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想象力
发布于 2021-04-01 08:27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想象——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还会给我们的作文带来灵感和创造。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怎样培养想象和创造力呢?这是我们作文教学中的一道难题。
想象的基础首先它是来自对现实的感应。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发展学生的个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明确为谁写和写什么,其实简单地说我们写作就是为自己写,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既然是为自己写,那么学生就有了创作的欲望,教师尽量不要给学生设套,让学生有什么东西触动自己就写什么。教师尽量在开放的作文课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培养创造力。
在生活中发现素材。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无话可说,其实很大程度他们平时少留意身边可顺手可拿来的素材。写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外积累素材的习惯,为作文的创新打下基础。在学生周围,包括大量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等。教师都可拿来当课堂上的载体。读书、看电视剧时浮现的感触、随想、联想,哪怕它们似乎与正在看的书、剧集完全无关,愈是这样它们对学生的写作越有价值,使学生沉睡的宝藏被唤醒。例如我们可利用多媒体课堂上播放一场动画片《猫和老鼠》,看完后提出问题:假如你是老鼠,你会怎么救鼠妈妈呢?根据这个问题写一篇小短文。通过视觉上刺激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不同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性想象出不同的结果。用视角碰撞出想象的灵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怎样通过仔细的观察来解决问题,达到了让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身边事物从而丰富文章的想象,提高创造力。
在音乐中激发想象。有人可能会问,培养想象和创造力和音乐有关么?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源于想象。其实想象和音乐是相互相承的。贝多芬的月光曲灵感创造源于对生活的想象。相反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通过音乐来激发想象。在作文课上,教师可放一些不同类型的乐曲:如《土耳其进行曲》、《命运交响乐》、《梁祝协奏曲》等节奏分明、感情强烈的音乐作品。这些乐曲有欢乐、有悲怆、有哀怨。学生在感受作品的时候会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这种感情的强烈冲击下,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这些作品的基调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象。学生可能会说看到一场舞会、想象到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看到一个失学的少年顽强地与生活搏斗,抵抗命运的不公等等。一个个经过加工的文学形象就跃然纸上通过加工用笔写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一篇创新想象作品就形成了。这样的作文课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创新力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引导学生要用心体会生活,在作文中提高审美能力。
在数理中培养创造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各学科有自己的独立性,但同时各学科也是相互渗透的。作文教学不仅可以根据文科的特点编教材还可以利用数理化学科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作文课上让学生闻一杯白开水,从化学的角度来思考,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但放在作文课上就大有文章可作了,学生会联想到做人要纯洁、有人会想到自己一位象水一样清纯的朋友,有人会想到纯真的友谊年代,更有学生会想到生活就象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等等。就一杯白开水就让学生有了想象的空间,在脑海创造出一个一个写作的新形象。再如,我们给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在数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这两条线,你想到了什么?
老师将本来抽象的思维形象化了,这是学生会想到人与人之间就象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人会想到语文和数学是相互相承的,有人会想到勤奋和聪明是一起并进的等等。在如教师可出那么一道作文题:1+1=?,让学生围绕此公式写一篇文章。在数学中很多人会说等于2,但出在语老师的作文题,很多同学就有了想象的空间了。写出来的作文五花八门,有人说当父母结合组成一个家庭时它的答案等于1;有人说在父母结合后生下自己这时一加一变成了3;有人说老师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对自己都不生效时答案变成了0。简单单的数学题就给了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样的作文课堂是不仅符合了新课程的学科整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游戏中培养想象创造力。人生追求快乐,小孩更是,而青少年的追求快乐的途径往往通过游戏。尼才采说:“一切的快乐都要求永恒。”而写作是留住快乐的一种方式。将游戏搬进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热爱写作、乐于写作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开设:幻想家大比拼、耳语接力赛、拼图写作、拼词作文、猫捉老鼠等游戏。如:教师先让学生做一个打开门的游戏,思考:你用什么方式打开这扇门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这个情景写一段文字。很明显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会选择不同的开门方式,对“开门”也有了不同的想象。但他们很多都会想到到“合作、沟通”这些话题,通过这个“开门游戏”教师就可以成功地将学生的思维散发,提炼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诸如此类的游戏都可激发写作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愉快中写作。
