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双减”路上,做温暖的教育人(九)凝心聚力篇之历史教研组

发布于 2022-06-22 01:43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双减”路上,

做温暖的教育人(九

——凝心聚力篇之历史教研组


一所优秀的学校,离不开优秀教研组的支撑。一个优秀的教研组背后,有个人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感人故事,也有团队坚守信念、推进课改、迈向卓越的成长经历,这些都是学校发展最生动的画面!本期选取历史教研组教育教学的随笔,以饷读者。


精准滴灌,全面覆盖

——考试复习心得

期中考试将近,做好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复习——教学中最必要的环节。复习的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任何以往的经验来看,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复习要如何做好?关键在于,复习提纲是否具有系统性,复习知识是否具有连贯性,复习形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几个方面分别入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记忆曲线中分析,复习要及时而且是有规律和计划的。先多后少,先快后慢。这样知识就扎实印在头脑中,不容易遗忘了。抓住复习的精髓,也就保证了最佳教学成果。

本学期我负责四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有的班级基础较好,在复习中我主要偏重题目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答题规范意识;有的班级学生整体在年级中水平中等偏上,但仍然有一些同学自我管理意识不强,需要老师较为严格的监督,因此我在复习中既要注重题目训练,也要注意后进生的基本背诵,而对于整体基础有些薄弱的班级,在复习中需要着重注意知识点的识记问题。

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根据各自不同情况进行复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简介】

杨倩,本科学历,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榆林高新二中八年级历史教师。

【教育格言】

为师者当高风亮节。动之以情,付之以爱。


与学生共同成长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新时代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能只是一桶水,而是要有一潭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一切碎片时间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现在的学生更有创造力、想象力、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也要注意拓展知识,而不能只是照本宣科,无趣的课堂只能使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丰富有趣的课堂不仅使学生充满兴趣、拥有乐趣,也能使教师上课感到愉快。

历史课堂的每一节课,我都可以扪心自问做了最充足的准备。然而教学效果却常常有所偏差,有时候自己觉得讲得很不错,学生的掌握情况却不容乐观,有时候学生上课气氛活跃,自己上完课却觉得少了些什么。在反复的摸索中,我想,我触摸到了一些历史教学的规律,也算作自己的一些小小心得吧。

首先,每节历史课都必须设定一个核心问题,教师在上课时提出问题,还要展开问题,最后要和学生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要做到,课讲完了,学生的品德理念也有了深化。之前的一些课中,我总是局限于课本内容过多,就课论课,甚至于像是照本宣科,只想解释好每一条措施的意义,但是往往学生会在枯燥的讲解中失去对课堂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讲得还不错,但学生的反映平平还游离于课堂之外了。

其次,历史授课宜宽不宜深,教师的知识面要宽,最好能引经据典、上下联系,补充历史细节。本学期有几堂课我自己都觉得很满意,后来在进行反思时,我想,这几节课都是在把握课本知识点的情况下,在讲授时我补充了更多历史史实,历史是需要故事的,它不应该只是哪几个皇帝的统治,不应该只是哪些措施造成了哪些影响,而更应该是为什么历史会有这样的走向、为什么我们说它有这样的意义。

最后,历史教学要形成体系,一节课不单单是一节课,它在整个单元里承担了怎样的任务,如何将一节课融入整个单元的框架与知识体系,要让学生形成怎样的历史观念,这都是我今后要持续探索的问题。我一直认为,有问题才有解决的动力,不断解决问题才能走向进步。

【教师简介】

韦雨卉,毕业于延安大学历史学专业,榆林高新区第二中学历史教师。

【教育格言】

不尊重学生,就是不尊重自己。


考前碎碎念

转眼间,我已经入职快一年了,每天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教学,即讲好每一节课。作为新入职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每每心怀忐忑,我害怕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也害怕学生无法吸收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给予了我很大的力量,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考前“我不怕”

“学生检测,怎么你看起来比学生还紧张呢?”同事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是啊,我为什么会比学生还紧张与焦虑呢?”我从考前焦虑的思绪中陷入了这个问题的思考。良久,终于被我觅得原因,作为新入职的教师,虽然向有经验的教师常常请教,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在不断提升与完善自己,但我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让学生的学业更进一步,是否可以让学生因为我而发生不同。这个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声音“老师,我不怕,你可以考我任何一课的知识点”,这是一个主动向我反馈背诵信息的学生所说的话,我反问他“每一课都可以背诵吗?”他肯定地向我点点头。

一句“我不怕”既是对他自己的肯定,也使我备受鼓舞,让我明白了平时督促学生的努力并没有成为泡影,而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作为老师,我要拒绝考前焦虑,不能乱了阵脚,这是我的使命,亦是学生对我的期望,我也要坚定地做到“我不怕”。

考前“我有招”

临近期中考试,我与历史组的小伙伴共同商定了考前复习攻略。教学任务以复习为主。第一轮以课本为基准,细致地将所有的知识点梳理一遍,但前后详略不一。前5课的内容学生掌握得较好,部分知识已内化在心里,所以前5课的内容梳理的时候会挑选一些重难点,如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不仅平时的评估中会涉及,对于中考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点。后6课的内容中,第6课与第11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并不是知识点很难,而是涉及的专有名词较多,如“通判”“转运使”等,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并进行记忆。第二轮以评估的形式展现,空出一节课专用于评估,学生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全部书写上去,再对不懂的知识对照课本进行梳理。在学校经过两轮的复习,在课后也需要家长督促进行背诵,进一步夯实知识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做题,以提升自己。

本次质量检测只是一场小测试,我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我和我的学生面对考验、面对困难均能做到“我不怕”与“我有招”。

【教师简介】

付文娜,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榆林高新区第二中学历史教师。任职以来先后获得校“最佳服务老师”“智慧服务老师”以及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优秀教师”。

【教育格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1. 先读问题,后阅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节省时间。

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该题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只有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

2. 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联系课本历史知识。

材料解析题所给的材料是多变的,但无论材料题怎么变,它不可能脱离课本去考查跟课本不相关的知识。因此,根据材料联系课本历史知识,这是万无一失的。一般情况下读三遍:第一遍粗读,大体了解时段、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内容;第二遍细读,对材料去粗取精地简单处理,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找到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关联信息;第三遍重点读,结合前后问题有重点地细读材料,理解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正文的同时,还要注意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出处。

3.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点相融合,初步确定答题要点。

学生如果想到哪儿就答到哪儿,往往会造成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丢三落四的现象。所以学生在完成以上两步后,应该将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点进行巧妙的融合,初步确定设问所预求的答题要点。

要在心中明白:该材料解析题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包括几个要点,这些要点在教材中是怎样阐释的,每个要点又应该使用哪些关键语句等。

4.最终答案表述:观点正确、层次清楚、多角度多要点。

一大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理清思路就可能会乱答一通,这样拿分会很低。答题应该观点明确,层次清楚,标好每个序号,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这样得分也会容易很多。

【教师简介】

高改微,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榆林高新区第二中学历史老师。

【教育格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撰稿:教研室

编辑:信息中心

审核:李彬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