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也要当学霸!那些年,交大名人因病摁下“暂停键”……
发布于 2021-02-16 15:40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按下了生活的“暂停键” 或许会有些寂寥、孤独、惊慌 但是这恰是匆忙时光中的难得停歇 给予岁月片刻的安宁 来一场心灵的对话 去审视和思考自我 以积蓄未来前行的能量 人生是逆旅,我亦是行人。交大的杰出校友钱学森、屠岸、汪耕等也都因病而暂停学业,最终他们选择化困守的隔离为独立思考成长期。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隔离期”故事,感悟他们的从容、勇者无惧和可贵的人生定力。 因伤寒休学接触共产主义 著名科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 钱学森 1930年春夏之际,入学交大一年且向来体质不错的钱学森得了伤寒,病情来势汹汹,需要长时间疗养。于是,钱学森向交大办了为期一年的休学手续。休学一年,他暂时放下学业课程,有了比较充裕的自由读书时间。 钱学森交大毕业照 期间他大量阅读哲学、文艺、工程类图书,其中有许多进步书籍。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科学共产主义;接着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普列汉诺夫的《论艺术》、布哈林的《历史的唯物观》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他感到只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才是有道理的,唯心主义等没有道理;经济学也是马克思讲的有道理,而资产阶级那一套经济学理论,则不能自圆其说。 钱学森休学期间所读的部分书目 1930年10月《交通大学上海同学录》 附载长假学生名单 后来,他谈起这段经历的感受时说:“既然我是学科学的,那么,对于社会和宇宙的看法,就得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态度。我们科学工作者如果掌握了它,就等于掌握了研究宇宙,人类社会和研究科学的而钥匙,就等于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正确的方向。 钱学森的工作照 诗歌、爱情和信仰给了他力量 著名诗人、翻译家 屠岸 1946年5月,就读于交大管理学院铁路管理系的屠岸(学名蒋璧厚),在临近毕业这一年,年仅22岁风华正茂的他却不幸染上肺结核,需与健康人隔离。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件可怕的事,那时肺结核没有特效药,生了等于判了死刑。 屠岸年轻时的照片 对屠岸来说,生活的一切刚刚开始:在交大醉心于外文系主任唐庆诒先生的授课,他发起成立了“南洋诗文社”,与交大同学合办油印诗刊《野火》,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开始尝试写诗,并翻译外国诗歌。就在这一年,与屠岸志同道合、向往奔赴延安的交大同窗好友张志镳,不幸肺病复发去世。更让他不能释怀的是,他最喜欢的英国诗人济慈,也是22岁染上肺结核,才华横溢的他25岁便离开人世。屠岸感到很绝望,他不禁把英年早逝的济慈引为知己,对济慈的命运和诗歌有了一种更深的理解,好像超越了时空在生命和诗情上相遇。 1945年6月8日屠岸就读交大时期的画作 屠岸翻译的《济慈诗选》 这时候,他当时的女友后来的妻子章妙英向他伸出温暖的手,这给屠岸战胜疾病增强了信心。但同时,屠岸觉得信仰也给了他力量。因为他在交大期间一直追求进步,患病前的2月,他经同在交大读书的表弟,已是共产党员的奚祖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隔离期读济慈的诗歌,爱情和信仰成为支持他活下去的力量。最后屠岸恢复了健康,他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年轻时期的屠岸和妻子章妙英合影 由于这场大病,他未能在交大继续学业。离开交大后,他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和文学翻译之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能生机勃勃,世界遂能生机勃勃。 追求各尽所能、坦诚互助的理想社会 电机设计专家 汪耕 1944年9月,汪耕(原名汪积威)考进迁到重庆办学的交通大学,入读最热门的电机工程系。