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备考热点人物:中国非遗人物事迹+颁奖词

发布于 2021-03-31 17:10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王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昆曲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不忘初心,开启苏剧复兴之路。发源于苏州本土的苏剧与昆曲、评弹并称“苏州文艺三朵花”,昔日被文化部授予称为“天下第一团”的苏剧在新世纪初却遭遇无单位建制、无人员编制、无财政经费的岌岌可危地步,王芳身负老一辈艺术家的殷切希望和嘱托,同时也带着对复兴苏剧的使命感,充分利用全国人代会、市人代会等各种平台和机会,踏上了恢复苏剧的漫漫长路。

王芳说,“作为党员,非常高兴在这个特殊日子里为党献上充满诚意的生日礼物;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将继续努力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把传承传播工作做好!”

揭晓词

吴侬软语,婉转悠长,浅吟低唱里道不尽她对传统昆曲的热爱;粉壁高堂,画栋雕梁,余音淼淼处说不完她对戏剧传承的心声。

朱世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潮剧更“潮”,丑角不“丑”。“京剧第一丑角”朱世慧这样理解自己的角色和初心:“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有各个行当的美。丑角就是京剧中的喜剧演员,我们就要磨练和精进自己的表演,让丑角也有自己的艺术美,为观众带去笑声和欢乐。”

揭晓词

登台六十载,脸上一点白,他在插科打诨里演绎的是百样人生。念白做工里,一团精气神,他在念念不忘中传承的是国粹未来。

乔进双梅
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手工刺绣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乔进双梅来自川西南小凉山区马边彝族自治县,18岁就因“绣资”出众享誉县城。让彝绣走出深山,让彝族妇女通过彝绣脱贫致富,是她长期以来的梦想。


2015年,乔进双梅等5人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成立马边县首个刺绣专业合作社——马边花间刺绣,生产彝绣服饰、手绣工艺品等。带动周边168名绣娘实现居家就业,年人均创收达8000元以上。


在带领当地妇女通过彝绣脱贫致富的同时,乔进双梅还致力于推动彝绣传承,让彝绣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从2017年起,乔进双梅带着“女子绣班”走进当地小学开展培训,“不仅能让彝族孩子从小掌握一门技艺,还可以传承并发扬我们本民族的文化”。


“我和彝绣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我心里感恩的话,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接过“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奖杯,她的语调有些激动,“非遗,改变了深山里妇女的命运;小小的绣花针成了脱贫致富的秘密武器。”
揭晓词

小小手中线,在她手里绣出了一片彝族壮丽的山河;件件艺术品,在她心中奏响了一首共同富裕的赞歌。

孙淮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他主管中国纺织联合会非遗工作,思路清晰、作风务实、敢于创新、成绩突出,在行业内外形成较大影响,成为纺织非遗事业领军人物。孙淮滨认为,随着纺织服装产业链向高端迈进,加大纺织类非遗资源的发掘力度,非遗时尚化、产业化、国际化,将不断为纺织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揭晓词

锐意进取,胸怀四方,经纬南北,列翼分张,他是纺织非遗事业的开路先锋,为行业非遗保护和发展架起一座座希望的桥梁。

杨先让
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创办者、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原主任、教授

91岁的杨先让在中央美术学院创立中国第一个民间艺术系;第一次系统梳理黄河流域的民间文化写成《黄河十四走》——两个“第一”成就了杨先让先生的学术高峰。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揭晓词

一把土养育的是他那片沉甸甸的情,一本书记录的是那颗滚烫烫的心,他让民间美术登堂入室,超越时空,滋润炎黄子孙的心灵。

宋水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常年来,她带领乡亲们把祖祖辈辈的刺绣技艺变成脱贫致富的金饭碗,还学会了互联网带货,让水族刺绣走出大山,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不仅带动了技艺的传承、推动了产业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助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更是履职尽责,全身心致力马尾绣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她就是宋水仙。

揭晓词

继承民族精湛技艺,发扬优良互助传统,她用多彩绚丽的水族刺绣描绘出脱贫致富的盛景,筑起非遗精准扶贫的时代丰碑。


张伯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抗疫斗争取得伟大胜利,这两大主题镌刻在2020年的史册上,也深深地留下了非遗人的独特贡献。与乔进双梅、宋水仙一样,在这个舞台上完成身份转换的还有“人民英雄”张伯礼。

在去年的抗疫战场上,张伯礼院士和武汉“肝胆相照”,感人至深。他多次获奖,但以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获奖却是第获奖却是第一次。

因公务不能到活动现场,张伯礼便早早地等在了连线屏幕的那一头,他激动地说:“中医药全程参与抗击疫情,在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医药也成为了中国抗疫的亮点。”

的确,在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中,古老的中医药贡献了杰出的东方力量。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生动实践。

“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的科技进步、产业进步了,我们的文化也同样要进步。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才是一个大国的立国基础。”张伯礼坚定地说,“非遗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非遗年度人物活动是个很有意义的活动,我为获得这个荣誉而感到荣幸,也将继续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而努力。

揭晓词

用百倍心血,开一剂良方,他以科技手段让传统中医制剂焕发现代生机;悬一壶丹心,济万世生灵,他用仁者大爱传中华岐黄之术造福千家万户。

陈正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太极拳(陈氏太极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太极拳、送王船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2020年中国非遗的里程碑式事件。至此,我国人类非遗数量增至42个,居世界第一,凝结着一代代非遗人的传承、坚守和奉献。

获得“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是对陈正雷60多年来苦练不辍、传艺不停的最高褒奖。从一个人、一个家庭,带领一个团队,一套拳走遍世界;从河南陈家沟到6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教学点。从书本只有中文到翻译成9种文字、在10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陈正雷坦言“一路走来满是艰辛”,但支撑这位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的“初心”是:“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太极拳发扬光大,要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揭晓词

闪展腾挪,刚柔并济,在他手中打出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强身健体,造福民众,在他脚下走出了太极文化的国际之途。

姚璇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不同的剧种、不同的表演,但相同的角色都是“传承人”,有着相同的“初心”:戏大于天,要演好每一出戏、每一个角色;既要在舞台上唱念做打,还要带弟子,口传心授、代代传承。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考察指出,以潮剧、潮绣、潮州菜和工夫茶等为代表的潮州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潮剧是用地方方言来演唱的,潮剧的故事就是潮汕人的故事,深受海内外潮汕人的热爱。”已届85岁的潮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退休20余年,但退而不休,还一直忙于传承工作。她带领的一批批潮剧人不懈努力,让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潮剧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揭晓词

含咬吞吐,多样妙手,秀口吟唱中她树起了传统潮剧的发展大旗;大家名角,蜚声海外,言传身教下她播散了戏剧传承的星星火种。

朝戈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

在他看来,非遗是老百姓的文化,历史上很多时候仅由老百姓自己保护,但这种做法在今天远远不够:“知识在细化,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在提升,特别是国际社会的非遗动向也值得关注,需要既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