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语言设计失误,缺乏远见?
发布于 2021-11-04 13:19 ,所属分类:软件编程学习资料
大家好,我是煎鱼。
前段时间我有一个朋友在某站点上摸鱼时,给我甩来一个主题为《golang 设计者是如何偿还技术债的》链接。
说是让我学习、围观一下社区观点,早日好修成正果,本鱼表示满脸问号。
原回答如下图:
主要是以极短的话语表述 Go 语言的 “泛型、异常、channel、annotation、模块依赖” 的设计是失误的。
说是没有向各种编程语言的 “最佳实践” 各取所需。
那些故事
刚好煎鱼也入门 Go 没几天,偶尔翻过 issues 和 proposal,看了一点点历史事件。
也从我的观点来围观一下 Go 官方这些年为特性挣扎过的那些事。
涉及:
泛型。 错误处理。 依赖管理。 注解。
泛型
为什么 Go 语言这么久都没有泛型,是不是 Go 官方不够 “聪明”,抄作业都不会抄。这显然是不对的。
有如下几点原因:
泛型本质上并不是绝对的必需品。 泛型不是 Go 语言的早期目标。 其他 feature 更重要,把精力放在这些上面,Go 团队人力很有限的。
历史尝试
在以往的尝试中,Go 团队有人进行过不少的泛型 proposal 试验。基本时间线(via @changkun)如下:
简述 | 时间 | 作者 |
---|---|---|
Type Functions | 2010年 | Ian Lance Taylor |
Generalized Types | 2011年 | Ian Lance Taylor |
Generalized Types v2 | 2013年 | Ian Lance Taylor |
Type Parameters | 2013年 | Ian Lance Taylor |
go:generate | 2014年 | Rob Pike |
First Class Types | 2015年 | Bryan C.Mills |
Contracts | 2018年 | Ian Lance Taylor, Robert Griesemer |
Contracts | 2019年 | Ian Lance Taylor, Robert Griesemer |
Redundancy in Contracts(2019)'s Design | 2019年 | Ian Lance Taylor, Robert Griesemer |
Constrained Type Parameters(2020, v1) | 2020年 | Ian Lance Taylor, Robert Griesemer |
Constrained Type Parameters(2020, v2) | 2020年 | Ian Lance Taylor, Robert Griesemer |
Constrained Type Parameters(2020, v3) | 2020年 | Ian Lance Taylor, Robert Griesemer |
我们观察一下,10 年过去了,Ian Lance Taylor 依然在开展泛型提案,持续地在思考着 Go 泛型。
坚持思考,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对 Go 泛型历史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为什么 Go 的泛型一拖再拖?》,给了明确完整的内容介绍和过程描述了。
下一步计划
在 2021 年尾巴的我们,明年(2022年) Go1.18 左右就可以见到 Go 泛型,基本跑不了。
想想就激动,如下图(此刻是 4 个月后):
在出来前可以看看《Go 1.17 支持泛型了?具体怎么用》,可以作为玩具用了。
接下来可以预见泛型出来后,一堆工具库和数据结构很大可能会被逐步改写,像是《Go 提案:增加泛型版 slices 和 maps 新包》,早已摩拳擦掌。
届时 Go 源码类别的书的部分内容也会失时效,需要 Go 版本的时效性。
错误处理
在日常工程中,我们写的、看到最多的可能就是这一段标志性 Go 代码:
funcmain(){
x,err:=foo()
iferr!=nil{
//handleerror
}
y,err:=foo()
iferr!=nil{
//handleerror
}
z,err:=foo()
iferr!=nil{
//handleerror
}
s,err:=foo()
iferr!=nil{
//handleerror
}
}
这是在业内被吐槽的最多的,甚至都可以用来作为 Gopher 的互认。
设计方向
那 Go 是瞎设计的吗,就粗制滥造,搞个错误 err 的返回约定惯例。像是:
funcfoo()err{
returnnil
}
其实并不是,Go 团队在设计上有意识地选择了显式的设计方向,如下:
使用显式错误结果。 使用显式错误检查。
这和其他语言不一样 ,是由于 Go 团队也认识到了异常处理的不可见错误检查所带来的问题。
设计草案有一部分是受到了这些问题的启发。如下:
目前 Go 官方也没有打算去掉 “显式” 这一做法,新版 Go2 错误处理的核心目标是:“错误检查更加轻便,减少专门用于错误检查的 Go 程序代码的数量和所花费的时间。”。
从 Go2 的趋势来看,主要是增加关键字和修饰来解决这个问题,相当于是堆积木了,而不是直接把他干掉的。
这在 Go 核心团队内是非常明确的。
进一步深入
对 Go 语言错误处理还想进一步深入的,推荐看下面这几篇文章:
《先睹为快,Go2 Error 的挣扎之路》 《Go errors 不会有进一步的改进计划》 《你对 Go 错误处理的 4 个误解!》
依赖管理
Go 语言在一开始是完全基于 GOPATH 作为依赖管理的模式,当时也闹了不少的争议出来。有以下核心问题:
依赖要手动拉取和下载,没有强版本化的概念,开发者很难受(例如:不兼容升级、要拉取同一份)。 依赖和工程代码必须在 GOPATH 下才能运行,不能任意摆放。
所以在 Go1.0~Go1.11 中,各路神仙发招,社区出现了各种诸如 dep、glide、godep 等依赖包管理工具。
时间线
后续 Go 团队在 Russ Cox 的强势推进下,力排众议,推动 Go modules 的发展:
时间线如下:
Go1.11 起开始推进 Go modules(前身 vgo)。 Go1.13 起不再推荐使用 GOPATH 的使用模式。 Go1.14 表示已经准备好,可以用在生产上(ready for production)了。
为什么这么晚
为什么 Go modules 这么晚才诞生,这是不是就是 Go 团队的设计失误呢?
