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晋宾:数学眼光的内涵及培养

发布于 2021-03-27 23:26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原文发表于《中学数学月刊》2021.2

  开号宗旨:为数学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研究的平台,既关注高中数学解题研究,也关注教法和学法研究。

       文卫星,上海市特级教师。践行“生态课堂”,做到“两尊重”----即尊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两个度”----思想(哲学或数学)高度和文化厚度。

在《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近50家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文章约330多篇。

     专著(代表作):《超越逻辑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2009)、《文卫星数学课赏析》(2012)、《挑战高考压轴题高中数学讲解读篇》(1-10版,2009-2019)、《上海高考好题赏析》(2019)。

近年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贵州、河南、河北、四川、云南、新疆、宁夏、安徽、山西、重庆等地师生讲学。

       欢迎朋友们来稿!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特别欢迎原创文章。只接受word版式的电子稿,文责自负。投稿邮箱:wwxwxh@163.com

    


数学眼光的内涵及培养

 

胡晋宾(21001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 

刘洪璐(210003,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数学组) 

 

 要:“数学眼光”不是既有学术名词,概念亟待厘清。数学眼光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和数学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之一,数学眼光主要指在现实与数学之间进行的思维切换,也即:立足知识储备,关涉活动经验,借助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从现实案例“看到”数学内涵,从数学内涵“想到”现实案例。数学眼光从理论角度可以划分为现实、数学和素养3个维度。为了培养数学眼光,应多经历知识生成,强调关联转换,积累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眼光;数学素养;数学抽象

一、问题提出

当下数学课改中倡导“三会”理念,“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会”就是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高中阶段核心素养的本质。相对“三会”中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来说,数学眼光(和“数学的眼光”等价)虽然经常被使用,但是它相对“年轻”,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歧义和误读等。比如,在数学教育中常见术语有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思维(思想)、文化等。数学眼光的内涵和既往的这些似乎都有联系,但是具体怎样去界定未见系统论述。如果含混地说数学眼光本质上是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那么就很容易加重概念的模糊性。如果把“三会”当做一种终极的上位培养目标,那么会在教学转化时存在一定的落地困难。由此可见,数学眼光该怎样去界定和剖析乃至培养,是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内涵思辨

(一)眼光语义

眼光有以下几种语义:第一,名词,视线的意思。例如: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到他身上。第二,观察鉴别事物的能力,眼力。例如:这辆车挑得好,你真有眼光。第三,指观点。例如:老眼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实际上,一般语言中所说的眼光,比如说这人很有眼光,意思是见解认识独到深邃,考虑问题长远非凡。

(二)内涵厘清

数学眼光的本质是什么呢?通常所说的数学眼光,当然不是生理意义上的眼光。比如欧拉在瞎了以后还能做高深的数学研究,显然不能说此时他没有了数学眼光。从本质上来说,相对没有学习过数学的人或数学不好的人来说,具有数学眼光的人,拥有略胜一筹或者与众不同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或观念意识。

数学眼光的特点是什么呢?不妨先比较后回答。既然有数学眼光,那么也就有物理眼光、美术眼光、语文眼光、体育眼光等。如果说物理眼光考察的是物质和变化、美术眼光关注的是造型和色彩、语文眼光聚焦的是情感和表达、体育眼光考量的是体质和技能的话,那么从根本上来说,数学眼光就是生发于数学学科特性视角的一种思考,关切的是“数学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内涵,彰显的是“思想材料的形式化抽象”特点。比如纸盒子与三视图问题中,并非就是去打开和折叠纸盒子,而是要最终在大脑中建立表象并进行空间想象。再如,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不是去关心河流的长宽、水质的清浊、桥梁的色泽、材料的软硬等,而仅仅考虑岛屿和陆地之间借助穿河而过的桥梁结构关系,将桥抽象为线段,将岛屿和陆地抽象为点(空间形式),最终转化为一笔画问题得以解决。正因如此,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数学地思考”就是“在大脑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而无须实际地操作。[3](即使有“实实在在的”实际操作,那也仅仅是“辅助的思维工具”)换句话说,这就是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差异所在,也就是数学眼光的要害所系。

