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写研究报告》写作指导+习作范文
发布于 2021-03-31 22:54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习作例文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王。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听老师说我国四大姓氏为张、王、李、赵,很有研究价值。于是我们班几个同学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王氏的祖谱,了解王氏的发源地。
2、寻问老人,了解历史上的王氏名人。
3、通过网络,了解王人口的主要分布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 涉及的方面 | 具体内容 |
查阅祖谱 | 王氏的 发源地 | 据记载王氏先祖为旦公,第十三世孙为王天德。第一居住地为河南新密市来集村。之后迁徙宛车赊店杜庄一脉。自天德公迁徙来至已有二百余年,王氏也是中国四大姓氏之一。 |
寻问家人、网络 | 历史上的 王姓名人 | 王 诩、王 翦、王实甫、王 充、王昭君、王羲之、王 勃、王安石、王震、王阳明、王夫之、王维……
|
网络 | 王氏人口主要分布情况 | 我王氏人口主要分布在河南地域 |
…… | …… | …… |
四、总结
1、二百多年来,由于时代变迁、世事局限,加之吾祖传家谱于一九四二年除夕因失火被焚,吾王氏一脉虽有知情人士时有传抄,但多已散乱流失,支离破碎,无系统、完整之谱本。近多年来,吾一脉中众多仁人智士追念先祖之功德,欲修完谱留于后世,但因门户众多,迁徙时有,居域分散而未能如愿,后本人于工作之余召集各门代表,共聚赊店古镇,同商修谱大计。长门家选、振敏、清霖,三门清峰,四门家维、振武、振文、五门振庚、振太、振广等人餐风饮露、四处奔走,挨门查访,逐家登记,又经张静、学昌集中电脑整理,排版复印,才得以修成此谱。
2、我王氏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史考太子晋之后之王姓,宰相、太守、知州、县令、进士不计其数,而我杜庄王氏家族亦不辱祖上,现近两千人中,科级以上干部27人,其中副厅级一名、正处六名,副团级以上6名,其中副军级一名,正师级一名,正团2名;获大专以上文凭者76人,其中研究生六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9人;即在家耕种者也多忠厚善良,勤劳勤俭,通晓礼仪而乐善好施。
3、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的同学发现街头有很多错别字,所以大家想搜集街头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并思考街头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于是,我们在学校附近的街头展开了一次关于错别字的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在学校附近的街头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街头易错的错别字及总体情况。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们行走在街头,可以看见城市广告、宣传画、招牌、标语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故意使用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有的误用繁体字等。
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出现的错别字,如,将“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家具”写成“家俱”……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仔细琢磨,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在调查的102张街头广告中,有48张街头广告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达到47.1%。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如,将“打折”写成“打拆”,“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四、研究结论
(一)原因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街头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写字人没有查证就随意使用汉字。
2.商家故意写错汉字,以此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3.写字人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掌握一些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区别。
(二)建议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正:
1.成立一个“净化街头语言文字小卫士”志愿者活动小组,定期走上街头,宣传街头错别字的危害,提高人们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
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
▲扫描二维码
后台回复“微课堂”即可领取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