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必备素材:三牛精神等“六大精神”解读 事例
发布于 2021-03-31 18:56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必备素材:三牛精神等“六大精神”解读+事例
三牛精神
【解读】
“三牛”精神是指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在全国政协2021新年茶话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大地回暖,风雨送春归。瑞气盈门,新春赞“三牛”。
几千年来牛与人类相伴、服务人类,其卓越之品性世人美誉。一是勤劳忠实。它憨厚驯良、老幼善近。不管严冬酷暑,犁田耙地,惓惓耕作,不敢懈怠。二是任劳任怨。它晨雾行、暮雨归。千顷万亩犁不尽,一生一世阡陌行。身身汗雨、蹄蹄泥淖,为而不语、苦而无怨。三是潇洒豪迈。它踏过之处会留下那沉稳深刻的蹄印,所行之路从不回首。它傲角视天、脚踏实地,可谓豪情壮志、气宇昂昂。暇时牧童驮背。闻笛踱幽、安得谧静。
牛是勤劳朴实、力量和豪气的象征。
由孜孜不倦、默默奉献的牛之品性,我联想到了新长征路上那些勤劳笃实、锐意进取、赤诚奉献,深受世人尊崇的时代楷模。他们那种践行为民服务宗旨,鞠躬尽瘁,献身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那种披荆斩棘,前仆后继,攻坚克难,不辱使命,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那种发扬传统,休戚与共,永葆初心,艰苦卓绝,本色不移的老黄牛精神,是多么的可钦!可赞!
“三牛精神”源于魂,达于根。高天厚土、气卷万山、意象恢宏。其精神之壮美、妍森必将果满华夏也!
【典型事例】
(1)孺子牛:“宁死不屈”雕塑
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兴建烈士陵园,陵园纪念碑前矗立有一尊以“宁死不屈”为主题的青铜塑像,彰显雨花烈士生的伟大,死的壮烈。
南京地下党组织在敌人的心脏地区潜伏下来为党秘密工作,曾经历8次大破坏,革命志士在白色恐怖面前没有任何退缩,前仆后继,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在受过敌人的酷刑之后,仍然顽强不屈,最终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壮烈牺牲。
正如入党誓词最后一句所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2)拓荒牛:以身试药顾方舟
中国著名病毒学专家,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2019年1月逝世。1957年,31岁的病毒学家顾方舟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为加快进度,他举家搬到云南大山深处的科研所,在疫苗问世后,顾方舟和同事们除在动物身上试验,还自己以身试药,为尽快确定安全性,顾方舟还偷偷隐瞒家里人,喂自己孩子疫苗。1965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向全国推广以来,“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2000年,世卫组织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
(3)老黄牛:塞罕坝沙漠变绿洲
因此前的过度开垦和连年的战争,到新中国建立初,蒙冀之交的塞罕坝已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上都是沙,百里不见树。”。1962年,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林场原有242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369人的创业队伍,第一代塞罕坝造林人没有饮用水,他们就化雪水用;粮食匮乏,他们就吃黑莜面加野菜。许多人都患上了心脑血管,类风湿等疾病,由于没有医院,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这一代造林人的平均寿命只有52岁。
55年来,几代塞罕坝人以超乎想象的牺牲和意志苦干实干,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全林场4.8亿棵树,相当于每3个中国人种下一棵,可绕地球12圈半,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是守卫京津的生态屏障。上世纪50年代北京年平均沙尘天数为56.2天,现在已经下降到10.1天,这个巨变背后,是塞罕坝的功劳。
抗疫精神
【解读】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充分肯定了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回顾了抗疫斗争的不平凡历程,全面阐释了抗疫斗争取得的重要启示,对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深厚的仁爱传统、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举国同心——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命运与共——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典型事例】
(1)方舱医院读书哥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博士后,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其家人和他相继被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5日,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到江汉方舱医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后,他勇敢面对,用知识充实自己,乐观面对现实,用书籍打败焦虑恐慌,用自信感染他人。比病魔可怕的是心魔,比疾病可怕的是莫名的恐慌。有人被命运打败,有人选择打败命运。内心的安宁与强大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内心安宁,用自己的方式打败病魔。读书哥是强者。