数学眼光体现了什么数学核心素养呢?史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都可以描述为: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4]数学眼光从本质上来说,是核心素养的体现。我们不妨用斯托利亚尔和弗赖登塔尔的话语来解读数学眼光。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并且指出数学活动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第二,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化;第三,数学理论的应用。”显然,上述3个方面大致对应着3个基本思想即抽象、推理和建模。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对“经验材料”作些拓展,数学的思考对象不一定就是物质层面的经验材料,也有可能是精神层面的经验材料,那么数学抽象即是在相关事物中提炼出更加抽象化和一般性的数学内涵。因此,数学眼光主要涉及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阶段。在弗赖登塔尔数学化理论中,数学化有水平和垂直数学化之分,其中水平数学化和现实有关联,数学眼光主要就是发生在水平数学化阶段。现在有些论文中,把从现实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直至最后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的整个过程,都当做数学眼光,这种把垂直数学化的相关工作也泛化为数学眼光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因为如果这样泛化,那么就没必要提及另外的“两会”即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了。

如果用“四能”(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来解释数学眼光的话,数学眼光主要对应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两个阶段。对于数学活动来说,数学眼光最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从相关的问题中发现数学内涵,或者有了数学内涵之后怎样去想到现实案例。至于接下来该怎样去解决问题,怎样去表达推广,这些就是“三会”中的另外“两会”即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数学语言去表达的事情了,已经不再是数学眼光的“地盘”了。正因如此,史宁中等认为,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三大基本思想中的数学抽象,主要涉及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两种核心素养。而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推理,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模型。它们三者分别呼应数学的高度抽象、逻辑严谨和应用广泛特点。上述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

综上所述,数学眼光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和数学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之一。数学眼光主要就是在现实与数学之间进行的思维切换,也即:立足知识储备,关涉活动经验,借助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从现实案例“看到”数学内涵,从数学内涵“想到”现实案例。在数学学习和实践中,当我们看到相关的现实情境后,具有数学眼光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抽象出相关数学知识;而一旦提到某个数学知识,也会自动地想象到现实中的具体案例。

(三)维度划分

基于上述定义,数学眼光的理论框架如图2所示。第一,现实维度(或者说情境与问题维度):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或者熟悉的情境、关联的情境、综合的情境)。(水平可以理解为从低到高3级)第二,素养维度:数学抽象,直观想象。从现实案例“看到”数学内涵主要是数学抽象,从数学内涵“想到”现实案例主要是直观想象。水平划分可以对照课标中的刻画,如表12所示。[5]课标中对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水平划分,按照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4个角度来阐述,实际上如前所述,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涉及“三会”中的后“两会”(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和数学眼光不相吻合,故而不予考虑。第三,数学维度(或者说知识与技能维度):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领域是综合运用前述3种领域知识,故而不作独立维度)

表  1:数学抽象水平划分


水平1

1.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直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则,能够在特例的基础上归纳并形成简单的数学命题,能够模仿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简单问题。2.能够解释数学概念和规则的含义,了解数学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水平2

1.能够在关联的情境中抽象出一般的数学概念和规则,能够将已知数学命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能够在新的情境中选择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2.能够用恰当的例子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则;理解数学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能够理解和构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水平3

1.能够在综合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恰当的数学语言予以表达;能够在得到的数学结论基础上形成新命题;能够针对具体问题运用或创造数学方法解决问题。2.能够通过数学对象、运算或关系理解数学的抽象结构,能够理解数学结论的一般性,能够感悟高度概括、有序多级的数学知识体系。

表  2:直观想象水平划分

水平1

1.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抽象出实物的几何图形,建立简单图形与实物之间的联系;体会图形与图形、图形与数量的关系。2.能够在熟悉的数学情境中,借助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平移、对称、旋转)发现数学规律;能够描述简单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及其特有性质。

水平2

1.能够在关联情境中,想象并构建相应的几何图形;能够借助图形提出数学问题,发现图形与图形、图形与数量的关系,探索图形的运动规律。2.能够掌握研究图形与图形、图形与数量之间关系的基本方法,能够借助图形性质探索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水平3

1.能够在综合情境中,借助图形,通过直观想象提出数学问题。2.能够综合利用图形与图形、图形与数量的关系,理解数学各分支之间的联系;能够借助直观想象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形成理论体系的直观模型。

