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gongzhong号所提供的每日一练,主要针对历年考试真题中精选产出,部分题做了改动以适应新的考情,如有发现与之前所做题目相同的,属于循环记忆做题方式,请大家认真做好每天的题目,祝大家早日上岸。
1. (单选题)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师生之间的( )的表现。
A. 工作关系
B. 个人关系
C. 道德关系
D. 心理关系

↓
↓ ↓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师生关系的内容。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包括以下四种:(1)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以年青一代的成长为目标,是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与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2)教育关系。教育关系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的关系。(3)心理关系。心理关系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包括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等。(4)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属于师生之间情感关系,是心理关系的一种。D项正确。A、B、C三: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 (单选题)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这种问题属于( )。
A. 职业倦怠
B. 职业迷茫
C. 职业逃避
D. 职业道德失范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A项正确。B、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3. (单选题)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 勤奋感
B. 亲密感
C. 自我完善感
D. 自我同一感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青少年期(11、12-17、8岁)对应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这一时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性。D项正确。 A项:获得勤奋感是学龄期(6、7-12岁)的主要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获得亲密感是成年早期(18-30岁)的主要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获得完善感是成年晚期(60岁以后)的主要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4. (单选题)具有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型是(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
↓ ↓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气质类型。气质类型共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都有其积极品质和消极品质。其中,抑郁质的积极品质包括敏感、细心、想象丰富、情感深刻等,其消极品质包括多疑、孤僻、怯懦、自卑等。D项正确。 A项:胆汁质的积极品质包括勇敢、坦率、有进取心,消极品质包括粗心、粗暴、冒失。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多血质的积极品质包括活泼、机敏、有同情心、善交际,消极品质包括轻浮、不踏实、无恒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粘液质的积极品质包括稳重、冷静、坚毅、实干,消极品质包括固执、迟缓。与题干不符,排除。
5. (单选题)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A. 最近获得的能力
B. 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 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D. 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
↓ ↓ 参考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即教学应集中于学生掌握边缘的能力。C项正确。
6. (单选题)场依存型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探究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
↓ ↓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认知风格。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将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场依存型的学生是“外部定向者”,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场依存型学生喜欢与同伴合作学习或按教师、家长的要求学习,在学习中需要教师对学习内容作出明确、具体的指导。B项正确。 A、C两项:场独立型的学生更偏向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7. (单选题)在教育中,尤其是德育中,要防患于未然就是( )。
A. 逃避条件作用
B. 回避条件作用
C. 经典性条件作用
D. 非条件作用

↓
↓ ↓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包括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而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规律包括强化、惩罚和消退。其中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包括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是指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映,题干中“防患于未然”说明事情还尚未发生,或者说厌恶刺激还未出现,属于回避条件作用。B项正确。 A项: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与题干不符,排除。
8. (单选题)在品德培养过程中,强调将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相结合的学习理论是( )。
A. 认知学习理论
B. 人本学习理论
C. 联结学习理论
D. 社会学习理论

↓
↓ ↓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后,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模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题干中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相结合,强调认知和行为的结合,体现的学习理论为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D项正确。 A项: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中内部建构,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即S-O-R。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人本学习理论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9. (单选题)下列属于罗杰斯教学观的是( )。
A. 教师中心教学
B. 学生中心教学
C. 逐渐分化教学
D. 先行组织者策略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包括:(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B项正确。 C、D两项:均属于奥苏贝尔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10. (单选题)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观点,儿童学习游泳主要属于( )。
A. 连锁学习
B. 信号学习
C. 规则或原理的学习
D. 解决问题的学习

↓
↓ ↓ 参考答案: A 【解析】加涅按照学习水平来划分,将学习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其中连锁学习是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的联合。个体首先要习得每个刺激与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儿童学习游泳就是先学习游泳各个动作的联结,然后按照动作顺序反复练习,属于连锁学习。A项正确。 B项:信号学习是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规则学习亦称原理学习,指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解决问题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指在各种条件下运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11. (单选题)根据奥苏贝尔理论,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 )。
A. 小学低年级
B. 小学中年级
C. 小学后年级
D. 初中

↓
↓ ↓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奥苏贝尔认为成就动机属于社会动机的一种,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其中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在儿童早期,即小学低年级,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儿童努力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A项正确。
12. (单选题)以下属于开放型操作技能的是( )。
A. 足球
B. 舞蹈
C. 体操
D. 气功

↓
↓ ↓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操作技能的分类。根据完成操作技能对环境条件的依赖程度,可把操作技能分为开放性操作技能与封闭性操作技能。开放性操作技能的主要信息来自外部环境刺激,它的完成与外界刺激密切联系,如踢足球、打篮球等。A项正确。 B、C、D三项:封闭性操作技能的主要信息来自个人的动觉反馈信息。如舞蹈、体操、气功均来自于自身的反馈,属于封闭性操作技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13. (单选题)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 )。
A. 高原现象
B. 倒摄抑制
C. 前摄抑制
D. 生理极限

