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资料|2022高考最新重点学校模拟试题及标杆作文

发布于 2021-11-04 16:31 ,所属分类: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01


重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检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错误;十六岁科试及第;任沛王府修撰,沛王与英王斗鸡,写《檄英王斗鸡文》为沛王助兴,被高宗斥责“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反作檄文,夸大事态”而免官;后私杀官奴,再次被贬;滕王阁盛会上,他一挥而就,成就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老师还介绍了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


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他们纷纷发言,有人说,才高致远;有人说,行稳致远;有人说,经历风雨,才能致远……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风物长宜放眼量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内容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偏居乡野,自然无法领略世界的风采,唯有于山顶俯视才能纵览山河面貌;身处暗室,自然不会得见璀璨的星空,只有于室外仰观才能欣赏夜空美丽。我们盯着地上的六便士,自然无法看到头顶的月亮。风物长宜放眼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找到隐藏于黑暗中的正确的道路。唐人裴行俭对王勃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我很认可这个观点,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目光不限于局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只看到了问题的局部,而旁观者却能看到大局。孰迷孰清自不必多说。赤壁之战中的曹操,用铁索连环绑住战船,颇为自得。然而,他只是看到铁索连环能解决士兵晕船问题,却没意识到火攻的后果。最终,烈火趁着东风,燃尽了他一统天下的梦。曹操目光限于局部,思想片面,正是他未能完整地考虑自己的计策,才招致了如此大败。若是他的目光全面,又怎会败地如此凄惨?

风物长宜放眼量,想法不惑于表象。一切事物只有仔细分析后才能够看到实质。古之仲永天资卓绝惫懒懈怠终泯然成众人,今有马云求学坎坷不懈奋斗一跃为游龙。仲永仗着天赋目光短浅不学习,最终只能白白浪费出人的天分。但是马云目光长远积极好学,最终成为中国电商领军人物。若是目光短浅,被表象迷惑,最终也只会渐渐沉沦,唯有思想不惑于表象,才能真正抓住事物本质。

风物长宜放眼量,思维不随于大流。人生于天地之间,一味跟随大流,人云亦云,难免庸庸碌碌。另辟蹊径才能走出不一样的精彩,若是让潮流冲散了自己的见解,又是何等的损失。汨罗江涛涛江水,澎湃着千年的执着。屈原的美政理念不被众人赞同,但他却没有随于大流放弃自己的思想。他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宁死不折自己的思想。虽说他被江水吞噬,但他也让江水澎湃千年、滋养千年。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岁月更迭,改变了太多,但不变的却是我们只有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才能正确地处理这纷杂尘世的每件事。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文章应针对王勃的生平,发表对“士之致远”的看法。对于王勃,我们可以说,他写出千古奇文,史上留名,已算“致远”;他勤奋好学,积累深厚,故而“致远”;他经历人生的起伏后,领悟人生哲理,保持乐观豁达(由《滕王阁序》可知),故能写出《滕王阁序》这样境界开阔、文辞优美的文章,达到人生的高度。也可以说他英年早逝,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算“致远”;这与他的个性有关,比如浮躁浅露,缺少敬畏,境界不高,行而不稳等等。总之,文章达到这两个标准才算审题准确:1.从王勃的人生经历谈起。2.文章中心是发表对“士之致远”的看法。能由此引申,在当代语境中谈论,文章格调才算高远。至于怎样才能“致远”,学生可以见仁见智,但必须有理有据。


【立意】

才高致远;“行稳”方能“致远”;经历风雨才可致远;风物长宜放眼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致远者,当先器识。


【素材】


1.王勃在沛王府在当撰修的时候,有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斗鸡这种游戏在古代很常见,跟现在的手游“吃鸡”,“王者荣耀”一样,很受年轻人的欢迎。虽然王勃是个朝廷命官,但同时也是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想玩游戏,并且给游戏加点好玩的环节也很正常。于是,乘两位王爷斗到高兴处,王勃便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对于朝廷命官王勃来说,却无异于断送自己的仕途之路。当唐高宗看到这篇檄文的时候,龙颜大怒,连称歪才,命人将王勃逐出长安。大好的前程,就这样被毁于一旦。

