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笔试每日一练8.4
发布于 2021-08-10 17:29 ,所属分类:教师资格考试学习资料
【加入教资笔试备考群】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回忆是指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题干中学生闭卷考试时在脑中呈现问题答案就是呈现以前学过但现在不在眼前的知识,即回忆。A选项,识记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应是学生在考试前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故此项与题干描述不符。B选项,保持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学生复习旧知识的过程。C选项,再认是指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他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事物,如在考试中认出选择题的选项是以前学习过的。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选D。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义识记的内容。意义识记指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选项中小明通过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这是在理解故事含义后,建立了故事与成语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方便记忆,即属于有意识记。所以A项说法正确。B选项,圆周率的数字之间并不存在逻辑关联,因此不能建立内在的联系。机械识记是指识记材料的项目之间没有逻辑联系,所以对圆周率的记忆只能是机械识记。C选项,历史的先后顺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存在逻辑联系,基于这种事实产生的对历史事件的记忆也不可能是意义识记。D选项,诵读法强调反复识记,并没有理解识记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属于机械识记,与题干不符。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此题答案选择A项。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而防止遗忘的方法有: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要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题干中强调视觉听觉结合的记忆效果优于利用单个感官进行识记的效果,体现的是利用多感官参与的复习方法,故答案为A。BCD三项均是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但并未体现题干所描述的视觉听觉结合复习的思想。故本题选择A。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如果通过内部言语形式默默地复述,可以使即将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强化,变得清晰、稳定,再经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中加以保持。那些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衰退被遗忘。因此,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故本题选择D。A选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B选项,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现象是人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按照是否有自然属性来分,现象可分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C选项,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被人注意到的感觉信息才会输入到短时记忆。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D。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品质。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以及准确性。敏捷性是指指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即识记的快慢。“过目成诵”是指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很强,记忆的速度很快,所以反映的是记忆的敏捷性。提高记忆的敏捷性,首先要明确识记的目的,其次要集中注意。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持久性是指记忆的保持特征,即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比方说“过目不忘”指记忆的时间长,记过的东西就不会忘记。C选项,准备性是记忆提取和应用特征,即能否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记忆的这一品质是上述三种品质的综合体现。比方说“出口成章”指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或擅长辞令,体现了记忆的准备性。D选项,准确性是指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比方说“倒背如流”指将记忆的内容倒着背都可以非常流利准确,体现了记忆的准确性。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A。

【千题百炼打卡进行中】
教资考试考前不足100天,学习要认真哦~
每天10道题!直至笔试考前
“千题百炼”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帮你点对点,坑对坑找问题
做完1000题,你就是考试的king
码上打卡

往期回顾


1、机会!济宁招聘教师78人,专科可报!

2、济宁汶上圣泽中学招聘教师41人,正在报名

3、《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记》思想大荟萃

4、出公告啦!济宁招聘教师39人!

5、好机会!招聘教师2486+人!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