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写研究报告》写作指导+习作范文

发布于 2021-03-31 22:54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梅语文
一个叫梅的资深语文教研员老师,每日分享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语文知识积累、写作技巧、家庭教育心得、课文朗读、童声朗诵、优秀作文等内容,干货满满。这里是您精神栖息的家园,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乐土。遇见“她”,你会爱上“她”!
679篇原创内容

习作例文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王。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听老师说我国四大姓氏为张、王、李、赵,很有研究价值。于是我们班几个同学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王氏的祖谱,了解王氏的发源地。

2、寻问老人,了解历史上的王氏名人。

3、通过网络,了解王人口的主要分布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查阅祖谱

王氏的

发源地

据记载王氏先祖为旦公,第十三世孙为王天德。第一居住地为河南新密市来集村。之后迁徙宛车赊店杜庄一脉。自天德公迁徙来至已有二百余年,王氏也是中国四大姓氏之一。

寻问家人、网络

历史上的

王姓名人

王 诩、王 翦、王实甫、王 充、王昭君、王羲之、王 勃、王安石、王震、王阳明、王夫之、王维……

 

网络

王氏人口主要分布情况

我王氏人口主要分布在河南地域

……

……

……

 

     四、总结

1、二百多年来,由于时代变迁、世事局限,加之吾祖传家谱于一九四二年除夕因失火被焚,吾王氏一脉虽有知情人士时有传抄,但多已散乱流失,支离破碎,无系统、完整之谱本。近多年来,吾一脉中众多仁人智士追念先祖之功德,欲修完谱留于后世,但因门户众多,迁徙时有,居域分散而未能如愿,后本人于工作之余召集各门代表,共聚赊店古镇,同商修谱大计。长门家选、振敏、清霖,三门清峰,四门家维、振武、振文、五门振庚、振太、振广等人餐风饮露、四处奔走,挨门查访,逐家登记,又经张静、学昌集中电脑整理,排版复印,才得以修成此谱。

2、我王氏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史考太子晋之后之王姓,宰相、太守、知州、县令、进士不计其数,而我杜庄王氏家族亦不辱祖上,现近两千人中,科级以上干部27人,其中副厅级一名、正处六名,副团级以上6名,其中副军级一名,正师级一名,正团2名;获大专以上文凭者76人,其中研究生六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9人;即在家耕种者也多忠厚善良,勤劳勤俭,通晓礼仪而乐善好施。

3、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的同学发现街头有很多错别字,所以大家想搜集街头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并思考街头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于是,我们在学校附近的街头展开了一次关于错别字的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在学校附近的街头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街头易错的错别字及总体情况。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们行走在街头,可以看见城市广告、宣传画、招牌、标语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故意使用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有的误用繁体字等。

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出现的错别字,如,将“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家具”写成“家俱”……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仔细琢磨,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在调查的102张街头广告中,有48张街头广告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达到47.1%。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如,将“打折”写成“打拆”,“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四、研究结论

(一)原因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街头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写字人没有查证就随意使用汉字。

2.商家故意写错汉字,以此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3.写字人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掌握一些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区别。

(二)建议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正:

1.成立一个“净化街头语言文字小卫士”志愿者活动小组,定期走上街头,宣传街头错别字的危害,提高人们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

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


名师点评:小作者围绕街头错别字撰写了一份研究性报告,报告的格式正确。针对街头错别字的总体情况,小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是一份有意义的研究性报告。
 
关于汉字演变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每天都在学习和使用汉字,但我对汉字发展演变知之甚少。汉字到底是怎么来的?汉字的演变过程又是怎样的?我对此十分好奇,所以我对汉字的演变作了一次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汉字演变过程的书籍,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汉字字体的演变。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汉字的自然流变。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书籍、报刊汉字起源及演变汉字最早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汉字的演变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2.网络汉字的自然流变包括结构、读音、字义、数量等方面的变化。
四、研究结论
1.中国汉字历史悠久,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等,历史上还流传着仓颉造字的说法。实际上,文字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的画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字一般起源于图画。
2.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汉字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两者都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魏晋以后有了楷书,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3.汉字在演变过程中,也发生了自然流变。汉字的自然流变有时间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多样化,造成异体字越来越多、字音读法不同和字义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以《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字表为标准,规范使用汉字。

名师点评:这份研究报告格式十分规范,调查方法切实可行,结论明确。小作者围绕汉字的演变作了一次研究,选题对我们在平常生活中使用汉字很有帮助。
 
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陈,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从课本上看到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觉得这份研究报告很有意思,所以我也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报刊,了解“陈”姓的起源和“陈”姓历史名人。
2.上网浏览,了解“陈”姓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陈”姓名人的历史故事。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书籍、报刊来源,据说“陈”姓出自陈胡公的后裔,帝王赐姓也是来源之一。
2.老师的讲述名人陈胜、陈叔宝、陈独秀……
3.网络人口数量,据统计,目前全国“陈”姓人口数量大约有7000万。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陈”姓历史源远流长,据说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前代圣主的后裔,找到了舜的后裔妫满,武王封他为陈侯,奉守舜的宗祠。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他的后代就姓“陈”。从资料中还发现,隋朝及明朝的部分将领,因立功被帝王赐予“陈”姓,还有部分少数民族改为“陈”姓,这些都是“陈”姓的起源。
2.“陈”姓历史名人有很多。秦朝农民起义将领陈胜、西晋史学家陈寿、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唐代文学家陈子昂、近现代伟大的革命家陈独秀……“陈”姓在历史上真可谓是人才辈出。
3.“陈”姓是当代中国的第五大姓,也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据统计,全国“陈”姓人口总数约有7000万。

名师点评:这份研究性报告格式很规范,提出的问题与小作者自身密切相关。调查方法切实可行,运用表格的形式整理资料,一目了然,结论明确。
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综合整理和编辑:梅语文
知识要点+同步练习
领取方式

▲扫描二维码

后台回复“微课堂”即可领取


微课堂配套课件教案免费领

梅语文
一个叫梅的资深语文教研员老师,每日分享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语文知识积累、写作技巧、家庭教育心得、课文朗读、童声朗诵、优秀作文等内容,干货满满。这里是您精神栖息的家园,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乐土。遇见“她”,你会爱上“她”!
679篇原创内容
统编五(下)全册微课堂+预习资料!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