(2)武汉志愿者郑能量
“知道此行凶险,已抱必死之心,始明不惧之志。如果我命数至此死在了疫区,就把我的骨灰无菌处理后洒在长江里,让它漂回湖南。”这是郑能量在朋友圈写下的话语。
27岁长沙小伙郑能量,一个普通的年轻人,1月25日大年初一却在朋友圈立下“生死状”,然后毅然驾车前往已经封城的武汉当志愿者。
而后,他冒着生命危险用行动践行着诺言,“帮武汉同胞做点什么”郑能量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母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一度无法继续学业,是政府和社区源源不断的关怀给了他鼓舞。特别是在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他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郑能量在读大三之前叫“郑郑”。大三那年,他认识到社会应该多一些正能量,于是毅然把名字改为“郑能量”,他希望自己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正能量。郑能量是家中的独子,他父亲郑建华在儿子出发之后,才看到儿子在“朋友圈”发的“忠孝自古难两全”这句话,伤心不已,连连嘱咐儿子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
(3)抗疫一线的妈妈们
“孩子,吃完这口奶你就长大了”。一条朋友圈感动了数万人。它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重症医学中心护师季素敏。2020年1月29日她申请进入重症隔离病房救治患者,次日,她便踏入隔离病房。这扇隔离病房的门能隔断母乳,但割不断人间大爱。
2月7号上午一辆鄂A牌照的车辆,从河南宁洛高速项城收费站缓缓驶下。一位戴着口罩的年轻男子从车里焦急地走下来,求助交警,他说:“我老婆是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李薇薇,马上要去一线隔离区支援,我在武汉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孩子只有八个月,没人带,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想把她送回农村老家。”指挥部立即开通应急绿色通道。因为时间紧急,李薇薇给母亲做了简单的交代,她即刻出门,听着八个月大的宝宝撕心裂肺的哭闹声,泪如雨下千般不舍。但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她回家仅仅20分钟就转身下楼,毅然决然的奔赴前线。
英雄精神
【解读】
英雄者,乃胆识过人、聪明智慧、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汉代文学家刘劭云:“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英雄者,拥有载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无不敬畏;英雄者,深明大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但是,无论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其本旨都离不开“国“民”两字,头顶正义、肩扛民族、手托国家是英雄永恒的担当。英雄是时代的辉煌、历史的记忆,英雄是国家荣耀、民族的偶像。
【典型事例】
(1)戍边牺牲战士:陈祥榕
00后戍边战士陈祥荣从小就很独立。身为弟弟的他像哥哥般照顾着一家老小。尤其父亲罹患癌症后,十三四岁的他变得比同龄人更懂事。母亲在外照顾果园换取父亲的救治金,他就和姐姐一起挑起照顾父亲的重担。
一直梦想去军营的他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他在集训中奋力表现,终于脱颖而出,如愿奔赴最艰苦的前线。他跟家里人说自己不怕苦:“去部队不吃苦还要享福?”家里人都理解他、支持他,为他的决定感到骄傲。
在去年6月的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中,陈祥榕在营长陈红军带领下突入重围营救团长而光荣牺牲。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时,战友们发现他紧紧趴在营长身上,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
(2)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3)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工匠精神
【解读】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中所提的“工匠精神”,在笔者看来,是具有新时代内涵的。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核心,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要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灵魂。
【典型事例】
(1)章丘铁锅捍卫工匠之魂
2018年2月,因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而红遍全国的章丘铁锅成为热搜中的“神器”。天猫平台上,章丘铁锅的销量同比增长了近6 000倍,“洛阳纸贵,章丘无锅”成为时下的流行语。
历经12道工序,过18遍火候,经受36 000次锻打,方得一口好的章丘铁锅。手工锻打的“同盛永”铁锅因工艺精湛、深浅合适、翻炒顺手,享有“锻打三万六千锤,勺底铮明颜色白”的美誉。与机器冲压的铁锅不同,手工铁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通过密集锤打铁锅表面,让其密度更高,更不易粘锅,能使各种调味更好进入食物,将万千食材烧制成美味佳肴。