2.中国人素来信奉百善孝为先,出身儒学世家的王勃更是如此。王勃虽未被处死,却也使父亲受到了牵连。暗夜里,他独自流泪,为自己的境遇难过,也为因自己被贬谪的父亲感伤。想到父亲在南荒的不毛之地交趾(今越南北部)受苦,他坐立不安。他曾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王勃要去看望老父亲,当面向老人家道出自己的愧疚。他从洛阳出发,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在第二年春夏之际,见到了父亲王福畴。看到父亲窘困的生活,王勃失声痛哭,他悔恨自己当初无知的檄文,气愤小人无耻的陷害。但一切都已无济于事,他发誓振作起来,重新赢回属于自己的一切。然而,天不遂人愿,王勃在返回途中,遭遇海难,不幸溺亡,年仅二十七岁。

3.作为初唐四杰之首,若非英年早逝,他的文学地位不当止步于此。在27年的短暂人生中,他创作了大量文章,他的文风推崇实用,倡导写文章应“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对转变初唐“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之风起了一定作用。尤其是他的《滕王阁序》更是成为了他的一生绝唱,就算从未到过滕王阁,凭着这篇《滕王阁序》也能想象那里的旖旎风光,去感受王勃的惊世之才。夕阳无限好,天色已黄昏。滕王阁中景物依旧,却再也寻不到那人身影。


【结构】

标题契合题意,“风物长宜放眼量”,首段一组排比加上联系材料得出观点,“我很认可这个观点,风物长宜放眼量”。中间三段并列式论述,“风物长宜放眼量,目光不限于局部”“风物长宜放眼量,想法不惑于表象”“风物长宜放眼量,思维不随于大流”。最后强调,“岁月更迭,改变了太多,但不变的却是我们只有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才能正确地处理这纷杂尘世的每件事”。语言优美,事例具有典型性,难得佳作。




02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质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鸿星尔克企业在河南暴雨的募捐中慷慨解囊,在自身不景气的情况下捐赠5000万巨资,这一举动引起全国网友的一致赞誉,人们纷纷抢购店内商品,希望能用行动为良心企业“回血”。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鸿星尔克销量狂增52倍,直播间销售额突破亿元。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对民族企业的爱护和支持,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野蛮消费”,会造成不良影响。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以重庆网友“橙子”的名义写一封呼吁书,以此请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首先要明确“对此,你有何看法?”中的“此”指什么?

所给材料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列举现象,即人们纷纷抢购鸿星尔克的商品,用实际行动为良心企业“回血”。第二部分是列举了这一现象引起的两种不同的呼声,“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对民族企业的爱护和支持,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野蛮消费’,会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知,“对此,你有何看法?”中的“此”是指“人们纷纷抢购鸿星尔克的商品,用实际行动为良心企业‘回血’”的行为。

鸿星尔克的这波热度足以证明:消费者对鸿星尔克的支持,本质上都来源于对家与国的大爱。抱着这样的心态,无数网友“投桃报李”,希望能用自己抢购的订单为良心企业“回血”。在事关家国的问题上,不让老实人吃亏,也不让义商赔本,这是很多人的朴素感情,也是所谓“野蛮消费”背后的行为逻辑。

同时,肯定一家企业的善举,也要采取理性的方式,将力量汇集到最需要的地方。“野蛮消费”的初衷是好的,但也确实造成了一系列乱象,甚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社会大众还是需要对良心企业予以支持的同时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跟风盲从、“野蛮消费”。只有这样,才能让爱心真正成为涓涓细流,滋养这片土地。

材料中两类人的观点是参考说法,考生可以肯定其一,也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但要言之成理。

此外,考生要特别注意“以重庆网友‘橙子’的名义写一封呼吁书”的具体要求,注意呼吁书的正确格式。


【立意】


1.别让善意带有破坏性;

2.对民族企业要支持有道;

3.理性消费,避免盲从。


03


重庆市开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杭州市公安局发布了《关于对因公牺牲民警警号予以固定保留的通知》,对全市因公牺牲民警的警号实行固定后保留管理,目前共有16个警号永久保留。

这些警号封存之后,只有一种方法能够重新激活。若英烈子女长大也成为警察,经过申请,能够把这些承载着特殊意义的警号佩于自己胸前。


材料二

9月2日上午,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仪式上,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弯下腰认真而庄重地在每一个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上仔仔细细、整整齐齐地覆盖上国旗。盖在志愿军烈士身上的每一面国旗,都曾在天安门前升起。


材料三

大群之中有小群,大时代之中有小时代,而群与群之相际,时代与时代之相续,其间有消息焉,有原理焉。——梁启超《新史学》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题为“传承的意义”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给出明确的作文标题“传承的意义”,规定了文体为议论文。


