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热点主题 :金句+事例+观点+金题+范文,收藏~
发布于 2021-11-25 17:22 ,所属分类: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
“智育”当然不用说,每年都在考查。“德育”也是始终贯彻到近年的高考题。
“劳动”则在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考查了,主题是“劳动教育”“劳动精神”,话题贴近校园生活,学生成长。
“体育”则成为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作文主题。当然,是将体育内涵与强与弱的关系结合起来。
还剩下一个“美育”,也更加引发高三师生的。“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所以,它大概率出现在2022年的高考题中,当然是哪一套,是出现在文学类语段还是作文题,就不一定了。不管如何,和了解有关“美育”,都很有必要。
名言金句
美是一种没有目的的快乐。——康德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门是实用,窗是审美。——钱钟书
文盲不多,美盲很多。——吴冠中
贫穷而听着风声,姿态固然优雅,但大多数人都是不能接受的,道路于是在此分岔。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荷尔德林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木心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季羡林
如果缺乏审美,整个世界都与你无关。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
人生有三本书,一本有字之书,一本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卢新华(2017浙江卷作文题材料)
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人民网)
用美育为人生铺底,生命必然绚丽多彩。(网络评论)
典型事例
1)耐人寻味的答案
在上海的一次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
2)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3)花园中的“美育”
丰子恺做学生的时候,曾被李叔同安排管理学校小花园。他观察秋菊,黄的、白的、红的,觉得好看。联想屈原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更加喜爱菊花。秋风吹过,倒了几株,顿觉伤情,便一一扶正。这一幕被李叔同看到,从此便对丰子恺刮目相看。后来,丰子恺成为了李叔同门下最出色的弟子。
4)城市店铺招牌的“统一规划”,暴露了畸形的审美
2019年初,上海市静安区的街景引起了网友热议。当时,街道边所有店铺,都被换上了整齐划一的招牌。这些招牌统一黑底白字,再配以路边的鲜花,显得十分肃穆,网友戏称其为“墓地风”。这种整齐划一的“重新规划”,其实是一种畸形的审美。一个城市的气质是在岁月的积淀中渐渐形成的,天天拆天天换新的,只会变整齐,却不会变美。
5)2021年4月份,风恬云淡,水清木华。四季匆匆变换,年华流转如梭,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时节,清华大学即迎来了她的110岁生日。媒发表题为《总书记考察清华,透露哪些教育“风向标”》的文章。
新华社概括提炼了4个关键词:重视美育 聚焦创新 体育 立德树人。
观点角度
观点一:美育的起源
“美育”一词在中国的首次提出,源于1906年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在王国维看来,精神之能力,包含“真、善、美”三个层次,总称为心育,即德育、智育、美育三者协调发展,而美育不但可以促进德育、智育发展,且能促使人的情感“达完美之域”。(来源:人民网 吴昊)
观点二:美育的作用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因为美育作用重大。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观点三:美育事关文化传承
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再到蔡元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思想家们从来都是在文明赓续的高度看待美育。也正是因为美育有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更需要通过美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来源:人民网,白龙,有删改)
观点四: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来源:人民网 赵婀娜)
观点五:美育不等于应试,尤其不等于“美术考级”
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毋庸讳言,一段时间里,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在社会上,各种类型的美术培训机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存在功利导向、利益驱动,“美术考级热”就是其中一例。(来源:人民网 赵婀娜)
模拟金题
01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
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喜欢站在田埂上唱豫剧的7岁小男孩,在白洋淀麦田旁练芭蕾的12岁姑娘,总拿着父亲的旧手机录歌的初二学生……2019年年初,这些农村孩子因艺术而结缘,一起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
材料2:
新时代领路人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说:“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强调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青年一代能够通过美育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材料3:
近年来,很多学校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
