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记载历史上后羿射的根本不是太阳,走进夏朝,探秘神话与历史的距离

发布于 2021-03-27 09:16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夏王朝

这是一个存在于神话中的时代,山河江泊经年祸乱,部落家国战乱不休,豪杰辈起,风云变幻。

它原始的近乎野蛮,万物初蒙,教化未始,而至九鼎立,九州和,却又创造了传承至今的文明。

夏朝,一个正史上只留下只言片语的时代,却以神话的形式从远古代代相传。

这个传说中以星月为棋盘的时代,留下了无数奇闻趣事与神话传说,世间繁乐掩盖了所有浩劫,只余下传奇的颜色

而这个书写在中国历史第一页的王朝究竟面目如何,谁也不敢妄下定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溯回历史洪流,觅踪夏王朝惊鸿一影。


大禹治水

夏王朝的故事,一定要从大禹开始。

在禹州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期,禹州一带洪水泛滥,皆因水中的一种怪兽蛟龙作祟,蛟龙在水中兴风作浪,鼓动水势,冲垮人们所筑的堤防,淹没土地和村庄,致使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后来,是大禹在众神的帮助下,将九条蛟龙一一制服并把其中的一条禁锢在一口八角井中,从此人们把这口井称为禹王锁蛟井,并在井上塑像立庙,以此世代感谢禹王的恩德。

蛟龙是个传说,但治水确是真实存在的。

洪水肆虐的远古时代,河流泛滥,大浪滔天,使无数生灵涂炭,即便所有的人齐心协力,洪水仍然长期肆虐,治水成为最重要的事情 ,它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死存亡。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在尧时代,大禹的父亲鲧也是一位治水能手,尧将治理洪水的任务交给了鲧,可惜鲧没能完成使命,最终因失职被杀。

到了舜时代,治理洪水的艰巨任务转而落到了禹的身上。

禹汲取了父亲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改变了治水的方法,经过十几年艰难的努力, 终于治理了洪水,直到现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仍为大家津津乐道,在世人的眼中,大禹功不可没,利泽万世。

位于河南禹州几千公里以外的四川省汶川县,几千年来当地的羌族百姓将大禹视为自己的祖先,矗立于岷山之畔的大禹铜像,悬胆方口,头戴四面斜坡平天冠,束髪带依稀可见。

大禹像

直到今天,汶川羌族人的生活当中依旧保留着各式各样与大禹相关的文化习俗而大禹精神已深深融入羌族人们的血液当中。

在羌族婚丧嫁娶传统中,有一项不可或缺的仪式,叫做踏禹步。

相传,禹步是由大禹走路的姿势演变而来,传说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因过度操劳,患上了腿疾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为怀念这位伟大的祖先,羌族人将大禹行走的跛步演变成如今的禹步,以世代秉承先祖大禹的治水精神。

禹步示意图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羌族人还会在大禹祭坛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纪念先祖大禹的诞辰,人们会在大禹神像前踏着禹步,跳着莎朗,缅怀先祖大禹的盖世功德、世代崇祭。

治水成功使禹的威信空前提高,他不仅通过禅让制成为舜的继承人,更是把原本较为分散的邦国与部落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以夏后氏为中心的邦国,让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为天下共主的时代,而大禹就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

家国天下

东汉延光二年,颍川太守朱宠于启母石前所建造神道阙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禹临终前,按照尧舜禹时代禅让制的传统并没有将首领这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而是选择了东夷人的首领——益。

然而益的威望与实力远不如启,启及夏后氏族众也不甘心权利外移

经过一番激烈的博弈,启最终取代了益并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的传统开始确立。

启之后,夏朝经历了一段极其动荡的年代,后来,一个来自东方的神秘部落东夷将夏朝的统治权从太康手中夺走,这正是有名的历史事件太康失国。

关于这位东夷部落的首领,历史文献中对他的记载少之又少,但在神话传说当中,他却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就是射日英雄后羿。

在历史传说中,上古时期天空有十个太阳,以至于江海湖泊干涸,农作物枯萎,人们在骄阳似火的苦难中苦苦挣扎,这时英勇的后羿挺身而出,展开了与十个太阳的殊死较量,他奔跑在崇山峻岭之间追逐着太阳并用弓箭逐一射下了天空中的九个太阳,最后,后羿拯救了苍生,大地又重新恢复了生机。

后羿射日,这是一个在中国尽人皆知的传说,在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后羿成为了农作物的保护神。