一、激发兴趣,培养好读、乐读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进入教师所授内容的情境之中,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探究和想象活动,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关键。所以,我对于每篇课文,每一节课都能从小学生的需求出发,从课文中深入挖掘,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讲故事、做游戏、看图画、听录音、角色表演、朗读竞赛、教师用激情的创设情境等。记得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一边播放优美的乐曲,一边出示山清水秀、色彩明丽、犹如人间仙境的桂林山水图,学生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恋了,被这悠扬的曲子深深地陶醉了,很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愉悦、美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产生了丰富的想象,也点燃了学生乐于读书的求知欲望,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二、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提问、质疑。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精心设计的问题不公能够把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带入一种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必须有思维价值,最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有任何思维价值的提问是徒劳无益的,只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也就是说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引起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因此,我在教学《凡卡》一课时,设有这样提问:“你认为凡卡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因为这样问,学生肯定会回答:“不能实现。”其原因往往归咎于“信封上地址不详,贴邮票。”这显然是在表层。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我为学生设计了比较开放的问题:“如果地址详细,又贴了邮票,爷爷拉到信能带他回去吗?为什么?”学生思维的火花被激活了,想象之门也打开了,他们纷纷畅所欲言,各自发表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毫无保留地道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巴甫洛夫有句名言: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因此,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诱导发散性思维,大胆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往往都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窨,这是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的最好契机,每到这时,我都会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束缚,启发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进行大胆合理地想象。记得学习《凡卡》一课,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已深刻感受到了凡卡那猪狗不如的生活及悲惨的命运,这时,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凡卡梦醒后又会怎样呢?”有的说:“仍旧被主主打骂,被伙计捉弄,吃不好,睡不好,忍饥挨冻,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有的说:“凡卡的信被退回来,恰好落到主人手里,主人更加变本加厉,对他也更残酷了,不让他吃饭,每晚到外面反省,终于,凡卡承受不住,悲惨地死去。”还有的说:“凡卡的信恰好落到了一位乡亲手中,捎给了爷爷,爷爷把他接走了,从此,他又和爷爷一起过上了自由、快乐的生活。”不同的设想表达着孩子不同的情感,前两种悲惨的结局会增强学生对封建社会的沙皇统治的憎恨及对可怜凡卡的深深同情。第三种美好的结局代表同学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希望凡卡能过上好日子,永远逃离苦海。无论哪种想法都是学生的创造思维,都是他们可贵的想象,会促进对文章的理解,使情感得到升华。
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对教育的强烈呼唤,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具体办法:一 、在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变通思维。二 、进行发明技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缺点列举法、逆向思维法等。 三、建立创造发明兴趣小组,加强对有创造才能学生的培养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实践证明,不断创新的知识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对教育的强烈呼唤,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下面就我几年来指导学生开展创造发明活动的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 、在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首先从教学模式上开始,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结论,轻过程,就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正是创造发明的出发点。我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主动探究,讨论交流,质疑解难,练习巩固”的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不断探究,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教学过程归纳为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对一些重要的定理,我不把定理直接告诉学生,例如讲欧姆定律一节时,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利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等仪器,让学生动手做了一系列实验,最后归纳总结出结论,学生都基本上了解了欧姆定律产生的过程,理解更为深刻正确。又如测电阻实验时,很多同学发现灯丝电阻变化很大,于是提出疑问,灯丝电阻的大小是否与温度有关呢?我对同学们的发现给了很大鼓励,并指导他们完成了验证电阻与温度关系的实验。
