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百年南开化学-《科学通报》CO2化学论坛举行

发布于 2021-03-29 12:51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2021年3月27日上午,由《科学通报》联合科研云主办的“《科学通报》—纪念南开化学学科创建100周年CO2化学论坛”成功在线举行,本次论坛由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何良年教授主持,鲁统部、江焕峰、魏伟、席婵娟和张香平等五位二氧化碳化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做了精彩学术报告。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朱守非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辞。他对《科学通报》编辑部、演讲嘉宾以及来到直播间的各位老师、同学们、网友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他简要介绍了百年南开化学的辉煌历程和重大成就,并感谢各位专家一直以来对南开化学的支持和关爱。

恰逢南开大学化学学科即将迎来100周年华诞,与会的各位嘉宾也都对南开化学百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


天津理工大学的鲁统部教授为大家带来第一场学术报告,他围绕“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剂”主题,响应习总书记“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号召,展示了近十几年来课题组在光电催化还原CO2的工作,并对催化反应机理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他的研究发现,限域空间的使用使双核金属离子之间发生协同催化作用,缩短了电子传输距离,降低了反应能垒,提高了催化活性。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江焕峰教授作了题为“CO2参与偶联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的报告,重点介绍催化活化二氧化碳并通过与亲电试剂、亲核试剂等构建新碳-碳键、碳-杂键的偶联反应取得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魏伟研究员作了题为CO2化学转化在碳中和中的贡献”的报告,简要介绍二氧化碳化学转化过程中碳排放和碳固定的核算方法,并阐述主要的二氧化碳化学转化过程对碳减排和固定的贡献,汇总其对碳中和的总体贡献。


清华大学的席婵娟教授作了题为“光介导CO2参与的羧化反应新进展”的报告,介绍可见光介导的CO2参与的有机底物的羧化反应,构建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成果与启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张香平研究员作了题为“离子液体微环境强化的CO2铺集和转化利用”的报告,主要介绍了离子液体功能设计及微环境构筑,微环境与CO2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离子液体功能基团和微环境协同催化CO2合成碳酸酯及高端聚碳、CO2电化学还原等方面研究进展,分析了未来发展方向。

随后,何良年教授对《科学通报》期刊进行了详细介绍。《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走过了70年的辉煌岁月。一批世界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在《科学通报》上发表,如“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屠呦呦的“青蒿素”、“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 等诸多铭刻中国科技史的工作,均首发于此,可以说它见证了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科学通报》是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涵盖学科广泛,包含物理学(天文学 力学)、化学、生命医学、地球、材料、工程科学以及各交叉和新兴学科领域。栏目丰富,包含论文、快讯、评述、进展等研究性论文以及观点、科学访谈、亮点述评、悦读科学等栏目。《科学通报》一直在探索中前进,紧跟前沿热点领域,组织出版专题,发展了一系列特色、亮点栏目。《科学通报》发展目标是搭建科学家交流的平台、国际科学研究的展台、向世界展示的窗口,成为中文期刊的旗帜。


本次论坛吸引科研云-B站、科研云-百度、科研云-视频号、科研云-YouTube、科研云-Facebook等平台在线直播,有大量相关专业领域观众在线观看,累计人数7万+。网友们纷纷表示,本次论坛为他们提供一场学术盛宴,不仅仅是学到科学知识,而且拓宽了视野,开拓眼界,引发思维碰撞,激发了从事二氧化碳化学、可持续化学的热情与科研灵感。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