有的老师说,高考竞争激烈,喜欢美术专业的考生可以自己去学习;有的家长说,美术是高大上的东西,孩子们最应该掌握的是生存技能;有的学生说,学美术需要很强的耐心,自己做不到。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综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同学们“涵养心灵,美育人生”,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标题】
1、生活留心皆是美;
2、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
3、做一个“美”的发现者;
4、要面包,更要水仙;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
6、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
7、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
8、美时代之人,育中华之魂;
9、差评丑行,点赞美育;
10、人生在路上,灵魂在高处。
11、用美温润眼睛和心灵。
12、不忘初心,美育同行。
13、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美育不可或缺。
14、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涵养“美丽心灵”。
15、涵养心灵,美育人生。
【参考范文】
不忘初心,美育同行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初心,美育同行”。
美育就是对我们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我们的眼睛和心灵。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党中央新时代领路人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说:“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很多学校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让我们就来说说美术教育吧。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美术是不是生存技能。
有的家长说,美术是高大上的东西,孩子们最应该掌握的是生存技能。此言差矣,美术确实高雅,但却并非是高大上到与我们的生活脱节的事物,生活中从建筑到园林,从服装到美食,处处都有美,有美的地方就需要美术,有需要的地方就有生存空间,更不要说齐白石、徐悲鸿,达·芬奇等美术大家,一画成名,百代流芳。
学美术确实需要很强的耐心,但这是做不做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
有的同学说,学美术需要很强的耐心,自己做不到。恰恰相反,正因为我们缺少耐心,更应该通过学习美术来锻炼。就拿绘画来说,它原本就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事,画画要很能坐得住,一幅看似简单的画作也有很多细节需要处理,这就必须要有耐心。正如身体不好可以多运动、多锻炼一样,缺少耐心也可以通过一定方式的训练来加以改善,学习美术就是培养耐心很好的方式。
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有的老师说,高考竞争激烈,喜欢美术专业的考生可以自己去学习。说这话的老师忘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小处说,美育就是教育我们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
喜欢站在田埂上唱豫剧的7岁小男孩,在白洋淀麦田旁练芭蕾的12岁姑娘,总拿着父亲的旧手机录歌的初二学生……2019年年初,这些农村孩子因艺术而结缘,一起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所以美育不是做不来的事情,也不是生存技能之外的东西,高考更不应该排斥美育。
希望我们大家从读一首美丽的诗歌开始,从欣赏一朵花开始,从写一个毛笔字开始,做一个追求美、发现美、感受美的人。
愿我们不忘初心,与美同行,共创美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0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9年深圳二模)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一)从古人类生存学家角度:
①物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
②实用,是物质的基本特性。
(二)从数学家角度:
①生活留心皆是美
②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
③做一个“美”的发现者
④要面包,更要水仙;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
(三)从辩证说理的角度:
①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
②追求实用无可厚非,善于审美境界更高
最佳角度:首选辩证分析角度,其次选数学家的角度。
切题立意:
1.最美火光,诗意栖居。
2.灿烂火光,大道乃彰。
3.心中有美,火光璀璨。
4.灿烂火光,文明煌煌。
5.最美之火,文明源泉。
6.走向审美,方为大道。
7.物质之上,大美存焉。
8.物质之上,大道存焉。
9.超越功利,活出诗情。
偏题立意:
1.人类学家和数学家。
2.保存火种的意义。
3.保存火种最重要。
【下水范文】
你欣赏多姿火光的姿态,最美
葛福安
古人类学家和数学家,谁更懂得人类?按理说,自然是古人类学家,因为这是他的专业。因为专业,所以懂得,广告上就是这么说的。然而,看到著名数学家勒内·托姆的这个故事,知道了他对“人类为什么保存火种”的答案,我觉得,对于人类的理解,古人类学家却未有托姆“专业”。托姆理解到人类“尚美”的本性,他认为美而保存火种是人的本质天性。我觉得,这种理解,更能抵达人类之终极。
“尚美之心”,应该是自人之为人时起,就已“人皆有之”的。保存火种,为着“取暖御寒”,为着“鲜美肉食”,固然也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但是,人会在 “取暖御寒”之时追求衣服的审美,也会在“品尝美食”时注意自己的吃相。有人云:“人是审美的动物。”此应该不为虚言。“人猿相揖别”,不止是“几个石头磨过”,而应该是心生“美意”。所以,两位古人类学家“专家气”十足,“趣味性”不够;而托姆则虽已成数学大家,仍不失童心,他的思考与理解,更能接近人的本质,“童心”仍未泯灭。
至于那两位古人类学家“童心”泯灭与否,故事未有提及,我们不妨作出假想:听得托姆的回答,两位古人类学家“颔首然之”,那即可证他们两个仍是“童心在焉”,只是未从“美”的角度思考而已;如果他俩“哂之斥之”,以为托姆是“吃饱了撑的,饿你三天,让你眼里冒出‘灿烂多姿’的火光!”那么,我倒不觉得托姆尴尬,倒是替那两位所谓“古人类学家”感到悲哀,他们真的离“人类”远矣!