“传承的意义”要从材料中提炼归纳得来:


材料一,封存烈士的警号是对英雄的缅怀和尊重,警号代际相传是对先辈英雄意志的继承和发扬。英雄不朽,他们身上凝聚着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


材料二,我们庄严地接过每一具志愿军烈士的遗骸,用鲜艳的国旗将之覆盖。这是祖国和祖国人民对英雄的致敬和礼赞。在志愿军烈士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三,“群与群”相互,“时代与时代”相续,“有消息”即有变化,“有原理”即有规律,这是梁启超的“新史学”观念和治史精神,里面包含的其实就有“传承”思想。这说明“传承”是变化中的传承,而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具体写作,一要明确“传承”的对象,不是文化上的传承,也不是艺术上的传承,而是精神意志与责任使命的传承;二要明确“传承”的主体,既是个体,也是群体、社会、国家和民族。当然,作文的重心应围绕“传承的意义”,论述传承对于我们凝聚人心、铸造国魂、强我国家的重要作用。最后联系生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表达青年人的传承决心。


【立意】


1.传承英雄遗志,壮我民族精魂。

2.因为有了传承,中华血脉永世奔涌。

3.传承英雄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4.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源于传承。

5.有传承,才会有开拓进取。




04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华为Mate40系列发布会上,产品经理余承东全方位对标苹果iPhone12、小米等手机,发布会后,有网友总结“余承东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华为遥遥领先同行”。


材料二:

前不久的华为摄像大赛中,展示的照片被一名摄影师发现是用尼康相机拍摄。这名摄影师通过验证照片的属性信息,证明出自尼康相机。华为终端云服务17号正式公开道歉,原因归咎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时间再往前推,2016年4月,华为推出了P9手机。为了凸显P9的摄影功能,华为在其Google主页上传了一张相当惊艳的照片,并搭配了“得益于华为P9的双徕卡摄像头”。但不久后仍有网友深挖后发现,这张照片是用佳能EOS5DMarkⅢ拍摄的。之后华为承认造假属实并对此事做出了道歉。

综合上述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把你的思考写成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道作文题是复合材料。材料一主要是华为产品经理余承东在Mate40系列发布会上的态度,即认为华为在同行业中是最好的。材料二则列举了华为的两次疏忽,但每次疏忽之后都会找出原因,并对此进行道歉。比较两则材料,侧重点有所不同,材料一体现的是华为对自身产品的信心;材料二则可以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华为用别的品牌的相机拍照,从而出现失误,二是华为就失误道歉。综合分析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既然认为自身的产品遥遥领先同行,为什么要用别人的产品?华为是不是应该更自信?自信就要以实力为基础,而不是只是嘴上说说。华为对于自已错误的态度是可取的,一旦出错勇于承认错误。

写作时,应该综合两则材料立意,不要只选取其中的一则,这样容易立意偏颇;此外,要能够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对于华为的自信,可以肯定;对于华为屡屡出错,就不应该肯定,应该分析是什么原因总出错,是技术水平还是态度问题?对于华为认错、道歉,可以肯定等。


【立意】


(1)自信是成功的基础;

(2)技术实力才是自信的基石;

(3)不能总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

(4)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




05


(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时代,我们总是鼓励年轻人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而有人却说“我的孩子,我只要她(他)健康快乐就好”。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

调和卓越与健康


自古以来,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一直是为人称赞的精神,但也有人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就好。在我看来,这两者并不矛盾。

诚然,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健康与快乐确实是人类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部分。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人类生存的意义不仅限于身体的健康与心理的快感,更在于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追求。”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父母的愿望是出于他们对自己孩子的疼爱,难免具有极强的个人主观情感与理想主义色彩。而作为孩子的青少年,如果心安理得地接受这种溺爱与偏袒,必然会陷入惰性安逸的金丝笼而丧失展翅高飞的冲动和能力。

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而人类惯有的惰性会成为最大的阻力,同时也是接受父母庇护的怂恿者,孩子会因父母的爱护而为自己的惰性找到借口。久而久之,卓越的追求被忘却,平庸成了每个孩子最终的归宿。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理想的追求丧失了热情,甚至模糊了概念,产生一种只要自己健康快乐的低级的利己主义思想。