当时交大实行淘汰制,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几门主课考试频繁,一两门主课不及格就要退学,所以学生大多很用功。出身贫寒的汪耕发奋苦读,成绩优异但是营养很差,身体虚弱。1945年,交大复员上海,复员途中汪耕看到人们的悲惨生活和回到上海当时花天酒地的生活,两种生活人群是如此鲜明而尖刻地存在,使汪耕思想上印下了深刻痕迹。 汪耕在交大求学的照片 汪耕致交通大学校长程孝刚信札 1946年,回到徐汇交大的汪耕肺结核复发。当时国外已发明特效药,但是非普通人能买得起。得了肺结核,打破了汪耕个人一切的幻想,他体会到光凭个人努力有出路的想法是错误的。隔离期间,他阅读了一些肺结核疗养书籍,顽强而又耐心地静卧休养,翻阅了一些鲁迅书籍,对当时的旧社会有了一些认识。同时,彼时的交大作为爱国运动的“民主堡垒”,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进步活动风起云涌。撤退到解放区的同学们也来信告知解放区的真实情况,这对汪耕思想触动很大。 1948年5月4日,建在交大上院、中院南面大草坪上的“民主堡垒” 隔离初期他伤感、孤独,他很快重启自我,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他觉得在旧中国,像他这样仅仅通过个人奋斗和才能立足于世是行不通的,应该追求一个各尽所能、坦诚互助,没有尔虞我诈的理想社会。同时,他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未来的专业人员要锻炼好身体,他应该通过自己的专业工作,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 1960年,汪耕与於洁芬的结婚照 难忘四载求学,终生情牵母校 “蔡淑芬奖助学金”捐赠设立者 蔡淑芬 蔡淑芬高中毕业于苏州私立振华女中,英语根基很好,也喜欢数理化。当时的交大入学试卷是全英文试题,和她同年报考的考生有1100人,只录取110名,而蔡淑芬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1935年交大新生报名登记册 但在大二结束的暑假,蔡淑芬突然病倒了,高烧持续数十天,病情一度危急,只好休学一年。 直到1938年秋回到交大复学时,校园已不复昨日。徐家汇的校舍被日本人办的同文书院所占,交大迁至法租界中华学会社所在地,那里便是蔡淑芬读完大三、大四完成学业的地方。四载求学生涯始终在蔡淑芬的心中鲜活地存在着,青涩的岁月芳华令蔡淑芬难以忘怀。 1948年11月22日,蔡淑芬和丈夫乘飞机离开上海前往香港,到港不久就遇到了在港校友,很快便加入了交大香港同学会。 直至耄耋之年,蔡淑芬也坚持每隔一两年从香港回到母校住一住,看一看。上海交大110周年校庆之际,已是九旬高龄的蔡淑芬,在儿女的陪伴下返校参加校庆。 蔡淑芬大四时填写的服务志愿书 情牵母校,饮水思源。这似乎成了蔡淑芬晚年生命的重要主题之一。 即便大病初愈,身体抱恙,在病榻上的她依旧心心念念母校的发展和学子们的成长。在儿女的大力支持下,蔡淑芬终于完成了多年来为母校捐款的心愿。 110周年校庆时,蔡淑芬为母校捐献10万港币,其中5万用于母校110周年校庆,5万设立为“蔡淑芬奖助学金”,后又追加至每年10万。十余年来,蔡淑芬奖助学金已资助了数百位同学。 多年来,蔡淑芬学长一直心系母校发展,善心若水,对学校贫困生资助慷慨给予了宝贵支持,同时热心香港校友会的建设。蔡淑芬学长对母校拳拳的爱心,交大永远铭记。她的一生是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精神的最佳诠释,她的精神为交大人称颂。 暮春三月,万物复苏 疫情将会被勇敢的人们战胜, 有信仰的人生不会迷茫 隔离期后,愿否极泰来 不仅收获知识、记忆 还有精神的丰盈 若有信仰藏于心,未来定不负于君 让我们心怀未来的宇宙星辰 共待春暖花开,云散日出! 来源: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金雪 祁洁 推荐阅读 1、破世界纪录!交大π 2.0实现天文学N体模拟粒子数新突破 2、看全文!刚刚,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 3、清华上交南大浙大武大西交联合发起 “春霖”抗疫助学行动公告 4、“闭门造车”、自办电台、云看航模……全体交大青年共上这堂课! 5、在家拿offer!9大类别千余企业,上海高校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来了! 一起宅家当学霸!~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