后羿

但在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中,后羿射落的不是太阳而是太康。

后羿是夏朝东夷族有穷氏首领,由于夏天子太康不恤民事,后羿带领部众从太康手中夺取了夏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太康失国及后羿代夏。

但据文献记载,后羿当上国王后同太康一样荒于国政,于是血腥事件再次上演,后羿被大臣寒浞所杀。

而当寒浞夺取王位时,另一个人的力量正变得强大起来,此人便是少康。

少康,又名杜康

少康这个名字我们很陌生,但他的另一个名字你一定耳熟能详——杜康,没错,就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杜康,是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

少康是太康弟弟仲康的孙子,他在颠沛流离中长大,少康年长后投奔到了实力强大的虞氏部落并得到了信任,手握重权的少康在寒浞失民心之时,集结了夏部族的余众起兵攻灭寒浞,收复了夏朝王朝。

复国后,少康勤于政事,讲究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是夏王朝中很有作为的一位君王。晚年,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以祀奉祖先大禹的墓,这就是越国的启端。

夏王朝中期以后,夏朝统治者渐渐失去民心,当夏桀在位时,夏王朝内忧外患,民心大乱,其统治的部落邦国纷纷离散。

夏桀

夏桀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暴君之一,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

在他完全失去人心之后,商汤趁机发动进攻,夏桀被放逐于南巢而死,夏朝灭亡,共历时四百七十余年,在位十七位王。

这是一个王朝的陨落,却也是一个时代的开端。

二里头遗址

以上这些是存在于传说和文献中的夏王朝,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二里头遗址,从一件件篆刻着历史的物件中寻觅真实的夏王朝。

二里头遗址

虽然有关夏朝的传说世代相传脍炙人口,然而这些事件发生在没有文字的时代,有学者怀疑它们只是神话传说而已。

这样的怀疑并不是空穴来风,关于大禹以及大禹治水,最早最权威的文献记载出现在《尚书》中。

《尚书》是中国流传至今历史最为久远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内容出自商周史官之手,但《尚书》曾多次失传,等重新找到后便有了古今真伪的纷争。

《史记夏本纪》中关于大禹的记载便是引自《尚书》,记载了大禹划定九州,治理山川等功绩,疑问由此而生,《史记夏本纪》中关于大禹的记载是否可靠,大禹治水是否真实,大禹是否真有其人,乃至人们开始怀疑传说中大禹所奠基的夏王朝是否真正存在。

《史记·夏本纪》

年代久远,文献记载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考证,考古发现成为打开夏朝迷踪唯一有效的途径,然而,将近四千年的漫长岁月随着风雨的侵蚀,王朝的频繁更替,夏朝的遗迹早已垮塌殆尽,同样是考古研究最难以寻觅的历史谜题。

直至1959年夏天,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此,夏文化探索的序幕缓缓拉开,这个神秘王朝的庐山真面目才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里头遗址范围为东西约2公里,南北1.5公里。包含的文化遗存上至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下至东周、东汉时期。此遗址的兴盛时期的年代为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夏文化时期,考古界将其主要阶段称为"二里头文化"。

众多考古学家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

虽然夏朝以及其都城确实还未发现能证明自身的系统文字。但根据二里头遗址范围以及都城规模来看,其所在地区为上古三代中原王朝统治中心地区,其代表的王朝,若不是史书记载的夏朝,那是其他王朝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二里头绿松石器

对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一直没有停止,很多人认为,假以时日,夏桀等夏王的痕迹是有可能发现的,不过,根据对二里头土层绝对年代的鉴定,夏朝早期的历史,二里头显然无法给出答案。

夕阳笼罩下的二里头,历史的悠远与厚重在这片其貌不扬的土地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虽已经历了数千年风风雨雨,今天我们依旧能感觉到各行各业能工巧匠们在此挥汗如雨的场景

静下心来,仿佛还可以看到成群的鳄鱼、孤独的大象。古老的巨兽沿着河床闲逛,饥肠辘辘的夏民们手持棍棒正在逼近。在大象的悠闲之间,笼罩着末世的阴影,但人类的文明却正在拉开新的序幕。

桃华入目倏忽几千年,属于夏朝的时代不过是历史车轮下翻起的细尘,早已沉积在过去的年月

但是那个神秘王朝为中华文化留下的财富却永远不容忽视。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精彩回顾:
人类意识被篡改过吗?史前大洪水真相揭开,真的是巧合吗?
无法破解的神秘古老文明,史前大洪水在世界范围内惊人的巧合
同样是世界性灾难,从抗击史前大洪水到疫情,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