三、机理探讨

(一)发生机制

数学眼光是怎么运作的,将直接涉及怎样培养和落实。首先,数学眼光和知识技能有关。没有知识作支撑,是不宜奢谈眼光的,知识越多越有利于产生数学眼光。比如,张景中院士的《数学家的眼光》[6]中的案例,阅读之后让人叹为观止。数学家的眼光和他们自身渊博的知识基础、高超的数学能力以及丰富的研究经历有关系。显然,他们的数学眼光比普通人更加独到、深刻、犀利、敏锐、多元。他们往往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数学关系,数学抽象出较为深刻的数学内涵,直观想象到更多的现实案例等。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接受过好的数学教育的人相较于没有接受过好的数学教育的人,数学眼光也会有如此差异。其次,数学眼光和活动经验有关,这一点与老师平时的教学有关。虽然当前的教材中有很多情境和生活的案例,但是要让学生养成数学眼光,还需要个体日积月累的实践磨砺。显然,具有数学眼光或者数学眼光厉害的人,不一定应试能力就很强。再次,数学眼光和联系实际的意识与能力有关系,特别是,最为重要的是抽象能力以及直观想象。就数学抽象而言,按照郑毓信的分类,主要有等置抽象(也叫等价抽象,比如从数量中抽象出数)、理想化抽象(比如在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概念,以及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欧拉解决等)、强弱抽象和存在性抽象(比如抽象出虚数i及无穷远点)等种类。[7]实际上,限于学生的水平,日常中主要是前3种抽象。就直观想象而言,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数学强调逻辑严谨,但是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直观和想象无处不在,我们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二)实例剖析

以下就亲身经历的2个案例,来加以说明。

1.集合案例。我们在编写集合教材时,就安排了以下“阅读题”作为练习,以期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一位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数学家:‘尊敬的先生,请你告诉我,集合是什么?’集合是不定义的概念,数学家很难回答那位渔民。有一天,他来到渔民的船上,看到渔民撒下鱼网,轻轻一拉,许多鱼虾在网中跳动。数学家非常激动,高兴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8]显然,水里的鱼是全集,打进渔网的鱼和漏网的鱼正好是集合的互补关系。打鱼的现实和其中的关系刺激了个体的思考,从中抽象概括出数学集合知识。更进一步,从中还可以“看出”著名的等周定理。等等。当然,一旦提出集合的概念,我们还会想到现实中的更多案例。

2.圆锥曲线案例。在许多地方,都有类似如图3所示的灯具。晚间点亮的时候,就会发现墙壁上有曲线的影子。它看起来像是抛物线,果真如此吗?为什么呢?实际上,圆锥曲线可被看做是用一个平面从不同角度去截取圆锥后得到的截线:当平面经过圆锥面的顶点时,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当平面与圆锥面的轴垂直时,可以得到一个圆;当平面与圆锥的轴夹角不同时,可以分别得到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图中的灯泡就相当于点光源,发出光之后被灯罩阻挡,形成一个类似圆锥的光柱。而墙壁这时就相当于截平面,显然这个截平面平行于圆锥轴线,所以它是双曲线。反思上述过程可以发现:首先,个体需要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其次,相关场景激活了大脑中的原有知识,个体产生了数学抽象、直观想象、联想类比等思维活动。再次,个体把相应现象和数学知识做了模式识别和关联匹配,或者利用数学知识去搜寻现实中的模型并得到了圆满的解释,突然领悟到数学原来在这里!

 

四、培养策略

(一)经历知识生成,发展概括抽象

数学知识学与教中,既有过程也有结果。这种过程,主要就是弗赖登塔尔所说的数学化。数学眼光中,主要是和现实相关的水平数学化(而非垂直数学化)。数学眼光的培养要多关注应用,密切联系,经历过程,从实际和应用中发展学生概括抽象能力,帮助学生把握知识本质;尽量围绕数学的内涵和本质,结合不同现实(生活现实、学科现实和数学现实),来展开日常的教学。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的是,要防止以下的几种误区:数学课中的去数学化,没有聚焦数学主旨;防止数学课的庸俗化,缺少数学味道;防止数学的泛情境化,每节课都必须要情境或生活化。

(二)发展直观想象,强调关联转换

数学学习与研究中,不仅有基于模型的直观和表象把握,而且有汪洋恣肆的想象和联想。正因如此,伏尔泰说数学之神阿基米德比荷马更有想象力。数学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它是鲜活丰富的,是激情四射的。不能因为数学的严谨性,而窒息了数学中的想象。想象和数学不是截然对立的,甚至文学和数学也有相通和互补的地方。比如,历史上就有多个数学出身的文学家,如罗素、索尔仁尼琴、库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再如,有很多数学家的文学修养就很高,比如华罗庚、苏步青、丘成桐、张景中等。总之,“科学和艺术在山底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基于学生的现实,设计相应的环节,加强不同知识之间或者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多关注数学文化,能够在生活常识和数学知识之间,在数学知识的不同学科和前后之间切换(比如数形结合,前后呼应,等等)。

(三)积累活动经验,注重数学应用

现实教学中往往功利地短视于应试,而忽视数学素养的积累和沉淀。数学学习和教学,不仅仅是掌握一些静态死板知识,熟练一些推算技能,掌握一些应试技巧。积累一些经典案例,远胜一打抽象理论。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和学生一起,戴着“数学眼镜”,用数学眼光来审视多重现实(生活、数学和其他学科),融入不同的知识学习;挖掘整理一些经典案例,让学生逐步积累相应活动经验,关注数学综合应用与反思,煅烧出数学眼光的“火眼金睛”。此外,可以让学生多阅读数学科普读物,以便开阔眼界、砥砺眼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00.