纵观整个社会,产生这两种声音的背后似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即孩子们被过于崇高的价值追求压迫后而导致了健康快乐的消失。社会上常有孩子因过大的学习压力而自杀的新闻流传,这无疑会引起家长的担忧,潜移默化中降低了群众对青少年价值取向的要求。实际上是混淆了追求卓越与健康快乐两者关系的本质,两者似乎因此而被割裂开来,成为两个互不相容的价值取向。然而,健康快乐是追求卓越的基石,追求卓越也能带来健康快乐的保障。

那么如何纠正这个谬误,使得两者相互促进,得以并存呢?首先,从孩子个体而言,要克服内在的惰性,拒绝以父母的爱意为自己逃避付出的理由,孩子应当感谢父母伟大的愿望,而不是对此加以利用。同样的,父母也不应将健康快乐作为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应该重视各方面的引导与教育,决不能给孩子设限,纵容青少年贪玩的本性。再者,社会上应当倡导合理的价值观,重新审视对青少年的要求标准,在保障其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大的空间去追寻自己的价值,实现多样化的卓越。

愿健康快乐与卓越不凡,能在青少年成长的土壤中开花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


【审题】

材料中有两个观点,一个观点认为年轻人应当“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一种观点认为“年轻人健康快乐就好”。前者认为青年人应有远大的追求,有长远的目标,看起来与后者“健康快乐就好”矛盾。其实,二者只是角度不同,而目标是一致的,“健康快乐”是一种低层次要求,是基础目标,目的在于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追求卓越,拒绝平庸”是一种高远的目标,希望年轻人立下长远志向。但综合来看,无论是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还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就好,都是对孩子的鼓励,二者目标一致。我们用基础目标鼓励年轻人,并不是否认一个人的长远目标。

因此,学生可以单独就其一点展开论述,赞同“追求卓越,拒绝平庸”,或者赞同“年轻人健康快乐就好”。但最佳立意应是将二者结合看待,引导年轻人既拥有健康快乐,又树立长远的奋斗目标。


【立意】

1.调和卓越与康乐。

2.卓越与健康快乐共生。

3.摆脱冷气,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超越自我。




06

(广东省普宁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受疫情影响,意大利北部多个市镇被封锁,威尼托大区的沃镇就是其中之一。当地居民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竟然聚集在广场,手拉巨大横幅,表示要抗议封锁城市,因为未佩戴口罩被阻止时,还大喊 “拒绝口罩,归还自由”。


材料二:从武汉封城到多地封城,从查体温到戴口罩、消毒,从查身份到限制出入小区,从居家隔离到整栋隔离等等,我们给了自由最大限度的放弃。


材料三: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

适度自由,扎根前行


有人说,自由的天空是辽阔的,因为雄鹰可以振翅;有人说,自由的大海是无边的,有鲸鲨可以穿梭;有人说,自由的大地是广袤的,有猎豹可以驰骋。而我说,自由的人们,在过度自由时便会失去自由。因此,我们应适度自由,扎根前行。

适度自由,保持平衡。

美国亚利桑那体态优雅的白尾鹿,长期以来与当地的草原及其天敌美洲狮、狼处于一种平衡状态,鹿群数量维持在4000头左右。1906年,为了“保护”鹿群,当地政府开始执行一项捕杀其天敌的计划。此计划实施之后,鹿群以每年20%的速度增殖,到1925年时达到了25万头,是自然状态数量的60倍。这时,意想不到的“自由繁殖”的结果出现了:许多鹿被饿死,另一些鹿长得很小或不健康。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饥饿的鹿越来越靠近人类的居地。它们吃农作物、菜园里的蔬菜、灌木等,直接影响依靠这些植物生存的鸟类和小动物,生物的链条开始紊乱,生物群的平衡被打破。

人们很喜欢这些体形优美、漂亮敏捷的鹿,多数人不希望看到这些鹿遭受饥饿或疾病的折磨。可是人们啊,不是你们给予鹿的繁殖的过度自由,反而使得鹿群失去了平衡,导致鹿群自身和生物群之间的生存危机吗?看来,自由应该是适度的,自由和束缚应该保持相对平衡。

适度自由,保持心态。

风筝很自由,可以翱翔于天地之间,它飞得稳稳的,不像燕子,它可以停在空中。风筝身上连着一条线,风筝线使得风筝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不至于飞走。可是,当这根线拉得太紧的时候,风筝便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无目的地左冲一下,右滑一下;完全没有了线的牵引,失去平衡的风筝会很快从天上掉下来。风筝的自由,建立在线的束缚和牵引上。所谓适度的自由是让事情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不至于太多或者太少。线放多了,风筝由于风力不够飞不起来,而线少了呢,风筝又无法在风的作用下飞上天。没有线的风筝更不行。以此来比喻我们对生活自由的态度,那就是既不要过度束缚自己,也不能过度地放纵自己,更不能认为束缚是自由的天敌,而彻底舍弃它。在生活中,面对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颗善于平衡的心,一种健康的心态,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适度自由,获得最大的自由。

