现代人已经非常遥远,欣赏京剧几乎成了老年人的“专利”。然而,张火丁却是个例外,更确切地说,是张火丁创造了一个例外,她的戏迷不仅有众多中老年人,而且有很多年轻人。那些年轻的戏迷喜欢她扮相美、身段美、水袖美、唱腔美,着迷于她台下的那份清冷避世。有人曾这样评价:张火丁可能是最懂得收敛与节制的表演艺术家,而恰恰因为懂得“度”的把握与控制,她能够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地把程派唱腔里那些前人未曾充分发掘出来的细微之处,展现在观众面前。

张火丁非常低调,从不炒作自己,而且每次演出都很谨慎,一年很有节制地控制演出次数。在当今低迷的戏曲演出市场,她的演出却每次都是一票难求,剧院门外总有在等买票的痴心戏迷。

其实,早年张火丁也有自己的偶像。“我特别羡慕那些好的演员,看他们在台上演的时候,羡慕极了。”在天津戏校学习期间,“只要有外面剧团来天津演,我从来没落过,哪怕自己买票,4元钱1张,当时1个月生活费才16元。我看过梅葆玖、裴艳玲……还有关肃霜。无论是谁,看完他们的戏以后,都能给我力量去努力。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清醒,要练,戏不会有谁给你,谁也给不了你。练在自己身上,以后谁也抢不去”。

【思与用】

“她就是京剧界的王菲啊。”10年前,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就凭着一双毒眼把张火丁给归了类:拥有最大公约数的受众,以及,以某种看起来并不热情讨好的姿态赢得了普遍喜爱。作为一位艺术家,她肩负传承戏脉和恪守职业道德的重担,懂得“度”的把握与控制,懂得收敛与节制,认真对待每一次演出。本素材适用于艺术家肩负传承重任、恪守职业道德、低调谨慎、认真锻造出美丽的艺术之花、收敛与节制等话题。

“程”心“程”“艺”:责任担当与一丝不苟

张火丁极有责任感,对舞台上的每一场表演都非常认真。她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任何一点儿失误都会让她懊恼不已。

有一次演出新戏《江姐》,唱到最后一幕“绣红旗”时,舞台上的张火丁因为嗓子突然进了凉风咳嗽了几声,现场顿时一片寂静。张火丁乘灯光变暗之机,转身用手中的红旗掩面,但咳嗽并没有停止,有两句唱腔没有完整唱下来。演出结束后,全场灯光亮起,演员们依次上场谢幕,最后一个登场的张火丁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当她抬起头时,泪水夺眶而出。张火丁示意音响师打开话筒,哽咽着说:“我对不起大家了!”随后,她招呼准备离场的乐队回座,坚持把没有唱完整的“绣红旗”一段再唱一遍。

当张火丁“补唱”完这段长达8分多钟的《绣红旗》后,观众全部起身站立,全场掌声雷动,持续了5分钟之久。而此时的张火丁谢绝了剧组其他演员的献花,再次向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含泪退场。“面对舞台下的观众,我总是有压力,因为我知道这些观众不是来看我这张脸的,他们要看的是我的功夫、唱腔。”“这么多年我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京剧上,付出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同时,我也得到了最珍贵的东西。”面对戏迷们的热情与掌声,她感到无比欣慰。

艺术上的一丝不苟,也换来了观众的追捧。2015年2月,张火丁在上海大剧院演出《锁麟囊》,创下了国内戏曲演出限购的纪录:由于实在太火,大剧院不得不推出一张身份证只能买两张票的限购政策。甚至在演出前一天晚上,就有观众赶到大剧院售票处,不惜通宵排队购买当场票。2015年9月,她演到了纽约林肯中心。寇克剧院的座位票早已售罄,《纽约时报》花了5个版来报道她,称她为“北京来的大明星”,用的是和1930年报道梅兰芳访美演出一样的口吻。

只要张火丁在台上,台下就座无虚席。她的声音有一种巨大的能量,能渲染出低调和悲伤的氛围,她身上拥有能引起共鸣的人格,而这种人格会跨越语言、国度、文化,向观众施展魔法。

【思与用】

她以自己的责任感和对艺术的认真执着、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台风和艺德,赢得了观众的尊重,这种品格在当今社会弥足珍贵。本素材适用于艺术家的责任、对观众的尊重与自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话题。

“程”门冷艳:从台柱子到生活中的“非主角”

别看张火丁在舞台上收放自如,光彩照人,但在生活中,端庄娴雅的她话很少,走起路来也很轻盈,好像怕惊吓着什么。也许正是这种含蓄内敛的性格,成就了她的独特艺术风格。

“我爱好不多,流行音乐听得少,到现在也没有电脑,连网都不会上,空暇时就是翻翻书、看看报,看的书多是戏曲界的人物传记类的。没有演出或教学任务时,我很少出门。”她说,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就是散步,平时着装“不喜欢太张扬”。

中国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曾这样评价张火丁,“她这个人能够把冰和火两种气质融合在一起”。的确,生活中的张火丁是个很冷的人,也只有足够冷静、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潜心学戏,但在舞台上,她又是一个能够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其中的人。