3.徐文彬.关于数学文化视域中数学学习的构想[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5).

4.史宁中,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Ⅰ-Ⅱ.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00;104.

6.张景中.数学家的眼光(2007年增补版)[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7.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入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87.

8.单墫.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1(必修)[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10.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文卫星数学生态课堂”




往期推荐

高振严:HPM视角下的基本不等式教学

数学思想 | 数学思想方法概述(第1讲/共36讲)

冯一成:例谈高中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培养

张润平:用思维导图解压轴题 从通法到秒杀(8)) ----恒成立时靠转化 超越函数话同构

于莺彬:重视结构不良新题型,培养数学思维灵活性 --对2020年全国新高考试卷中的结构不良型试题的分析与反思


文卫星:用思维导图解答压轴题 从通法到秒杀 ----2021届八省联考第21题8种解法

文卫星:如何提高二轮复习的效率

缪林:基于素养的“函数与导数”复习研讨

张润平:用思维导图解答压轴题 从通法到秒杀(6) ----恒成立时靠转化 经典不等式放缩

黄鹏程:张角化圆,“圆”来如此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讲 任意角 (训练篇)答案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讲 任意角 (训练篇)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任意角 (精讲篇)

张润平:用思维导图就压轴题----从通法到“秒杀”5----恒成立时靠转化 两边求导避繁琐

张惠:例谈函数 的初相的确定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10 讲 绝对值不等式(训练篇)答案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10 讲 绝对值不等式(训练篇)

钱怡:提升复习质量,渗透核心素养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10 讲 绝对值不等式(精讲篇)

张润平:成立时靠转化 经典不等式放缩

赵明明:多维视角巧应用,解三角形妙破解 ——2020年全国卷Ⅱ(理)第17题

夏繁军 张鹤:“整章—单元—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以人教B版第十一章第3单元“空间平行关系”为例

张润平:用思维导图解压轴题:从通法到秒杀--恒成立时靠转化 六大超越常熟悉(4)

张益明,纪妍琳:立体几何中的类比推理 ——基于数学史,提升专题学习质效

葛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20年江苏卷第12题

周军:素养立意:导向学习进阶的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以“函数单调性”为例

运用合作探究和信息技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以“求至少2个学生生日相同的概率”为例

纪晖:二轮复习:应注重四种能力的提升

李安:新高考下全国卷与江苏卷导数考查的横向探究

王彬:用思维导图解答压轴题————从通法到秒杀 ————2020年全国Ⅰ卷理科数学解析几何试题探析与思考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9讲 基本不等式 (训练篇)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9讲 基本不等式 (训练篇)

文卫星:用思维导图解压轴题 从通法到“秒杀”(1)---- 以2019年全国Ⅱ卷第20题为例

于晓闻:追溯错因 促进思考 拓展思维———以一道最值问题引发的思考为例

于莺彬、刘海龙:数学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以“高三二轮复习解三角形”为例

肖凌戆:从深度学习走向高中数学深度教学 ——以“圆锥曲线探索性问题”为例

肖凌戆: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十年探索

高峥:数学概念理解差错的分析流程之解析概念模块*

2021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 (学生回忆版)2021.01

高峥:“刷题”真的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吗?

高峥:基于DELC的“直线的参数方程”的教学设计

何彦:用对数均值不等式解决一类导数问题

王志和: 必要条件拳拳框定 充分条件绰绰有余

王志和:反证法趣味隽永 痴情人海誓山盟

高彩霞:追本寻源 把握本质——2020年全国II卷(理数)20题的思考

陈之领等:发掘内隐素材性资源 助力学生深度理解概念* ——以“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8讲 分式不等式(训练篇)答案

李雪娇:渗透数学文化 彰显数学魅力——以“归纳—猜想—论证”教学为例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8讲 分式不等式(训练篇)

数学概念理解差错的分析流程之解析概念模块

赵荣 洪文德:在知识的细化探究过程中,学习正弦函数的图像

冯刚:提升基本活动经验 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林运来:培养学生做研究能手——以《高中生数学写作》为例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7讲 解二次不等式 (精讲篇)

尹德好: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策略 ----以2020年上海高考题解题思维为例

庄丰:一类三元最值问题的解法探索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