当有记者采访到纪录片中章丘铁锅“臻三环”“同盛永”传承人之一的刘紫木时,他说,由于他们的手工铁锅产量每年只有几千口,无法满足瞬时出现的数十万口铁锅订单。手工的东西不可能走量,为了维护品牌的纯真性,已暂时下架电商平台的铁锅商品并关闭网店,呼吁市场回归理性,尊重传统技艺和匠人精神。
(2)梓庆削木为鐻,匠心独运
说到匠人精神,很多人就会说起德国、日本的匠人精神。实际上,《庄子》一书中就有对2300多年前中国匠人梓庆的精妙阐述。
梓庆是鲁国的一位木匠,只要是他用木头雕刻的鐻(古代的一种乐器),见过的人都觉得精巧到只有鬼神之工才能做得出。鲁王很惊叹,就召见梓庆问:“先生能做出来这么精妙的东西,有什么秘诀?”梓庆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木匠,哪有什么秘诀。只不过在做工前,我不敢耗费精神,静养聚气,让心沉静。斋戒三天,我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我不再心存非议、赞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斋戒七天,我已不为外物所动,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然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选择质地、外形与鐻最相合的,此时的形象已经呈现于我的眼前。然后我将全部心血凝聚于此,专心致志,精雕细刻,用自己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去制作,器物精妙似鬼神之工,也许因为这些吧。”
《庄子》中写梓庆的原文仅100多字,却朴实无华地述说了2300多年前一位中国匠人的精神境界与风骨。
(3)“琴痴”何夕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
当代中国只有两个木匠被聘为大学教授,一个是齐白石,一个是何夕瑞。何夕瑞年少成名,20岁时就无师自通,做出了人生中第一把大胡琴,从此和琴结下了不解之缘。1957年,何夕瑞随父亲下乡,跟着一个乡下木匠学手艺,出师后在一个厂里制作模具。有一次,工厂举办文艺演出,缺少一把低音大胡。何夕瑞就找来木材、鼓皮等材料,照着图纸,在车间里捣鼓了几天,仿制出了一把大胡,效果很好,从此,何夕瑞开始了他的制琴生涯。后来,他又根据书上的图片做成了一把小提琴,但音效相较于制作精良的欧洲小提琴还逊色不少。于是,他便开始自学木材学、地质地貌学等学科知识,从基础学科入手,开始研究小提琴的制作。
2003年,经过20多年的研究,何夕瑞正式推出了能完美展现高中低音的自制小提琴,并将它命名为“何氏三圆琴”。凭借这个突破,他被四川音乐学院破格聘请为教授。2007年,全球著名小提琴演奏大师吉顿·克莱默给予“何氏三圆琴”非常高的评价,赞其为“东方维纳斯”。值得一提的是,何夕瑞如今仍然拒绝“何氏三圆琴”的流水化生产。每把琴所需的178道工序,他都要精雕细琢,亲自完成。
体育精神
【解读】
2020大疫来袭,专家一致强调身体免疫力的重要,与此同时,人们被迫长时间宅在家,相对缺乏体育锻炼。而在当下,开学复工在即,身体健康,爱惜生命,成为人们重新认识人生的重要内容,“健康至上”的理念无疑将更加深入人心。
“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这是第一代最高领导人的名言,如今最高领导人又多次引用。
早在2014年5月30日,领导人就在座谈会上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大家都知道我喜欢足球。其实,我还喜欢着篮球、网球,而且很喜欢武术。希望孩子们要文明精神、野蛮体魄,把身体锻炼好,把知识学好。”
【典型事例】
(1)蔡元培: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的第一年,就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体育会”,在办学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仍然想方设法购置了许多体育器材和设备,甚至还新建了游泳池和溜冰场。蔡元培始终相信一个道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它还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所在。
(2)体育职业素养撑起“女排精神”
9月29日,2019年女排世界杯决赛日,中国队对阵阿根廷队。中国女排主力阵容悉数上场,经过三场角逐,中国队最终以3-0的压倒性优势取得比赛胜利,并以11连胜的完美战绩收官本届世界杯,夺得队史上第10个“世界三大赛”冠军。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赛后接受采访时眼含热泪,在谈到被热议的“女排精神”时,她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比赛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郎平这些简单明了的话语,道出竞技体育胜利背后除去精神激励之外还需具备职业素养支撑。“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这既是郎平本人对“女排精神”的注解,也是她对体育职业精神的最佳诠释。
(3)武大靖超越自己
武大靖,短道速滑运动员,世界纪录、奥运会纪录的保持者。一年内两次打破世界纪录。2018年11月12日上午,武大靖在短道速滑世界杯盐湖城站男子500米决赛中,以39.505秒的成绩夺冠,并一举打破了自己在2018年2月份平昌奥运会上,创造的世界纪录(39秒584)。在央视《一堂好课》栏目上,武大靖说:“世界纪录我觉得是用来打破的,打破世界纪录我觉得不只只是赢在时间上,我觉得每一次都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
科学家精神
【解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2019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2020年9月,“科学家精神”再一次被提起。
【典型事例】
(1)陈薇院士:与“毒”共舞女英雄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