生活上很简单、很安静的她,把自己的活力和魅力全部挥洒到舞台上了。在戏里,她极为精细讲究,从头到脚都不能马虎,穿什么衣服配什么花儿,伸手就能准确地把握;在戏外,她却不知如何打扮自己。生活中的她几乎没有爱好,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京剧。她喜欢唱戏,沉迷于舞台上的表演,而与媒体打交道会让她很烦恼。面对镜头,她很拘谨。她一再表示,最痛苦的就是别人给她拍便装照。镜头前的张火丁是那样木讷、拘谨和不善言辞,略带紧张的神情和简洁的回答往往连她自己都觉得有些冷场。生活中的她不愿当主角,她像一个看戏的人,很沉静,仿佛永远置身事外。早已被戏迷公认为程派领军人物的她,却丝毫没有沉浸于自己的成就之中沾沾自喜,她总是对媒体说:“我不太会说话,请见谅。”“我这人其实很简单,没有什么好说的。”不管是《艺术人生》还是《鲁豫有约》的邀请,她都婉言谢绝。

“我这个人,跟家人在一起感觉很轻松,但在外面会紧张,尤其是出席一些活动的场合。对我来说,一出戏完整唱下来,我可以慢慢进入角色,可那种晚会的片段演唱我不习惯,会非常紧张。”为此,她婉拒了许多电视台的晚会演出。

“一生走正路”,是张火丁生活与事业的座右铭。她一直是在用心塑造和演绎每一个人物,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京剧舞台上。她说:“唯有如此,才是对戏迷最好的报答!”

【思与用】

舞台上的张火丁光彩照人,生活中的她娴静如水,安静如花。但张火丁的讷言并非出自我行我素的性格,在她的哥哥、武生演员张火千看来,他这个妹妹从小“笨嘴拙舌、不会说话”,“她这人就是个没什么要说的人”。本素材适用于低调内敛、淡泊名利、谦虚谨慎、为艺术耐住寂寞、精益求精等话题。

【时文赏读】

传承或许是创新的最好方式

池浚

2015年11月18日,中国戏曲学院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中心成立了。成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传承中心,意味着什么?联想起9月她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出的火热势头,以及“张火丁现象”“张火丁模式”等提法,不少人将这个中心的关键词聚焦于“张火丁”三个字。然而,仅仅将这个中心看作是传承张火丁个人艺术的基地,未免辜负了主办方的胸襟和张火丁的抱负。

传承中心,核心是传承。一直以来,有人在争论戏曲到底是应该侧重于传承还是应该侧重于发展的问题,但实际上,争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传承与创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某种程度上是一码事,两者应是不可分的,不能简单对立起来。陈彦衡有一句话:“腔无所谓新旧,悦耳为上。”艺术的经典性并不取决于其出现的早晚。传承或许是创新的最好方式,当把握了一件事物不褪色的灵魂之时,回首便不再是固守。

京剧流派的传承沿袭着“口传心授”的模式,按流派创始人创造的风格样式临摹。正如学书法要临帖,学国画要临摹古代画家的名作,这种“成品教学”有利于艺术风格和文化基因的传递。齐白石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言外之意,不学是死,只学个样子也是死。流派既要衣钵真传,也要发展。流派传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很像老师,能够把老师的艺术做到神似逼真,这种演员是难能可贵的,并不丢人。不要受庸俗进化论影响,认为学得像很丢人,其实想学却怎么也学不像才丢人。另一种则是在继承先辈流派的同时又能够加以发展,形成自己的风格,甚至形成自己的流派,脱颖而出。

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中心自然离不开张火丁本人所起的主导作用。诚然,对于年方44岁的张火丁而言,她的艺术未必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也远没到收山课徒的年纪,但在她艺术生命旺盛的阶段,有意识规划关于传承的事,非常及时。1919年,15岁的程砚秋拜在梅兰芳门下执弟子礼,那一年梅兰芳25岁。1920年,欧阳予倩主持成立戏曲学校暨更俗剧场开幕典礼,26岁的梅兰芳就已经派自己的徒弟程砚秋代表自己演出《贵妃醉酒》作为献礼。裘盛戎很早就开始有传艺的意识,从二十几岁起就开山门收徒。梅派、裘派后来如此枝繁叶茂,跟他们早有这种往下传承的意识有一定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研究张火丁的表演艺术,让张火丁多带出几个好学生,难道为时太早吗?

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中心体现了中国戏曲学院肩负起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的责任。把文化的传承创新明确为大学的使命,是对大学职能的新认识。这个职能实现得如何,不仅决定着大学的水平与质量,也决定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文化的传承需要忠诚的坚守,守成有时候比创新更艰难。

因此,这个中心并非只是传承张火丁。以中国戏曲学院为基地,以张火丁为带头人,传承京剧程派艺术可能才是这个中心的真正定义。

【相关链接】

张火丁语录

○我演戏要投入,如果不投入我唱不出来,我需要有一个相对不受打扰的环境,否则我静不下来。

○我没有,因为时间太宝贵,每天用来练习京剧,还是觉得很不够。

○我现在承载很多压力,一个是我年纪一天比一天大,观众对我的期望值也一天比一天高,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今天我咳嗽了,不能把我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我就会内疚,我一直追求的是把我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

○京剧艺术本该如此火爆。当然现在京剧低迷了,我老在想为什么?所以我就加倍努力,我现在对每一场演出都像是小学生对待考试,用心对待,加倍努力。让每一位观众满意,现在票价都挺高的,而且有很多观众特地从外地赶来,我要争取让年轻的、老的观众都满意。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