真的不要让自己远离“人类”!保存火种,自然可以获得温饱,但还有最美最美的灿烂多姿火光,它灵动,美丽,它蓬勃,充满生机,在夜幕之下,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绽放出生命原本就有的美丽。努力学习,自然可以获得一个上好的高考成绩,也可以得到令你怦然心动的一纸大学通知书,但是,努力学习的过程,就是美丽的,它用计时以日的方式书写着我们的成长日志,也让我们获得成绩之外的丰富意义,这里有奋斗,有泪水,更有美丽。追求实用,自然可以让我们成为“有用之人”,但是,爱美懂美,更会书写出我们有情趣、有品位、有美感的“美丽人生”。
不妨再让我们作一假想:如果你我都坐在两位人类学家和托姆中间,如果你把这三件事情都一一进行体验,那时,我会感受到火光的炽热带给你的温暖,也会垂涎于那火种“烧出的鲜美肉食”,但是,相比之下,在我看来,你欣赏“灿烂多姿火光”的姿态,才是最美最美的。
0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不能缺少美,“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美育的熏陶,一个社会没有诸如音乐、绘画、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的支撑,将是什么样的情景。可是在现实中,美育却遭遇不少尴尬: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对此,教育部门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再做决策。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优秀作文】
向美而行
亲爱的同学、老师们以及尊敬的各位家长:
今天,我以教师代表发言,倍感荣幸。
王国维先生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美,引导人们超越自身利害的局限和有限生命的束缚;美,有助于拓宽胸襟、更新气象,构筑丰满、积极的精神世界。美育的首要职责是让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赏美。希望我们的学校重视美育,让同学们心中装有美,并善于发现美。不仅能感受、欣赏自然、生活的美,更能努力培育美的素养,塑造美的心灵,热爱生活,创造美好。
我们的美育应该教孩子们学会欣赏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欣赏美的过程是丰富人生意趣、增强生命力量的过程。艺术是自然和生活在艺术家心灵中的投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莫奈的睡莲,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艺术家留给人类的瑰宝,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敏锐的生命直觉。长河落日、青松翠柏,疏雨梧桐,小桥流水,大自然或雄伟或秀美的景色,带给人们或开阔或静谧的心境。
欣赏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需要有开放的心态,也需要有探索的勇气。徜徉在艺术和自然的天地里,世界必将更加精彩,人生也必将通向更加高远宽广的境界。
美育还应该教孩子们去用心感受科学之美。科学崇尚真理,科学是美与真的统一,良好的审美感觉有助于发现真理。
杨振宁先生在一次题为“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的演讲中谈到:“无论是星云之大还是基本粒子之小,无论漫长的时间还是短短一瞬,都受几个基本科学规律控制,这是一种大美。”广阔的科学世界蕴含着无限的大美和惊喜,孩子们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努力去品味科学中最美妙的诗篇。
我们的美育更应该教会孩子们用一生去追求人性之美。人性之美永远照亮人类前行的方向。悲天悯人的情怀、坚毅不屈的精神是人性之美。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献身于人生来平等的理想,他因为坚定推动解放黑人奴隶的事业,倒在了冰冷的枪口之下。但他不妥协、不退却的身影,永久定格在人类史册中。淡泊名利的风骨、谦和包容的胸怀也是人性之美。
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先生,为人诚恳、谦虚、温和、朴素,总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在他心中,每个笨拙的背影都蕴藏着可敬的人生与爱;夏夜失眠带给他的也不是烦躁,而是一篇隽永美文《荷塘月色》。所谓文如其人,人品决定了文品风格,朱先生的人品、学问、文章,也如清澈的流水,静静滋润慰藉人们的心灵。
我希望同学们以那些坚守理想价值、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为榜样,在完善自己、铸就个人美好人生的同时,温暖整个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多彩的,希望你们与美相伴;人生是漫长的,希望你们向美而行。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0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李大钊先生说过,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材料二: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吴冠中先生也说过,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材料三:
2016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消息:近日在上海进行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抽测,参加抽测的上海某知名高中男生,能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及格的不到三分之一,能做到10个以上的学生极其罕见。记者从现场监考老师那里看到了一张测试成绩表,表中,引体向上得零分的学生比比皆是。但更让这位监考老师震惊的是,参加测试的很多学生连努力去完成一个引体向上的欲望都没有,表现出的是对体质测试和体育成绩极不在意的态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优秀作文】
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面对新时期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一定要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华为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可见,不只是今天,美育早已为人重视,古已有之。健全的人格怎能不懂感受美、欣赏美?而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能够创造美的人才。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学校将智育教育作为唯一培养目标;看惯了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切以分数为定论;看腻了还未成年的孩子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抬不起头,匆匆赶路,走向一个又一个补课班……当一个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当人们内心被功利所缚,人们只能行色匆匆,眼光向前,急忙之中早已失去感受美的能力,何谈创造美?所以,不妨慢下脚步,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围,以美育人,不止看重孩子的成绩,还应重视成绩之外更高层次的发展。“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如此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才能引导青年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显然,只有全社会重视美育培养,创新美育形式,重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学科的涵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价值,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美育人,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生活之中除了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让我们在奔波行走之中,驻足留恋,这生活本来就很美!这样的人,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的人才更有温度,而不是冰冷之躯,对生活冷眼旁观,处处是敌意;这样的人,也是时代所需。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既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期”,遥古畅今,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时代下,同样会产生巨人!
