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抛根问底,揭密广东中考数学均分低的真正原因
发布于 2021-08-17 16:22 ,所属分类:中考数学学习资料大全
网传今年广东中考数学,考哭了很多学生,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说:
满分120分的试卷,河源市的平均分只有19.5分,只占总分的16.25%;
湛江市和惠州市的平均分略高,分别是28分和38分,分别占总分的23.3%和31.7%;
目前已知的市平均分最高的是东莞,为49.5分,占总分的41.3%,距离及格还有23分;
另外,还有消息说,部分县级中学的最高分只有80分,而某些乡镇中学的最高分只有50分;
如果仅从以上信息来判断,今年的广东卷应该是非常难的,但实际情况是不是如网上传言的“史上最难”,我们还得看看具体的考题是什么样的!
网上的答案,是画出图形后再用相似三角形、分情况讨论求解;这个解法是比较麻烦的,而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分析;
视频中的解法,一不用画图,二 看完题可以直接写过程,不需要思考;因为学到平面坐标系之后,学生肯定知道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唯一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是:可能会有不少同学觉得展开式太复杂,或者基本的运算能力较差,导致运算出错。
网上还有一种解法,就是过点F作AB的平行线,然后再用相似三角形求解;不过我个人认为:从不会做的同学的角度来看,与视频中的三个方法相比(建坐标系的方法需要学生平时经常使用,至少用过且不排拆,否则在考场上几乎想不到),网上的这个解法更难以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到,因为本质上它和视频中的第二个方法是一致的,但过点F的平行线并没有太明显的理论依据,而把CG分开来求,不仅计算量较大、而且学生也难以想到;
但是,能做出来、能拿满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只是网上的这个方法,在学生没见过类似题的情况下,在考场上能找到的概率非常低;而在平时练习时,由于没有时间限制,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找到。
试卷最后一道题,是全卷难度最大的,但实际上它远没有网上说的那么难。
总 结
1. 没有考到任何超纲的知识和内容;
全卷共25道题,都可以从教材上最基础的知识出发,通过分析、推理,逐步找到问题的解法;不需要学生掌握任何教材外的知识,也不需要用什么套路、模板、诀窍等,更不需要用到高中的知识如三角函数中的二倍角公式求解;
2. 试卷的整体难度最多算是中等,根本算不上难,更没有网上传言说的那么难
十道选择题,至少有七道是送分的;
七道填空题,学生只要真正学好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至少能做对其中六道;
八道解答题,第18、19、20、22题,除了粗心、马虎、过程不完整之外,不应该出现其它的扣分项;
以上21道题,共计84分,只要真正掌握好教材上的知识的学生,应该都可以拿到其中的70分,就算由于其它各种原因再扣掉10分,也应该拿到60+的分数;
也就是说,就算21、23、24、25这四道题(共36分)一点儿不写,大部分学生的得分也应该超过60分;
就整个试卷来说,拿到及格72分,基本上没有任何难度,至少应该有超过一半的考生可以及格;
3、 90分钟的答题时间,可能确实有点儿短,可能也真的会让很多学生做不完,但这绝对不是“让大部分考生痛哭”的主要原因。
前20道题,共计76分,按90分钟做120分来算,学生应该用57分钟做完;但实际上这些题都是非常简单的,至少一半,学生应该在看完题后一到两分钟内做出来;
真正有点儿难度的题,可能只有6、9、10、16、17题,如果学生遵守“遇到难题就跳过”的原则,绝大多数同学应该在4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做完前20道题;就算这5道难题一分不得,最多也可以拿到59分,拿到76分中的50+,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接下来,应该还有50分钟左右的时间,做最后的5道题;原则上,学生在最简单的22、24题上不应该失分,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应该可以稳稳拿到最后44分中的至少20分。
所以,就算考试时间不够用,学生也应该考及格。
再退一步讲,因为时间不够用、导致学生紧张、发挥失常,在及格分的基础上再失去30%,绝大部分学生的得分也应该在50+
但为什么网上公布的市平均分,最高的才49.5分?最低的连20分都不到,据说有的县中学最高分才80,这是极其不正常的!
