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材经典解读:第8课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财政与税收

发布于 2021-03-28 03:26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一、国家财政: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财政是指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1、国家的财政收入:

⑴财政收入的含义: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⑵财政收入的构成:

①税收收入: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利润收入:国家的利润收入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分红收入。

③债务收入:债务收入是国家通过借贷的方式,从国内外取得的收入。国家财政部门在国内外发行债券(国债),向外国或国际金融机构取得借款,都形成债务收入。

④其他收入(费):主要包括收费、罚款、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国家的部分。

⑶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做大“蛋糕”,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分配政策的影响:

①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创新投入,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②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③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⑷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最重要的体现,财政把更多资源让渡给市场主体,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内生动力。

◎从短期来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减税降费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相对减少,进而影响财政支出,尤其是刚性支出。但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式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增收”、“节支”;加强税收监管,减少税收流失;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征新税种;④发行国债,提高财政赤字率⑤政府坚持过紧日子等。

◎从长期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减税降费使企业负担减少,能增加企业利润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最终能够扩大税基,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所以大规模减税降费实际上是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来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2、国家的财政支出:

⑴财政支出的含义: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⑵财政支出的构成(按照具体用途划分)

①经济建设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和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

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指国家用于行政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以及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支出,是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证。

④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各种费用。

⑤债务支出:指国家用于偿还各种债务本息的支出。

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表现为财政资金的分配,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财政政策。当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和更可持续,必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考虑到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经济复苏不平衡性,积极财政政策将增强对重大战略任务和薄弱环节的财力保障,财政支出进一步向重点领域倾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支持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对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包括税收制度对产业升级和市场公平竞争的激励,对差别化能源价格和产业政策支持等;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首先要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机会差距,尤其是围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城镇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化待遇,缩小不同群体在教育、健康保障、社会保障、人力资本和就业机会方面的差异,其次要优化转移支付机制,使得公共服务支出跟随人口流动,最后通过完善税收制度,调节过高收入和支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④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⑤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3、国家预算和决算彰显“财政收支”状况

⑴国家预算。就是政府在每年两会召开前,对整个国家本年的财政收支做出预测,详细预计本年财政收入能达到多少,财政支出会达到多少并注明依据。在两会召开期间,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然后执行。透过国家预算,可以使人们了解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体现政府政策意图和目标。简单地说,国家预算是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财政收支计划。预算只是计划,还没有实行。

⑵国家决算。同预算相适应就有国家决算,决算是对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通过年末决算可以检查和总结预算执行情况。简单地说,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⑶透过国家预算和决算,彰显“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财政盈余:指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如果财政资金大量盈余,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财政赤字:指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国际上通常以财政赤字率,即赤字占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过3%为警戒线。

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略有节余”、“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略有赤字”、“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这三种情况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虽然“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是最理想的状态,可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因此财政收支平衡是相对平衡,不是绝对平衡。

4、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与民生)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⑵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与资源配置)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⑶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与宏观调控)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在经济增长滞缓(通货紧缩),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进行逆周期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给经济“升温”。即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扩大财政赤字,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经济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进行逆周期调节,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给经济“降温”。即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

二、我国的“征税与纳税”

1、税收的本质:

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税收的基本特征:

⑴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

⑵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⑶固定性:国家在征税前就以税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固定性是相对固定,不是永恒不变。

3、税收的种类:

◎我国税收分为五类二十多种: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矿产资源税);财产税(契税、房产税);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等。如果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可以划分为间接税”、“直接税”。

⑴间接税,是指纳税人(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所缴的税款不是由本单位和个人承担,而是将应缴的相关税收嵌入了商品与劳务的价格中,进而把税收负担转嫁给负税人(实际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的税种。间接税中的纳税人不是负税人。从短期而言,间接税制能够降低纳税人的税收痛苦。但从长远而言,间接税制却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抑制了消费潜能。

流转税就是典型的间接税。它是以商品交换中的交易额和劳务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由于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所以每个公民都是实际的负税人。例如,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增值税,根据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征收的消费税,关税等都属于间接税。

⑵直接税,是指国家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其中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等就属于直接税。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有一个重要方向是调整税制结构,降低间接税的比重,提升直接税的比重。由于间接税的份额占据了消费品价格中比较大的部分,所以,同样一种产品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存在价差。这种差异表面上看是价差,实际上是税差。通过降低间接税比重,有可能使得商品流通过程中转嫁给消费者的间接税降低。一般认为,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主的间接税,承担主体是消费者。间接税的税负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不能够成为有力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工具。税制中能够有力调节收入再分配的税收工具,是直接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所以提升直接税比重有利于加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直接税的设计就是“抽肥补瘦”式的再分配。所以要“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改革个人所得税,完善财产税,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中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⑷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增值税:

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实行17%的比例税率;

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个人所得税:

是国家以个人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比例税率,即不论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恒定的税率。例如,劳务报酬所得,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适用20%的比例税率。

④超额累进税率就是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纳税人所得越低,税率越低。我国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税率共7级,是典型的超额累进税率。

⑤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⑴我国税收的性质:我国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所以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⑵税收的作用:(联系税收与财政关系;注意从不同税收来分析)。有国就有税,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⑶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5、违反税法的表现及应对措施:

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⑵违反税法的表现:偷税(欺骗、隐瞒、不缴或少缴);欠税(不按时缴纳、拖欠税款);骗税(通过欺骗获取税收优惠);④抗税(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

应对措施

①从国家方面讲,应该完善相应的税法,加强税收征管,不断提高征税人员的素质。

②从公民方面讲,应该增强纳税人意识→→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公民应具有义务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依法诚信纳税;公民应具有权利意识,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拉弗曲线”描绘税收与税率的关系

“拉弗曲线”是描绘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①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收入就越多;即在O至E之间,税收收入是税率的递增函数;②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在税率E至A之间,税收收入是税率的递减函数,税收收入随着税率的继续提高而减少。③在税率为零或者税率为100%时,政府无税源可征。只有在税率达到一个最优值时,实际税收才是最高的。税率E点为最适度的税率。

拉弗主张政府必须保持适当的税率,才能保证较好的财政收入。图中右边阴影部分,拉弗称之为税收禁区,意思是禁区内的税率过高,即妨碍生产,又减少税收收入,故均不可取。拉弗曲线的重要作用,就是减税效应和最适税率的选择。确定国家财政收入怎样才适度,拉弗曲线有参考作用。拉弗曲线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国民收入分配必须妥善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②分配政策必须激发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