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Ella Bailey
三朵金花不是真的花,是我和村上另外两个发小姐妹娟娟和小爱,我们仨。
一朵金花是娟娟,一朵金花是小爱,我们仨打从上幼儿园就结识了,而我们的父辈也是从小就认识了,就是这么铁打的姐妹。自从有了,娟娟就拉了个群,小爱说我搞文字工作的,群名让我来取,于是,“三朵金花”群就这么愉快地诞生了。
今年11月,我们仨月份最小的小爱也过完了35岁生日,我们仨的友谊也就经受了32年的考验。试问人生有多少个32年啊,我觉得这个高光的历史时刻特别伟大,是该为我们伟大的友谊干一杯了。插画:Ella Bailey
儿时娟娟家条件最好,她爸爸承包过鱼塘,80年代养鱼专业户可是大户噢。上幼儿园时,娟娟还是我们仨的“组长”,我和小爱每天都起得很早,穿过乡间小道和一座古桥,我走到小爱家大声喊她,然后我们一起再去娟娟家敲门,三个人一起上学放学几乎形影不离。9岁那年,娟娟家移宅,平房拆了,楼房建到我家河对岸,我和小爱到她家的距离都缩短了,我们仨都开心极了。
娟娟家楼房建好后,采购了一台彩电,这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怎么说呢?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八九十年代的周庄,农村家里有电视的多,有彩电的却屈指可数。我印象中我家直到我小学毕业都没买得上彩电。这在当时物质生活还是比较匮乏的年代,能买上彩电是多么稀奇啊。
这下可好,我和小爱三天两头往娟娟家里跑,主要是奔着彩电去的。当年不管是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还是古龙的《小李飞刀》《楚留香》,或者琼瑶阿姨的《梅花三弄》《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不小心暴露了年龄),这么动人的画面,看彩电必定更加过瘾。
娟娟家的彩电,满足了我们仨粉粉的少女心,满足了我儿时的侠女梦。我爸爸还在家门口的皮鞋厂当仓管员时,我经常跟着爸爸去厂里玩,其实是因为厂里有废旧的包装纸,我拿来画古装美女。爸爸的同事见我就夸我画得好,画得像。于是我不仅在皮鞋厂画,还在家里的墙壁上画,后来经济条件好些,还去买了草稿纸画,再后来,随大流追歌星,买了硬质的笔记本,抄歌词,歌词下面也有我的古装美女画。
6岁的毛豆最近特别爱宫西达野的《恐龙》系列,爱读恐龙的书,也爱画恐龙,家里墙壁上、手工纸上画满了霸王龙、慈母龙......每当这时,我就想起我在毛豆那么大的时候,也爱画,只是我爱画古装美女,画得最多的是金庸笔下的侠女。
小爱在当老师之前,在我们镇上的旅游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有一次我在办公室翻看以前的全镇信息员培训,居然翻到了小爱,我就记得她当年还跟我抱怨不会写文章。
可能是冥冥之中注定我和写作的缘分,尽管我读的是理工科,毕业后前几年也没有从事文字工作。小爱说让她写很头痛,我说哪里难了,就是一种表达方式罢了,此刻我用电脑打字的时候毫无痛苦啊,我就觉得很开心。从前没有电脑,只能靠笔一笔一划的写的时候那是真费时间。
但是书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真诚地写下我们要说的话,表达的感情。如今大量的信息挤爆了我们的大脑,自问下,我们有多久没有写过一封信了?当我们仨初中毕业,进入到三所不同的高中学习,我们相互还写起了信。邮票是自己选的,各种各样的,有段时间似乎我们还集邮。
上小学时,小爱爸爸在自家门口开了家小卖铺。当我有一些零花钱的时候,我都是要去小爱家买好吃的。最爱夏天,2毛钱能买到棒冰,3毛钱能买到雪糕,娃娃雪糕是最爱的;怀旧的桔子汽水比现在的各种碳酸饮料要好喝,喝完后空瓶子还能换钱。麦丽素、花生糖、咪咪虾条、北京锅巴、卤汁豆腐干......天哪,写着写着,我都要流下口水了,小爱家小卖铺的零食真丰富。
放学后,小爱家就是我们的“根据地”。现在想来,我们仨都是爱学习的乖乖女,说实在的,90年代我们的学习压力真没有。一二年级秀南小学就在小爱家边上,放学后我们就到小爱家的水泥板上做作业,水泥板是小爱妈妈用来洗衣服用的,那时候哪有什么洗衣机啊,都是这么洗衣服的。我们仨搬三个板凳,比赛谁写作业写得快,小爱妈妈还会从店里拿点零食给我们吃,可幸福。
当年,我们并没有觉得学习是苦的,而现在,80后大部分人为父母,我们却常常会给孩子强化学习是苦的。
没有电脑和手机,我们的课外活动不要太丰富。体育类的跳牛皮筋、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牌类的算24点、57鬼23、争上游,棋类的象棋、五子棋、军棋,还有户外挖野菜,采桑葚、采红菱......
