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水,玻璃瓶子里的爽口印象 | 吉林地理 | 吉林民俗
发布于 2021-03-31 21:36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小时候,汽水是装在玻璃瓶子里的,喝上一口,汽水的气儿直冲口腔,喉头一阵针刺的快感,怎一个爽字了得?说起汽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最爱,说起来很容易产生共鸣。
回忆,儿时的玻璃“棒子”
笔者第一次喝汽水是在1984年,五岁,也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无色透明,喝一口呛得直出眼泪,甜丝丝的、凉哇哇的顺着食道流入胃里,这玩意儿就是汽水吗?由于年龄小,只是喝了两口而已,但是汽水的口感一直记忆犹新。直到1985年,育红班(即学前班)的时候,才喝到一瓶完整的汽水,知道了汽水有什锦的、桔子的、香蕉的、麦精的很多品种,而且颜色、味道都不同,最便宜的一毛一瓶(不含瓶),麦精汽水最贵,好像是一瓶一毛五(不含瓶)。当时的麦精汽水泡沫丰富,开启铁片压制的瓶盖,轻轻摇晃瓶子就会有泡沫涌出,持续十几秒不断,泡沫中带有汽水的甜味,喝着也有汽水的味道。为了喝着慢一点,当时很多孩子都会这样喝。经常会在小卖店门口的马路牙子上坐一排,摇晃着汽水瓶子吮吸摇出来的汽水沫儿,是一道独有的风景线。
那时候的汽水都是玻璃瓶子装的,老百姓叫它玻璃棒子,在这里玻璃棒子即是名词也是量词,也不知道称呼瓶子叫棒子出自哪里,源于何时,反正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这个习惯,到副食店买汽水大多数就会说“来一棒子汽水”,当然啤酒也是论“棒子”的。
吉林市啤酒厂的松花湖牌麦精汽水
溯源,吉林的汽水历史
吉林市的汽水行业起步比较晚,据1995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市食品工业发展史略》记载:“民国14年(1925年)本市商人许秋葵在北山前开设东亚汽水公司(后迁至维新街),民国16年(1927年)又有人分别在东大马路开设三星汽水厂,在北大街夹信子胡同开设三盛汽水厂,在西关柴草市开设自来汽水厂”。这四家汽水厂可以说是吉林市汽水业的四大天王,吉林市汽水业的鼻祖。
日本侵华时期,日产汽水在吉倾销,吉林市汽水业的四大天王损去其三,只有东亚汽水公司勉强维持。此时,吉林市又有几家汽水厂兴办,由于规模小、质量低、产量少,沈阳出产的八王寺汽水借机到吉林市开拓市场,大量倾销。吉林市汽水业的四大天王中唯一尚存的东亚汽水公司,从维新街迁往东大滩(后为吉林市玻璃厂厂址),接受日本技术,把自家的三箭牌汽水做得风生水起,畅销于吉林市、永吉、舒兰、磐石、榆树、五常、海龙等市县。
截止到吉林市解放,吉林市只剩下东亚、松江两家汽水厂残存,并经易名、改址到1956年并入吉林市食品厂汽水车间,也就是以后的吉林市汽水厂(吉林市啤酒厂),松花湖牌什锦的、桔子的、香蕉的、麦精的汽水走入百姓之家。
吉林市江北公园冷饮厂的北园汽水
变迁,品牌的时间更迭
大约是1989年,同龄的孩子们还在把汽水当成奢侈品的时候,笔者的学校开设了汽水厂,可能就是校办工厂的一种。内部价8分一瓶(不含瓶)。学校学生去汽水厂帮工,可以免费喝汽水。那时候喝汽水都不用瓶起子起瓶盖,在木板上钉上钉子,钉透了,钉子尖朝上,把汽水瓶盖往钉子上一扎,就会扎一个洞,摇晃瓶子就会把汽水‘呲’到嘴里,很带劲。甚至最顽皮的时候还会当做水枪互相呲水,打起了汽水水仗。那时候的汽水大多是“三精一水”,即香精、糖精、味精(果味)和自来水,还不知道什么品牌,只有吉林市啤酒厂出产的麦精汽水是大家眼里的“名牌”。
1993年吉林市第十三中学春游的合影
画面里就有两种玻璃瓶汽水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饮料市场竞争进入激烈状态,并且出现了品牌意识和宣传。吉林市啤酒厂的松花湖牌麦精汽水、吉林市宝林汽水厂的宝林汽水(广告词“南有少林,北有宝林”)、吉林市江北公园冷饮厂的北园汽水(广告词“桂林山水甲天下,北园汽水甲吉林”)、吉林市滋力宝汽水厂的滋力宝汽水、吉林市松川饮料厂的松川汽水……群雄逐鹿,给吉林市汽水行业掀起了一个品牌竞争的高潮。
吉林市啤酒厂原址已经改建住宅
吉林市宝林汽水厂原址已经拆成平地
如今有人问笔者什么汽水好喝,笔者还是觉得当年的麦精汽水好喝,什么雪碧、七喜、百事、芬达……都比不了。因为儿时的记忆太深刻了,玻璃瓶子的汽水纯真甜爽。(图/文 张海川,稿于2019年3月9日,老商标为本人收藏)
您若喜欢,点个在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