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终极押题预测|推介信:中国精神(一统、厚德、包容、勤俭、克己、坚韧)

发布于 2022-06-01 00:36 ,所属分类:中高考押题学习资料

收录于话题

#作文主题#作文预测#作文备考#作文评析#押题预测

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异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文化创造的结晶。而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有联系也有区别。
国家精神一定是有意识的行为,民族精神突出于文化元素,国家精神则是在文化元素基础上增加了政治元素。
中国精神与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是有差异的。但都奠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主要包括六种元素:
一是一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强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
二是厚德。重德是中华民族的最大特点,儒家的核心就是以伦理道德维系社会,这也是历代王朝推崇儒家文化的重要原因。
三是包容。中国文化史最大的特点是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改造,包括此后的一次西学东渐。
四是勤俭。中国人的勤劳俭约源于一个生存环境相对恶劣,物质匮乏如影随形,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一种习惯和观点。
五是克已。儒家文化便提供了一个内敛式或缩小欲望来获得心理满足的道路。
六是坚韧。中华文化奠基于农业经济,浸湿润着丰富的小农经济的精神因子。这种文化有着无比的韧性,由此保证民族历千年而不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精神”包括人们常说的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内涵,这种精神鲜明地体现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孙中山、林则徐、鲁迅、茅盾、闻一多等人的作品中。而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中国精神也让“弄潮诗人”康白情在“和平的春里”看到饿绿了眼的穷人和野火;让曾沉迷于“画梦”的现代派诗人何其芳奔赴延安,写下“我把我当作一个兵士”;让“雨巷诗人”戴望舒不再歌咏个人的悲欢离合,而唱出了民族的觉醒、群众的感情。

近期出版的新书《中国精神读本》收录了自1839年到改革开放一百四十年来,一百多名政治家、文学家、革命家的代表作。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些作品都曾经影响了时代,照耀了历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今仍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你读过哪些能够反映“中国精神”的作品?请选择其中的一部书或一篇诗文,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体会,写一篇推介性的文章,说明推荐的理由,为践行“中国精神”鼓与呼。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高考语文卷是思想教育的阵地,是精神文明的舞台。因此,高考作文将修身育人放在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2019 高考作文命题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即让写作更贴近生活。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即中学生作文要回归生活。

本作文题的关键词是“勤奋学习”,写作对象是中学生,不可泛化,不可将其偷换为“勤奋”或“拼搏”,“勤奋”和“拼搏”扩大了“勤奋学习”的内涵。

从材料“勤奋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见,材料对于“勤奋学习”持肯定态度,这与2019年全国Ⅰ卷对“劳动”的肯定类似。这也考察学生思维的缜密度。“勤奋学习”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勤奋学习应该能力与方法,当下与未来兼顾,不能一味埋头苦干。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与此类似的阐述,考生可以借鉴。对于材料中列举的三种现象,前两种现象要同情,希望其能改进学习方法,同时坚持勤奋学习;而对于第三种现象中嘲笑他人的同学则应给予适当的批评,希望他们能端正态度。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勤奋学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段文字也不可忽略。

1. 请结合材料内容

必须围绕“勤奋学习”这个关键词来展开,可结合材料当中的某一内容,而不必面面俱到;面面俱到难以做到中心突出、难以写得深度、难以详略得当。

2.体现“认识与思考”

“认识”主要是指考生的认知,即考生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思考”主要是指考生的判断,即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或褒扬或批判;思考要有底线思维、要有辩证思维、要有创新思维、要有前瞻性眼光;“你”主要是指写出的文章要“得体”,即你所写文章要符合你的学生身份、素养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并”是刚性要求,即文本的最后要有内容;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就要被视为没有圆满完成“任务”;“希望”一定要结合材料的关键语词“勤奋学习”来提,所提“希望”要尽量与前文的内容相吻合,不能前后不一致;要有高度、要“语重心长”;“建议”要结合材料的关键语词“勤奋学习”来提,要与“我”的身份、认知相吻合,要能结合听众实际,且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要有高度和可操作性,不能不着边际、不接地气。


【立意分析】

1. 从“提醒学生不能在勤奋拼搏的年华选择安逸”可立意:勤奋学习是实现美好人生的前提条件。学生时代,勤奋学习正当时。(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学生时代,应该勤奋学习,选择安逸可能导致人生无可换回的损失。(此为反向立意)

2.根据第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埋头题海整日刷题,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立意:“勤奋学习”不等于“埋头刷题”。“勤奋学习”也要注意方法。勤奋学习,必有回报。

3.根据第二种现象“有的学生一味用搜题软件帮助自己答题,却忽略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立意:勤奋学习值得肯定,但自主探究能力不可忽略;勤奋学习,也应注意“欲速而不达”。何为真正的勤奋。(借助搜题软件不是真正的勤奋。)

4.可根据“有的学生将劳逸结合当作懒散的理由,反而嘲讽那些成绩暂时不够理想却坚持勤奋学习的同学”立意:“勤奋学习”不排斥“劳逸结合”。(勤奋学习的同学要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从长远来看“勤奋学习”。(暂时成绩不理想不等于以后成绩不理想。)“勤奋学习” 要坚持,不能因暂时成绩不理想或他人评价而动摇。不要让“劳逸结合”成为拒绝勤奋学习的借口。



【例文佳作】

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

——推荐周总理《或多难以固邦国论》

①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历史,中华民族备受欺辱。丧权辱国的条约不计其数,割地赔款也成了“家常便饭”。危难关头,周总理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他化笔为刀,于此篇中写道:“鸦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战,法人欺我;布楚之约,俄人噬我;马关之约,日人凌我;及乎庚子,诸国协力以谋我。”他呐喊:“事急矣!时逼矣!”“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

②于彼时,“多难固邦国”警醒了民族,唤醒了昏昏欲睡的民心;而于今夕,此文也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折射凝心聚力兴国的中国精神。

③“卧榻岂容人酣睡”,周总理在文章中阐明命运共同之理。中国是团结凝聚的国家,中华民族是有凝聚力的民族。古有刘安“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今有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古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今有共同富裕,齐奔小康;古有孙权“能用众力,则无敌之于天下矣”;今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人心齐,泰山移,《或多难以固邦国论》文章中命运共同的民族凝聚观值得一读。

④“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周总理于文章中论述砥砺前行,奋进拼搏的中国精神。“夫有非常之时势,然后有非常之英雄;有非常之英雄,然后建非常之功业。”时势造英雄,因为只有在黑夜的呼吸中,明亮才格外珍贵,呼喊才格外警醒。中国的强大,是靠困苦中奋进的民族脊梁支撑而起的,砥砺前行才会长风破浪,披荆斩棘才能愈加茁壮。

⑤“发愤以图强,立志以自振”,周总理在文章中描绘了爱国报国的中国精神。诚如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所言:“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03年非典如此,20年的新冠亦然。从史康曦放弃婚假的个体爱国心,到援鄂医护队的群体报国心;从钟南山院士主动请缨逆行的爱国仁心,到清明各族人民的哀悼的尊重之心,无不诠释中华民族对脚下土地,对所处富强之国的赤子拳拳之心。

⑥无论天灾还是人祸,都不会使中华大地上的人民气馁,只会让生命的火种愈发耀目。百年前,周总理于《或多难以固邦国》中呼唤觉醒;如今,重读此篇,人民将从苦难中成长,国家将从灾难中砥砺奋进筑脊梁。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民族,将以多难固邦国,凝心铸忠魂,携中国精神奔向兴盛未来。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gongzhong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