记忆似乎又把我拉回儿时那个仲夏了,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深深叫个不停......
清明前夕,等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们仨拎着菜篮子,拿着小扁铲,一同去踏青挖马兰头。从村头的田埂,到邻村的田埂,都有我们的足迹。有时候也会遇到危险,在我们专注掘马兰头的时候啊,不知道从哪里嗤嗤嗤地游出来一条小青蛇。小爱肯定是第一尖叫的,她胆子最小,被惊吓的我们赶紧撒腿就跑。
昨晚我在群里问娟娟,我说采访下你,小时候我们仨一起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她说哎呀我们放学一起回家,村道上经常有好多蛇,活的死的都有,同行的男生拿着死蛇追着吓唬我们女生。每当农忙的时候,大人们都在田里干活,田埂边,造房子的农房边,还有村道上到处都是蛇,一不小心就会出现,还有邻居的哥哥会把蛇打死了泡药酒喝。“现在农村连蛇都很少见了”娟娟感慨道。
“感觉我们仨小时候一直在玩,哪像现在的孩子一天到晚没有时间玩”小爱补充道。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见毛豆又在边上画恐龙,下午答应他去农庄玩,他说,妈妈今天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可以去骑马,还有跑跑卡丁车,还有射箭,实在是太开心啦。对比真的很鲜明哎。
前面讲到造房子,我家是我7岁的时候造的,娟娟家在她9岁的时候造的,小爱家是在她10岁时造的。我和小爱一致认为娟娟家条件最好,第一个买彩电,而娟娟却不承认,她说你看我家造房子也不是第一个造的呀。
如果说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国的春天,那么八九十年代的周庄农村也是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当时我们流行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初中时我写了一篇作文就是这个主题,还记得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作文大赛三等奖。
后来,娟娟爸爸用养鱼赚到的第一桶金,在周庄古镇景区青龙桥附近开了个万三蹄店,至今仍然是主要经济来源。尽管娟娟不服气,在当年确实是条件最好的,借着周庄开发旅游的东风,她家在城里买上了房子,孩子也在市区接受到了优质的教育。
小爱从旅游公司离职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有一天她告诉我和娟娟,她买了一套独栋。什么?独栋?哇塞太酷了,我于是带着毛豆去她家三层楼的大别墅玩,光换鞋房都可以摆上一桌麻将了。独门独院,门前的场地可以打羽毛球了,三楼是洗衣房,专门的晾晒区,真是眼热煞。客厅里有个秋千凳,毛豆坐在上面玩,都舍不得走。
我们仨的成长空间,从平房里玩到了楼房,见证了身边的变化:从黑白电视机到彩电,从写信到电话,从洋油灯到电灯......而大学毕业后再谈变化,可能就是家家户户都开上了小汽车,想当年,哪位同学是父母开着汽车送到学校来的,就会向他投过去羡慕的眼神。
30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们仨之间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我跟另外两朵金花说,来不及啦,我下午要带毛豆去农庄玩,只能写到这里了,你们说的那些事儿,让它们出现在我的下一篇文章里面吧。
如果你也喜欢写作,又迟迟未开始,还担心写不好,扫一扫下面的ErWeiMa,链接我,和千万007的战友一起“裹挟成长”。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