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建立模型巧解等效平衡相关习题

发布于 2021-09-11 19:14 ,所属分类:试题库考试资料大全


重基础寻方法找规律

——浅谈高考化学的备考策略

高考结束后,学生的答题不够理想的情况大体有三种:①基础知识不过关;②基础知识过关,时间不够用,没有答完题就下课了;③基础知识过关, 相关概念公式都背得滚瓜烂熟,教材上、复习资料上的常规题型的习题我都会做,可就是想不到用这种方法,没有思路。笔者分析其中的原因如下:①没有指南针的轮船在大海航行,是很难到达成功彼岸的;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指导,答题就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②在图书馆中能快速找到某一本图书,其原因是图书经过了系统的分类,并且摆放得条理、清楚;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提取出相关知识的原因是基础知识分类不够系统、条理;③怎样才能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呢?将知识体系中的难点、关键点挑选出来,并且将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一、答题三要

本书的主要研究的是习题,那么怎样才能解答好一道题呢?笔者将自己的看法拿来与广大师生交流:基础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坚韧的毅力是答题的必备要素。基础知识就像做饭用的米,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效答题卷就成了无米之炊。科学的思维方法就像指南针,如果没有指南针,想要在茫茫大海航行达到成功的彼岸就是天方夜谭;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找不到答题的线索,眉毛胡子一把抓,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遇到一道难题时,有的同学思考几分钟,觉得试题情境陌生、题难,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而选择了放弃;有的同学选择坚持,他们认真分析题给信息,并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坚持下去,最终成功攻克难题。所以,能否答好一道题,除了知识、方法以外,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信心,选择坚持,用耐心、细心、坚韧的毅力去战胜困难。答不出题,不是输在试题本身,而是输给了考生自己。

二、备考三策略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命题人要想考住考生,就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即高考命题方向、题型在不断地升级,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能力。笔者发现,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有如下特点:①多实验,试题中多涉及实验,而且大多数实验的内容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个方面;②多图表,题目的新信息中大多数包含一些图像、表格,重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③多计算,题目中常涉及数据的

处理。为此,本书中选取的例题、练习题符合以上“三多”原则。为了帮助考生能够有效答题,笔者总结出以下备考策略:

1.结合数学思想来分析化学问题

例如,近年来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命题方向是“数形结合”,这就需要不仅能够读懂图像、表格中的信息,又能将化学知识用图像、表格的形式表达出来,见《数形结合比较离子浓度大小》一文。怎样做到在书写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时“不多写一种,不遗漏一种”呢?这就要先根据题意确定合理的分类标准然后分类讨论,即“有序思维、分类讨论”,见《分类讨论法书写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一文。怎样解答好有机推断题呢?灵活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见《浅谈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一文。

考生答题不够理想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化学知识不够,而是“没有想到用这种方法”,正所谓“化学试题难点不在化学,难在数学,难在综合”。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功解答高考题,既要具备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模式,特别是要运用好数学这一工具,要用结合数学思想来分析化学问题。

2.高考命题的最新方向与热点

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为例,高考中命题角度已经悄悄地由“常见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转变为“与物质的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市场上一般的参考书中都有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相关的练习题。但是很少涉及“与物质的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者,尽管涉及这一考点,但讲解不够详细。而本书中专门将这一考点列出,并将其细分为:试剂的滴加顺序涉及到物质的量、酸式盐与碱溶液的离子反应涉及到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中涉及到物质的量。分两步走书写离子方程式:先判断所发生的反应,然后用叠加法书写离子方程式。见《与物质的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文。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为例,高考的命题特点是“根据新信息推导”,见《推导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一文。以化学实验例,近几年来高考中关于化学实验命题特点是“定性加定量”,即通过实验既要确定有哪种物质,又要确定其含量有多少。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化学实验中的考查》一文。考生在复习中也需要不断地“升级”,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的基础上,特别高考命题的新动向。

3.研究就会,不研究就不会

高考化学习题的素材大多数来源于化学实验,而要想解答好习题,就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多做实验。在系统地做实验过程中体会实验原理、操作、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等内容。有了亲身的经历,在解答习题过程中就不会觉得试题情境陌生,就能有效答题。

一些教师认为,“教学经验与教龄成正比”。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对于一些习题,老教师可能做不对,但是新教师能做对。有的年轻教师成果累累,可是有的老教师却没有成果。“研究就会,不研究就不会”。这里的“研究”指的是实实在在地探寻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在探寻教学规律的路上,没有“年龄大了自然就会了”这回事,而是早一点努力,早一点明白道理。笔者诚挚地勉励老师们早日加入研究的行列。

一些同学认为“老师需要研究,学生不需要研究”,认为老师就研究的成果给予学生就可以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也是不科学的。同样是学生吃到一条鱼,这条鱼的来源:①老师送给你的;②自己亲自钓到的。那么,哪一种来源的鱼吃着更香呢?答案是肯定的,吃自己钓到的鱼更有滋味,因为它凝聚着自己劳动的汗水。同学们,如果你们也能有“研究”的意识,你们就会将自己做每一道习题的经验进行总结:这道题涉及哪些知识点、用到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这一类型习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分为几个步骤。这样,你今天做了一道题,你会的就不再是一道题,而是一类型题,这一类型题可能是成千上万道题。这样,学习起来就轻松

多了。

三、本书的写作特点

近几年全国高考化学的热点有哪些、总共考了哪几道高考题、是通过什么方式考查的、难点和易错点在哪里、运用什么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突破相关类型的习题呢?本书中有详细叙述。本书写作有如下特点:

1.书中的例题、习题以历年高考题为主;讲解内容是主要是笔者对近几年来高考经验总结。写作过程是“历年真题——命题特点——解题策略”。对高考题型从知识点、思路、方法三个方面剖析;并从历届高考题中找出每一类型习题的命题规律及解题策略。

2.主要围绕教学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示考生在复习中应将知识点、试题进行分类复习,争取做到学会“一个知识点带一个知识面、一道题带一类型题”,而不是盲目地一道接一道地练题的题海战术,从而实现高效备考。

3.文章努力做到紧紧抓住高考命题的热点,并对常见的知识、规律、解题方法进行“升级”。以论文形式表述,其中十余篇均正式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

4.文章的开头为全篇内容的概括,包括高考中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特点及常见试题类型、笔者总结的这类习题的解题策略及步骤。文章中对每一个考点、方法、规律后都附有例题,在对例题的讲解中用到“解析、点评、总评”等,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点、题型精加工,只有自己不断总结每一道题的解题规律,才能提高实际答题中的准确度及速度。文章表述追求简单、明了,即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点、题型讲得浅显易懂、简洁明了”。笔者发现,近几年大多数高考题中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结合在一起考查,所以,本书中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放在同一章中。本书的写作以“论文”为中心,重在从知识点、历年高考题中探寻高考化学的命题规律和科学备考策略。

本书是一本工具书,以讲为主,重在点拨思路、方法,内容涵盖了在高考中高频率出现的高中化学重点、难点,适用于高三年级总复习全程使用,另外也适用于高一年级自我培优、高二年级提前备考、高一高二年级学科竞赛重点辅导以及一线教师教学参考。

总之,探究规律、总结经验应成为一种习惯。有了这一好习惯,我们就会在题海中轻松自如。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