广东中考数学均分低的根本原因
网上几乎清一色地在说“试卷难”、“试题偏”、“超纲”、“时间不够用”,如果你认真看完了上边的分析,就会发现,考题本身并没有很难,时间够用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原因,但不至于对整体成绩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但网上的一个现象,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就是为什么很多自称数学老师的人,也认为这套试卷很难呢?
网上消息说,很多学生看到题都无从下手?答题卡上好多都是空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让小学生参加中考,交白卷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很可能连题都看不懂;
但这是一张没有任何超纲的考卷,学生也肯定能读懂题,但为什么都不能得分呢?
因为这些学生都是“死学”,根本不会“活用”,他们不会根据具体的问题去分析、推理,不能从有限的题干信息中发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学生脑子里可能都是各种各样的定式:模板、套路、诀窍、老师反复强调的解法、技巧等;他们看到考题,发现跟老师讲过的、平时做过的都不一样,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模板套不上、平时特别熟练的技巧用不了,学生又不会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根据具体的条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填空还能随便蒙一个,但解答题,就只能交白卷了。
如果只是少数学生是这样的,还算是正常;
但如果网上的信息基本属实的话,绝大多数学生别说考及格、就是想拿到五六十分都难,那就不是学生的问题了,而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出现了根本性、原则性的错误!
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如果出现了一边倒的形式,战败方多半是因为指挥官在战略、战术上出现了重大错误,而要为战败负责的也基本上是指挥官,不可能把责任推到士兵身上(比喻不一定恰当);
同样道理,今年广东中考数学,明明是一张普通难度、没有任何超纲内容的考卷,却考出了历史最差的成绩,罪魁祸首一定是老师!
老师根本就没有把基础知识给学生讲透彻,也没有教会学生“怎么用学过的知识找到问题的解法”;
它们只是把“理论的内容告诉学生”、“不明白的先背下来、等以后学的多了、题做多了就自然明白了”,它们只是告诉学生“这道难题是用什么方法解的”、“那道难题应该套哪个模板、用哪个诀窍”,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带有阅读功能的电子书、会说话的参考答案;
而学生真正要学的是什么呢?
学生真正要学的是“理论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的解法是怎么被一步一步找到的”、“为什么这样做就对、那么做就不对”、“这么做、那么分析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老师没有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它们讲的那些模板、套路、诀窍等,学生不理解、听不懂,所以,只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因此,才会有非常非常多的学生因为“这个没记住”、“那个记窜了”等等原因做错题、拿不到理想的成绩;别说学生套错了不知道为什么错,就算套对了,他们也很可能不知道为什么?
中考试卷中出现新题型、新考法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数学,包括物理、化学,培养的是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用”;如果每年都是同样的考法、同样的题型,那就不是在考“用”的能力,而是在考学生的“记忆力”,而学生的记忆能力的强弱,不应该是文科考查的对象之一吗?
知识,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社会飞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但它们还都遵循着基本的规律,我们要学会用掌握的有限的知识去解释无穷尽的现象、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理论知识、科学技术等不断向前发展。
如果学生都是“见过的题不一定能做对”、“ 没见过的题一定做不对”,这样的学生就算每次都考满分,又有什么用呢?
生活中、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让他们去套的,而是需要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就算有可参考的方案,但时移势异,那个可参考的方案,可能早已经过时了,就像现在不会有人为了提高交通效率而重金求购千里马一样。
老师只需要用学生能听懂的大白话把抽象、专业的理论知识 给学生解释清楚、把“从最基础的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和推理、一步一步找到问题的解法”的过程给学生剖析明白,用最基础的理论、严密的论证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学生的成绩自然会水涨船高;虽然不至于让每一个孩子每次都考满分,但起码拿个及格分还是轻而易举的,至少不会再有那么多的孩子谈理色变、畏理如虎、害怕学习理科。
模板、套路、诀窍、题型、考法等,这些学习过程中最不重要的东西,却被大多数老师奉为至宝,那么一个个天赋异禀的孩子,被“培养”成只会做“见过的题”的书呆子,不是很正常吗?
也正是因为有了那么多的不会教学的老师,才让广东中考数学出现了史上最惨的成绩,学生是最大的受害者,也是最冤的背锅侠!
而那些说“试题难”、“试题偏”、“超纲”的老师,不过是在为他们的教学无能“甩锅”而已!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