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和自信决定结果记录我的2020软考高项备考历程

发布于 2021-11-07 21:44 ,所属分类:软考学习资料大全

点击报名后领取>>>软考16本电子版教材 & 36本辅导教材 + 27套历年真题试卷 + 21套精编知识点6G资料包
首先介绍下我自己的情况,30岁刚刚跳槽在职复习,IT物联网从业4年,写过2年代码做过2年项目管理,海龟IT硕士,前面没考过任何软考,2020年直接挑战高项一次上岸。
参加这次考试都是缘分
2020年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在疫情期间选择了跳槽,新公司对软考证书是有很强的认可度的,是一家市属国企,因此就报考了高级项目管理师。回忆起来,早在2018年就有想软考的想法,当时主要由于工作上确实很繁忙,就没有去报名,仅仅了解了下考试的大纲和形式,直到2020年中,时机成熟,我想认真准备下高项考试。
最最重要的是备考的心态!
任何考试,一定要抱着一次通过的心态!一定要抱着一次通过的心态!一定要抱着一次通过的心态!
你的青春和时间是很宝贵的,多次参加考试的成本永远高于一次通过,如果时机不成熟,请不要报考,请集中精力去做你现在需要做,最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试一试”考试。我认为,不复习、不认真复习就去参加任何考试的,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徒劳对自己血汗钱的挥霍,对自信的没有任何必要的打击。所以,在做一切工作前,请先问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要在下面的一段时间里,通过认真的备考通过这个考试。
认了自己的目标后,就是选择最合适的备考技术和工具
对于软考高项,作为过来人,我可以很明确地说:如果没有很丰富的项目管理专业训练(不止是经验)和全面的IT知识体系,不报补习班一次通过考试难度相当大。
我是有大约2年的软件项目管理实际经验的,还有比较丰富的IT技术经验,再加上我是专业学过工程PM课程的,但是任然得出上文的结论。我认为如果没有系统复习,很难一次通过考试。
国内职业技能考试是毫无疑问地存在重点和趋势的,把握住重点内容和趋势其实就是事半功倍。官方教材几百页厚度,怎么把握,有多少人能吃透呢?大多数考软考的都是社会上的打工人们,大家又还有多少学生时代的那种学习状态和学习时间呢?因此,如果你想一次通过考试,而不过多地影响自己的生活,最理智的选择就是找一个靠谱的学习班进行学习。
下面我将分享下我是在什么环境因素下选择51cto的,我想尽量说得干货一些,分享我的真实经历,希望你不要跳过~
一开始,我确实在尝试一些免费的视屏分享平台上看一些考试的培训试听课程,但是大概学习了几章后就发现这些课程并不靠谱,首先是他们都是免费IT基础知识部分,最重要的项目管理部分都是要收费看的。还有更加重要的是,就算是IT知识部分,也讲得非常流水账,无法从视频中得到学习的感觉,老师也是在照读笔记(虽然笔记用树形图做是真的不错)。
从对这些内容的失望后,我就基本放弃了白嫖的想法,希望寻找一个能够系统学习的平台,毕竟已经不是学生了,补习班的费用确实还是比较小的一笔。在进行了一些主流培训机构的对比后,我最终选择了51CTO。有一说一,现在专业在做软考培训的机构其实不多,靠谱的更少,和考验雅思相比,软考属于非常冷门的考试,51cto在这个领域主打的课程,给了我一种比较强烈的安心感。报班只有一次,我当初就是被51软考的培训规模和老师质量所吸引的,因为其他的机构总是给我一种顺便做下软考培训的感觉。
回到复习备考的话题上来,分享一下我的复习过程:
复习周期1:全覆盖地过知识点内容
高项考试首先还是要把主要的知识点过一遍的,无论是否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没有信心,如果连知识点都不知道有哪些是绝对不行的。因为视频课程和纸质资料要过,记不住没关系,起码确保都看懂了。这是就是我备考第1遍的过程,可以在业余抽空看,但是一定要保证第1遍不能拖的时间太久,我大概花了2-3个星期过了一遍,如果节奏过慢会影响复习心态的。
复习周期2:重点记忆核心知识点
高项考试需要记忆的内容是很多的,但是部分内容几乎100%会考到,因为一定要熟记,这些内容尽早开始记忆为好,后面再反复加深认识和理解,这样对于让我的知识体系中最熟练的内容就是考试重点内容,更容易通过考试。我是几乎每天都会过一遍95图(你可能还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没关系哈)的,默写的时候也会结合记忆近期复习的有关的知识。
复习周期3:系统性做题,错题回顾!错题回顾!错题回顾!
在这个阶段就可以开始系统刷题了,我是尽量模拟考试时间要求和题目顺序来刷题的,尤其是真题,完全可以多做几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的错题,把这些错题一定要先搞懂,然后一定要记录并且反复强化复习做错的知识点。错题整理回顾,才是高效的提高正确率的方法。这个阶段也要开始准备作文了,我的方法是收集各种素材和自己的项目经历,并且用范文的框架套用我自己做过项目的内容中。
复习周期4:高强度记忆及冲刺
这个阶段就已经距离考试已经也就一个月左右了,我知道自己容易记不住东西,所以相对没那么重要的记忆内容我都集中安排在这个阶段进行记忆背诵,特别是IT方面的知识点,如果不是考前记忆我肯定会忘记,而且如果我对知识还不够理解也是记不住(或记不准)的。我承认这种方法可能不适合所有人,可能有些人需要把这个阶段要提前也很明智。然后就是作文速度和手感,要赶紧在最后时刻联系,严格控制时间,多练几篇不同主题的,一定要保证大架构无问题且写完。
考试
我考前1天就没怎么复习了,最后默写了一遍95图,看了下作文预测啥的,很随意,没有安排目标,我是不想给自己特别紧张的感觉。考场上第1部分时间确实很充裕,我仔细做一遍,基本没有检查。下午第1段也是类似的策略,问答题仔细做不检查,相关的内容能记得就写上去,多写又不扣分嘻嘻,但是要注意卷面工整。下午作文就拿出平常写的状态即可,看到第1个话题就准备过我甚至就没看第二个选择是什么就开始写了,毕竟时间紧迫,最后提前6分钟写完,大概看了一下关键句子的错别字问题,就结束了。
备考考试过程其实最重要的是决心和自信,当然也要花到对应的时间精力。
我知道虽然通过分数不高,但是我完全没有对答案也基本可以确定是可以上岸的,因为不会的就是不会,会的就是知道他在考什么,几乎没有猜测和蒙的成分,题目都做完了,作文也准备过而且写完了。这种感觉也说明考试有章可循,证明自己前面备考准备的重点内容是基本能吻合考试趋势的。
正如老师说的那句45就是满分,44就是0分一样,考试不是让我们拿满分的,只要45就是人才。有拿满分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不去让自己过得好一些呢哈哈。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学习历程,有些惭愧和其他学员比我真的没花特别多的精力备考,有些同学真的是很认真努力。但回忆起和同学老师一起学习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好久没有这种学生上课复习考试的感觉了,那滋味还真的是暖暖的~
希望这篇回忆对看到最后的你有一点点的帮助和启发,那我这么长的文字也就值得了,我在岸的这边会欢迎对岸的你下次拿着通过证书过来
后面附送两张我的上岸时刻~(以下都是真实截图哦,51帮我一次上岸我帮51介绍同事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及商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