↓
↓ ↓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高原现象。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也会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题干中练钢琴到一定阶段会感觉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属于高原现象。A项正确。 B项:倒摄抑制是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来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与题干不符,排除。
14. (单选题)学生采用图表或列提纲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这种属于( )。
A. 资源管理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
↓ ↓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认知策略。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尔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以及归类策略。题干中采用图表或列提纲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属于组织策略。D项正确。 A项: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资源利用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精细加工策略属于认知策略的一种,具体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利用背景知识、PQ4R方法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15. (单选题)人们常常想起电吹风来吹头发,而不能想起它还能烘干衣服。这种思维属于( )。
A. 思维定式
B. 原型启发
C. 功能固着
D. 功能迁移

↓
↓ ↓ 参考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知识经验、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等。其中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题干中,人们认为电吹风能吹头发,而想不起它有其他功能就属于功能固着。C项正确。 A项:思维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准备状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与题干不符,排除。
1.作为90后班主任的薛老师管理班级的时候,遇事会主动与同学们商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薛老师也会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意见。这属于班级管理模式中( )。
【答案】C。本题考查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管理的模式包括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其中,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题干中,薛老师管理班集体采用的是民主管理模式。C项正确。
A项: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平行管理的提出者为马卡连柯。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2.李老师在班级设立了“生日祝福墙“,每当有学生过生日时,同学们纷纷在祝福墙上留下祝福的话语,还相互赠送自制小卡片。李老师的做法( )。
【答案】C。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内容。班主任职责与任务的规定包括学生思想教育、班级日常管理。其中,班级日常管理包括:
(1)维护班级秩序,培养集体氛围;(2)组织班级活动;(3)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题干中,李老师设立“生日祝福墙”的这个做法是恰当的,同时每当有学生过生日,大家纷纷在祝福墙留下祝福话语,相互赠送自制小卡片,这能够维护班级秩序,培养集体氛围,让学生感受班级温暖。C项正确。A、B两项:题干中,李老师设立“生日祝福墙”的这个做法未有不恰当之处,同时同学们纷纷在祝福墙留下祝福话语,这并未加重学生的负担,而相互赠送自制小卡片,没有花费学生大量的金钱,也不会助长物质攀比之风。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题干中,李老师设立“生日祝福墙”的这个做法是恰当的,但学生之间相互赠送的都是自制小卡片,并不会让学生提高消费意识。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3.俗话说“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中华民族是最重视师德的民族,在教师职业道德中师德的灵魂是( )。
【答案】A。本题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关爱学生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A项正确。
B项: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书育人是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与题干不符,排除。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4.下列选项中,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
A.王老师出于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考虑,严厉责骂违纪学生B.张老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周末义务开设补习班,强制学生补课C.李老师在退休前收到了同学们制作的纪念册,并接受了同学们的感恩红包D.韩老师处于教学需要考虑,为同学们提供了作文写作素材的相关参考书目【答案】D。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其中,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韩老师出于教学需要考虑为同学们提供了作文写作素材的相关参考书目,是认真教学、爱岗敬业的表现,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项正确。A项: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王老师严厉责骂违纪学生,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依法执教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张老师了提高学生成绩,周末义务开设补课班,强制学生参加补课,侵犯了学生的休息权,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李老师接受同学的红包不符合廉洁从教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5.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将走廊和过道的墙壁都装扮得“文化范儿”十足。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答案】B。本题考查小学德育的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实际锻炼法以及品德修养指导法。其中,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中,学校装扮走廊和过道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境陶冶。B项正确。A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实践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实践锻炼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6.社会是变化发展的,德育不仅传授给学生固定的价值观点,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正确的道德价值,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
【答案】D。本题考查对德育模式中价值澄清模式的理解情况。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为美国的拉斯、哈明等人,认为人们在选择时都依据自己的价值观,但人们常常不清楚所持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因此,要创造条件,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题干所述反映的德育模式就是价值澄清模式。D项正确。
A项:体谅模式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集体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社会学习模式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主张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7.中小学教师参加研究时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方法是( )。
【答案】D。本题考查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即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所以题干中中小学教师参加研究的方法是行动研究法。D项正确。A项: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8.“活到老,学到老”,要求教师坚持( )的职业道德规范。
【答案】C。本题考查2008版职业道德的理解。“活到老,学到老”意味着要不断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符合2008版职业道德终身学习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D。本题考查班级的基本概念。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单位,并非只按照年龄来划分。
因此,D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A项: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立的基本教育单位。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0.在德育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为“有错不知错”。教师需要向他们反复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认识水平。这主要体现了( )这一德育规律的认识。
A.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 ↓【答案】C。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其中,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是指德育过程具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转化与发展推动了德育过程的进展,推动了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发展。因此,既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也要协调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题干中,有些学生表现为“有错不知错”。这是由于学生缺乏道德知识、经验而呈现出认识上的差距或产生的错误思想。
解决这种矛盾,需要教师向他们反复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认识水平,促进其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这说明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C项正确。A项: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指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与题干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