时评素材
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 新论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今天,美在中国有了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形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教育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当代中国,各种艺术形式和多种艺术风格碰撞交汇,琳琅满目。在“雪如意”“冰玉环”等冬奥会场馆,可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国元素;透过敦煌壁画,可以感受中西文明交融的历史,体会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赓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学传统中,古代先贤们秉承“德艺双馨”“艺品如人品”等理念,将优秀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融入美学的内容与形式之中,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呈现出来,感染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比如,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赤诚的家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在《千里江山图》中,能领略锦绣河山的壮丽和创作者纯真质朴的爱国之情。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先天的亲近感,引导他们接近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有利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我们在引领年轻人欣赏优秀文化艺术作品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强调作品的格调品位、精神高度、爱国之志,等等。比如,通过欣赏海峡两岸各持半部的《富春山居图》,坚定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心。作为美的创造者,当代年轻人也在积极记录这个时代和它的独特之美。在他们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更开放多元、更具时代感的艺术表达。比如,有关怀农民工、留守儿童生活状态的作品,有表现“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神舟飞船等重要成果的新山水画、新静物画,还有体现新时代年轻人新风貌的影视作品,等等。这充分说明,接近美、欣赏美,涵养“美丽心灵”,才能发现美、创造美,用心用情拥抱美好时代。
引导年轻人对美的追求,有助于以美为媒,沟通世界。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欢迎并接纳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对美的追求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我们相信,更懂得欣赏自己国家、民族之美的年轻一代,也是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美的使者。培养年轻人懂得欣赏中国之美,让他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一定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从心底欣赏中国之美。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美育绝不是“无用”,
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
人民时评
马苏薇人民日报评论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这一重要文件,明确了新时代学校美育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强化了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对引导全社会重视美育的价值、营造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示范带动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学校美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总体看,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有待加强的环节,学校美育在改革发展中表现出了三个不适应:学校美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两个百年目标还不相适应。因此,需要找准突破口和落脚点,力争在课程教学、教师队伍、条件改善、评价机制等方面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改革举措。
对此,《意见》确立了学校美育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坚持面向全体”——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如何上好美育课?首先要认清美育的目标。将美育等同于技能教育,认为美育可能增加学生负担,都是对美育的严重误解。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对于广大学子来说,在专业美育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大合唱、集体舞、课本剧等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体验,还可拓宽视野;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大自然等奇妙世界,不仅能激发个体对历史、文化和生命的敬畏,更能进一步追寻人生的价值与境界。美育注重的是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理应与加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互融合起来。
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学校美育课程建设是重点。《意见》紧紧抓住课程这一关键要素和环节,从学科融合、学段衔接、目标整合、教材贯通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构想,同时,围绕学校美育教学,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改革举措: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普及面向人人的美育实践活动、推进美育评价改革、促进高校艺术学科创新发展。以美育人非一日之功,尤需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目前,学校美育已经实现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从单一鉴赏转为综合实践,从线下探索到线上共享,从校园走向家庭、社会等一系列巨大转变。但也应看到,强化美育薄弱环节,需要学校及社会各界群策群力,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供切实支持。
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斩获殊荣。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呼唤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美育的种子播进每个幼小的心灵,一朵朵美好的青春之花终将绽放于中华大地。
|声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编辑:东方朔的编贝齿
|标签:高考语文资讯高考作文热点主题金句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