生活中的人们,总是从这件事忙到那件事,累个没完。其实,太累了,就该休整休整,调整状态。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保持休息就保证了健康。也有一些人,整天碌碌无为,荒废光阴,他们的螺丝太松了,这时候应该紧一紧,不然生活的螺丝就报废了。适度自由,这是工作的一大准则,张弛有度,生活才有滋有味。适当地约束自己,才能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和理想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我们渴望的最大的自由。

适度自由,扎根前行,收获美丽人生。翅膀的两端,是生活的自由和束缚,用心去挥动翅膀,才能在生活中平衡地飞翔。


【解析】


本题考查了考生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材料有一则的,也有两则及以上的。不管是一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都需要认真审题,多数材料都需要我们做一些辩证分析,先逐个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对本题而言,材料一讲述了在疫情阴霾之下的意大利,有人为了“自由”,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在广场聚集,抗议佩戴口罩。

材料二讲述了中国武汉的居家隔离政策的实施情况。材料三引用卢梭《社会契约论》中关于有限自由的论述。三则材料的共同点都是“自由”,不同的是:材料一,意大利居民追求的自由是以损害自己健康,以及可能给公众带来巨大疫情传播危险的自由方式,在这一点上违背了基本的人权(即生存权和发展权),毫无原则和底线。据此我们可以选择的立意为:自由的底线和原则、自由也需节制等;


材料二,中国居民为了配合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给了自由最大限度的放弃,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在防疫过程中,也有一些不遵守规则的人,但是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是非常自觉和自律的,我们深刻懂得疫情之下,没有真正的自由,只有战胜疫情,我们才能保住我们的自由权利,我们深刻懂得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大家的道理。据此可以选择的立意为:自律是最伟大的自由、放弃“自由”才能得到“自由”等;


材料三,只是单纯的论述自由与枷锁的关系,即自由也处在枷锁之中,自由也要受到限制。据此可以选择的立意为:自由的“枷锁”、论自由等。我们在确定好材料的异同之后,还要考虑到作文的写作要求,即“触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问题的核心是“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要求是写出自己感受,以及带给你的思考,立足“你”,就是要求考生不要脱离“自己”的感受,要写真情实感,拒绝假、大、空,要言之有物,“怎样的”要求说明思考的内容和具体的想法,可以提意见,也可以就此现象写自己的观点,文体上面没有限制,可以选择议论文和记叙文,但就材料类型而言,议论文更加合适。在写作时确定好最佳立意,组织好材料即可。


[参考立意]


自由的底线和原则

自由也需节制

自律是最伟大的自由

放弃“自由”才能得到“自由”

自由的“枷锁”

论自由


[结构]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结构严谨,思维缜密。开篇运用对比手法亮出中心论点:适度自由,扎根前行,总起全文;然后作者又分别从“适度自由,保持平衡”、“适度自由,保持心态”和“适度自由,获得最大的自由”三个层次来具体阐述“适度自由,扎根前行”的方法和意义,内容充实,论证深刻透彻;结尾水到渠成,照应开头,浑然一体。


[素材]


1.自由只有通过友爱才得以保全。——雨果

2.自由只会倒在她自己的剑下。——约翰逊

3.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金斯伯格

4.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英格索尔

5.自由之树必须时时用暴君的血作养料。——杰弗逊

6.自由与放肆的分别,如同狗与狼的分别。外形固然仿佛,性质早大不相似。一个是有拘束,守范围的。一个是不受拘束不守范围的。——老宣

8.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畏惧它的缘故。——肖伯纳

9.自由一旦扎根,就会像植物一样迅速生长。——乔·华盛顿

10.自由向来是一切财富中最昂贵的财富。——罗曼·罗兰

11.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孟德斯鸠

12.自由是一种教义,一种公理。——布宁

13.自由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最大的幸福之一。——塞万提斯

14.自由是人先稍微试用,然后无限制地使用,才能真正懂得用法的财产。——杜伽尔

15.自由是人类得以自豪的唯一珍贵物品。——杜伽尔

16.自由是进步的象征。——英格索尔

17.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