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学霸得了艾滋病!转发提醒:所有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孩子们!

发布于 2021-03-28 08:23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在华东某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工作人员登记了一名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男,19岁,第一次检测……

对华东某985高校学生刘明(化名)来说,这一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岭:

藏在他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发现了。

这种可怕的病毒什么时候进入了刘明的体内?

他很轻易就想了起来,那是大一下学期末。期末考试前的压力,让他和几个好友在周末去通宵网吧放松了一下,凌晨又到KTV,3罐啤酒下肚,迷离灯光下,他和一位刚认识的同性纠缠在了一起...



而那天距离他结束高考,整整一年。

高考时,刘明曾是父母乃至学校的骄傲。他是高中母校当年考进985大学10名考生中的一个,成绩623分。学校光荣榜里,他的照片依然在激励着学弟学妹,但现在的他却不得不作为AIDS(艾滋病)患者休学治疗

刘明的事,并不是个例。网上曾流出一份数据表格:



上面表格中的数字含义,说出来后很扎心。这是西北地区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公布的该省累计感染HIV(艾滋病毒)人数前15所高校名单。 

出现在名单中的大学,既有985名校,也有民办高校。每所大学的数字并不多,在现在动辄学生三四万人的大学里,比例不过千分之几

“感染基数虽小,但增长速度特别显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疾控)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1年起,青年学生艾滋病新发感染数以每年约30%的幅度增长,2014年的增幅更是接近60%!

再看一组细思极恐的数据——

前段时间,上海部分高校新增的“艾滋病检测包”自动售卖机,在上架当天就引起了学生们的疯狂抢购

其中,上海*济大学“表现抢眼”,不出6小时,全部卖光。



而检测结果也非常不乐观,多名学生被检测出HIV呈阳性

染病比例之高,让人不禁反思,现在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象牙塔”,“艾滋病”,这两个本应毫无瓜葛的词汇,如今竟被一串串急剧攀升的数字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这里可是大学啊!印象中纯洁的校园,如今到底是怎么了?

人民网之前曾发布一个新闻,《南昌高校学生艾滋病例135例》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高校艾滋病情上涨的同时,一些中部省份高校学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比如湖南大学生艾滋病患者8年竟上升37倍。(注:湖南省2007年报告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例,2015年累计报告536例。其中2014年138例,2015年154例)

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

这些还只是有记录的数据。没被发现的、未登记的,还有更多,可谓是触目惊心。如此发展下去,后果可谓不可想象!



性教育在中国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不论家庭,还是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对于性话题及性行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2015年,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等34个城市的高校本科生,分男女、年级进行摸底调查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0.5%接受性解放、性自由,67.1%接受婚前性行为,近七成大学生接受未婚同居行为



大学生的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虽然趋于开放化,可是对于性病知识的缺乏及预防能力却令人堪忧

性知识的缺乏,加上突然到来的自由,让不安全的性行为在高校校园里如脱缰的野马。

高校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处在青春期迈向成人社会的十字路口。

他们刚刚告别残酷的高考,高中期间严格的管理、无尽的考试和家长老师的约束突然没有了,在相对包容的“象牙塔”里,一些大学生刚从高中学业压力释放出来



他们对性行为(尤其是同性性行为)感到新鲜,就想“尝试一下”,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

“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是青年学生群体艾滋病疫情的一大特点。”

原国家卫计委表示,从2008年到2014年,青年学生中新报艾滋病感染数从482例上升到2552例,其中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58.5%飙升至81.6%

对高校来说,由于大量同性异性同龄人聚集,在看似平淡的人际交往的掩映下,高校的“同志”们各有自己隐秘的社交网络

西安南郊某高校22岁男研究生小东(化名)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感染艾滋病。

“一直不敢也不想检查,总觉得距离我很遥远。”外表斯文的小东说,他在读研前就比较喜欢男性,“男友”都是经网络认识的,通过QQ聊天,等聊得投缘后就约会。

“有四五个,长的交往几个月,短的就一次”,大家在一起不问名字,也不用安全套。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被哪位“男友”感染的,是否还有人因为自己而感染

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离艾滋病很远,不会被感染。

广州高校大学生防艾公益组织介绍,大学生“男男”之间没有避孕需要,大多不会采用防护措施,导致“男男”成为大学生艾滋感染最高危的群体



调查由某情感App进行,对象为该App 3000万的用户(其中包括36%以上大学生用户)、20000份网络调查以及高校大学生的电话采访。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