我认为,是也不是。
Go 的诞生一开始是为了解决 Google 几位大佬自己的痛点。
在 Google 的依赖管理上,本身是大仓库(Monorepo)的模式,企业内部有自己一整套工具和流程,设计之初没有这块的强诉求。
如下:
有兴趣的读者详细可阅读《Why Google Stores Billions of Lines of Code in a Single Repository》,
Go 在社区开源后,大规模使用后这个问题就爆发了,社区自行释出了方案。可惜,五花八门,也都没有解决好。官方队伍就自己上手了。
要知道,没有技术方案是完美的。Go modules 也被不少人所吐槽,存在争议。
进一步深入
想更进一步深入 Go modules 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下述文章:
《Go Modules 终极入门和历史》 《干货满满的 Go Modules 和 goproxy.cn》
注解
Go 开发者中有大部分同学都有其他语言的使用经验。在其他语言中,注解是一个强大的工具,没得用会很不习惯。
甚至有听过没有注解,就自嘲不会 “写” 代码了,所以一上来就找 Go 语言的注解怎么用了。
一些疑惑
我有一个朋友,经常会听到如下疑惑,甚至无奈的发问:
“怎么样在函数前声明,直接开启事务?” "为什么 Java 可以完美注解,Go 就不行,难以理解,我无法接受..." “那 Go 支持什么程度的注解?”
Go 的 “注解” 支撑的非常有限,基本都是 //go build
、go:generate
这类辅助,达不到标准的装饰器的作用。
为什么不支持
没有全面的支持注解来做装饰器,显然不算 Go 的设计失误,这是刻意为之,这是与错误处理的设计理念相关联。
Go issues 上有人提过类似的提案:
Go Contributor @ianlancetaylor 给出了明确的答复,Go在设计上更倾向于明确的、显式的编程风格。
优缺点如下:
优势:不知道 Go 能从添加装饰器中得到什么好处,没能在 issues 上明确论证。 缺点:是明确的,会存在意外设置的情况。
因如下原因,没有接受注解:
对比现有代码方法,这种装饰器的新的方法没有提供比现有方法更多的优势,大到足矣推翻原有的设计思路。 社区内的投票,支持的也很少(基于表情符号的投票),用户反馈不多。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了,有注解做装饰器了,代码会简洁不少。
但其实 Go 团队的态度很明确:
Go 认为可读性更重要,如果只是额外多写一点代码,在权衡后,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想自己在 Go 中实现完整注解的,可以详细阅读《Go:我有注解,Java:不,你没有!》,可以给到你一些思路。
偿还的过程
如果是在职场中工作多年的小伙伴,其实不难发现 Go 的发展史和业务的发展节奏是类似的。
在社区中吐槽的主要是两块,如下:
为什么这个功能不如此设计? 这个功能为什么没有支持?
不如此设计
为什么 Go 语言不如此设计?经典的像是 Go 的错误处理(error),很多小伙伴会先入为主,以其他语言的最佳实践,要教 Go 团队设计,要 throw,要 catch!
其实想一下,我们做一个业务,这个业务就是 Go 语言。我们需要先做业务建模,确定 Go 的核心思想,才能持续的迭代和设计。
Go 语言的设计定义很明显是:既要简单、还要显式,不能有隐式、要避免复杂,所以社区传递的是 “less is more” 的设计理念。
这么想,很多提案的落地,被拒等,都能了解到 Go 语言的设计哲学和团队理念。
还没有支持
为什么 Go 语言的 XXX 功能没有支持?经典的像是 Go 的泛型、注解等功能。
还没有支持的可能性有三点,如下:
还没有想清楚。 早就被拒绝了。 优先级不够高。
实际上和我们业务迭代一样,Go 团队的人力资源有限,做事会有优先级。前文所提到的 Russ Cox 就是现在 Go 团队 Leader,每年也会开相关的会议讨论事项。
像是 Go 泛型,显然没有,也不会影响到 Go 在业务初期的短期发展,国内依然存有一定的占用率。2011 年没有想清楚,也就一直持续思考和尝试了...
而注解,或是你们想到的。很多在 go issues 其实早就被拒绝过多次,自然还没有支持,也是因为他不大可能直接出现了。
推进的模式
Go 在推进或偿还新技术改进时,现在采取的模式都是一样的。会先设计一个编译时可以指定的 “变量”。
例如:
泛型的 G 变量。 Modules 的 GO111MODULE 变量。
再在 Go 的不断迭代中,推进使用和反馈,再推进变量的默认开启,逐渐去除。
可以参考 GO111MODULE 的过程。
总结
我们在学习很多语言、技能时,会以既有的知识去认知,再对新的对象建立新的认知树,很容易会有先入为主的认知行为。
但若没有及时思考,就很容易产生偏见。认为 XXX 是 XXX,你 Go 语言就应该是 XXX,这样是有失偏颇的。
就像我们行业经常讨论的,网上的 A 同学,35 岁被裁员了。那你我,35 岁就 100% 会下岗吗?
相反,Go 语言这 10+ 年来,基于自己的设计理念。保持了大致一贯的 less is more 设计理念,是值得赞许的。
我们要知道软件设计,是没有银弹的。Go 语言的设计理念,有好有坏,社区也有不少人对大道至简的理念嗤之以鼻。
点击下方卡片CloudNative NB
一起交流学习
▲点击上方卡片CloudNative NB,一起交流学习
请在gongzhong号后台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