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历史】石岐糖果饼业史话,你知道吗?
发布于 2021-03-27 02:04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在石岐曾流行一段打油诗:“劝君晨入市,买果又饼糕;与妻奉爹娘,亦可哄儿嘈”。这通俗易懂的诗反映了当时的民众对糖果饼的喜爱之情。接下来就让中山档案局小编带着大家一起了解石岐糖果饼业的历史。
石岐糖果业联合号营业执照。(市档案馆藏)
简复石岐糖果饼商公会图模。(市档案馆藏)
中山石岐糖泡果酒豆饼业成立职业工会成立典礼暨第一届理监事就职纪念。
(市档案馆藏)
麦 芽 糖
麦芽糖是糖类的祖先,古称“饧”,近称饴糖。在五十年代的时候,石岐市最后经营生产麦芽糖的是在梅基街开设钜利的谈钜荣,在安栏路开设和利的何达源,在河口街开设源栈的陈荣,开设利生的陈佩珍,还有下墩的义记,每年各户合计生产的麦芽糖就大概有上百吨。
麦芽糖
中 式 果 糖
中式果糖,其实很久就有了。它的制法是用莲藕、红萝卜、薯、瓜、果、菜,稍微煮熟,然后用清水再漂净,制成了“胚”,听这名字就知道,其实这只是半成品。然后把胚放入铜镬煮熬,不断加糖,煮至半干起镬,经过这样的工序才算是成品。在石岐,主要是生产糖莲子、糖椰丝、糖椰角、糖藕片、糖杨桃片、糖金角(南瓜)、糖冬瓜粒条等等。
糖藕片
糖冬瓜粒条
糖果商以半成品或成品批发出售,淡季则经营其他产品,例如石岐通津劳猷的时利,在糖淡季就加工各种糕粉出售。
西 式 糖 果
中山人叫它做“麻糖”。生产原理与古时制作的鸡比糖、炮仗糖、叮叮糖(姜糖、薄荷糖)大同小异。外国传入的糖果花式品种很多。制法是用铜镬放入砂糖加水,加其他原材料,加麦芽糖煮至适合的粘度,再加入香精油色素等。然后起镬、冷凝,剪条压粒。98%以上小粒产品包装出售。中山毗邻港澳,归侨亦多,凡欧美新式糖果面世不久,中山的厂商就可以效仿生产。
鸡比糖
叮叮糖
凉 果(即腌制品)
由于中山气候温和,四季常青,四时有佳果,所以盛行。过去工商业者除向外省购进杏、梨、嘉应子等腌胚,再加工为成品之外,主要充分利用本地货源,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而生产。过去凤鸣路的曾姜记、孙文东路的侯国英,均曾专业加工瓜子、花生、凉果。陈达源的和兴,刘杏翘的大中,则是糖果业兼做油炸蚕豆、鱼皮花生。还有良朋里尼姑庵生产的“师姑榄”、三稔包、甘草豆,这些都是我们中山有名的产品,曾经还远销欧美。
三稔包
饼 食
以油糖面为主料而制作的各式饼类食品。石岐制作的糕饼历史悠久。汉族人用饼聘婚的习俗一直都在中山流传。有钱人家向饼家定做上乘品称之为“龙凤礼饼”,送给女家作聘礼。平民之间,女家向男方索取聘礼四百大、四百细不等,以分送亲友。
缪益善堂送嫁礼饼单帖(刘府大执事)
(市档案馆藏)
中山咀香园杏仁饼生产线。(市档案馆藏)
中山传统特产咀香园杏仁饼部分简介。
(市档案馆藏)
经营粉果、“糖包”(甜宝)
要数石岐仁和东里朱氏家族的北昌较有名气。在以前中山风俗凡是神诞、打醮、供神、待客,必用到糖包、粉果。有的商家还会制作金揸、角仔、甜糕、松糕。(糕泛指水蒸气炊的糕。民间妇孺认为“焙”饼性热,“炊”糕性和,一般会多买后者,用以哄小孩子。)
角 仔
松 糕
饼 干 面 包
中山是在辛亥革命后期接受了来自西欧的面包和饼干这些舶来品,民众将饼干称之为“番饼”。因为有利可图,中山有些工商业者亲自带领职工去澳门学制面包,又去香港学做“番饼”,回来设店开业,顿时销路畅旺,日趋发展。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是孙文西路天天饼干厂,工厂设在集贤坊祠堂,员工数十位,它的产品远销省港澳及南美一些国家。
在1956年以前的几十年间,石岐晚上早已有夜市的新鲜出炉面包供应,尤其是冬天的晚上十点后,夜市更为热闹,有小贩沿街叫卖面包。其中以太平路余成开设的成记隆面包较好。中山的饼食店,甚至酒店饮食部,茶楼酒家,都能制作蛋挞、椰挞、焗蛋糕,班戟、沙琪玛,蛋散和各式咸甜面包、曲奇......早在1956年前的几十年,中山人精制西式饼食的技术,吸引了很多兄弟县来这批购饼干回去批发或零售。
蛋 挞
▲文字资料来源于中山市人民政府石岐区办事处 编《石岐历史文化——岐海九曲》——《石岐糖果饼业史话》(作者:李国瑞)
编辑丨卓剑芳
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讨论】大家知道盲妹院的历史或者故事吗?
【中山美景】亭子下大街的三角梅,百年老饼店,老食店,还有当年的氮肥厂宿舍!
【中山老照片】五十年代的岐江桥,你见过吗?
【中山历史】关于茗园酒家的口述历史,更新于2021年3月19日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