总之,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问题教学法,为创造发明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电磁继电器一节时,同学们对书上介绍的,利用电磁继电器做成各种自动控制器很感兴趣,我就启发同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能利用它来进行自动控制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讲了许多,张杰同学说,村里养的牛经常被人偷去,若在门口按上自动报警器就好了。我鼓励了他的想法,并帮他找来压力传感器,结果几天的时间,一个自动报警器就制好了。又如学了滑动变阻器后我启发学生利用滑动变阻器制了测定风力仪,可调亮度的台灯。又如在密度应用一节时,讲到利用密度可鉴定物质,我启发学生,现在销售金饰品的人很多,同学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鉴别它的真假呢?大家马上想到用测定密度的方法。我拿了一只假的耳环要大家鉴别,很多同学用常规方法解决,但耳环体积太小,量筒的最小刻度是2ml,无法正确测量其体积,于是我请同学们想出解决办法,结果李英同学利用一只针筒和细玻璃管连通,非常巧妙的解决了正确测量微小物体体积的问题,并结合运用杠杆,成功发明了金银首饰真假鉴别器,在比赛中得了奖。总之,利用学科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适时启发同学,捕捉住学生创造的闪光点,鼓励同学大胆的想,大胆的试,潜移默化中会养成一种创新的思维习惯,意识和能力,会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三)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变通思维。
创新的前提是思维的发散性和变通性,对一个事物,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不能只求一点,死钻牛角尖,无发散,无变通,就无创造。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理解和不同的解决方案,经长期训练后,就可形成一种发散性思维,变通性思维。碰到问题,通过思考,作出能否变化,能否推广,能否作出新的设想,有什么应用等。例如在学习测定小灯泡功率一节时,学生们按书本上的常规做实验后,我又要同学设计只有电压表或只有电流表做这个实验的电路和实验方法。又如让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测一卷细铜线的长度等。同学们初步掌握了根据不同条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他们参加创造发明活动是大有益处的。
二 、进行发明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也是有技法可循的。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发明技巧和方法的教学,启迪学生创造意识,自觉地运用发明技法,就会增强创造发明的有序性,提高创造发明的成功率。根据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缺点列举法
刚开始时学生都认为创造发明是科学家的事,高不可攀,不知从何着手,于是我就从最简单的缺点列举法着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意识。现有的产品和科学成果,并不都是十全十美的,它们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缺点列举法就是对现有产品成果吹毛求疵,找出它们的缺点,然后采用新的工艺,材料或技术,结构进行创造。这种技法简单易学,容易出成果。如对枕头的创新。在教帕斯卡定律时,同学们都掌握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大小不变的向各个方向传递”。我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平时睡觉的枕头,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同学们七嘴八舌,列举了一大堆缺点,主要归纳为二点:不能随意改变高低,形状与我们的头颈不相配合,睡在上面不舒服。几个同学受血压计的启发,发明了气囊式可调高低保健枕头。枕芯由橡皮气囊组成,充气多时升高,放气时降低。枕头上面的海绵做成符合头颈的形状,这个发明,在去年创新竞赛中获了奖。
缺点列举法简单易行,最适合知识不多但思想束缚较少的初中学生使用。每发现一个缺点就是一条创新之路。只要克服思维定势,对现有物品“挑毛病”,就会启发创造灵感,几年中我校学生运用这个技法搞成功小发明三十多项,可谓成果累累。
(二)逆向思维法
人们习惯顺向思维,受常规束缚,跳不出旧的框框,对某个问题,只往一个方面去思考,因而我们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实际上,很多事如果正向思维不解决问题,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个逆向思维,就有可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新东西。例如水笼头漏水是常见的毛病,而漏水的原因是由于其中的橡皮垫磨损,而以往人们都从提高橡皮的耐磨性方面动脑筋,但由于是螺杆旋转止水,磨损问题始终不能很好的解决。我校学生李宁采用逆向思维法,革螺杆的命,采用上下移动止水,效果很好。
再如刘建明同学发明的椭圆规,也采用了逆向思维法。能画任意椭圆的圆规,可说是数学中一道难题,以往人们从刚性轨道上动脑筋,但只能画一系列成比例的不同大小的同一形状的椭圆,不能从根本上有所突破,他换一种思路,用尼龙丝做成柔性轨道,保证两焦距和不变,尼龙丝可任意调节长度,就可画出任意形状的椭圆,解决了这个难题,参加市创造比赛得了奖。总之,逆向思维法是一个很有效的发明技法。可解决很多常人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发明出很好的作品
(三)整合法
组合法是指改变产品的组成内容或结构方式,以获得新的产品,一是组合,把两样或多样东西组合起来,充分挖掘其潜力,将又是一项新的产品,二是附加,以一种产品为主加以组合,可增加物品的使用功能和装饰性等。例如燃气灶息火后,如继续放气,可造成火灾,人员中毒等事故,我的几个学生学习了双金属片、电磁继电器,电磁铁等知识后,发明成功了燃气灶息火后自动关闭装置,只要一熄火,双金属片会自动接通电源,电磁铁吸动气阀,自动关闭燃气并报警,安全可靠。又如刘晓晓同学利用声敏电阻、光敏电阻为学校楼道安装了自控灯,节省了电能。李帅将定时器,磁力开关等组合,发明成功了游戏机、电视机定时开关,家长只要设定时间,到时会自动切断电源,关闭电视机游戏机,由于密码由家长控制,所以孩子无法再启动,这个发明很受家长的欢迎。这几年中,利用组合法,我校学生发明了近二十个作品。由于创造技法的教育,使学生的脑子开了窍,创造的思路源源不断,成果层出不穷,它的确是打开人类智慧的金钥匙。
三、组建创造发明兴趣小组,加强对有创造才能学生的培养
创造力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由于各种原因,人的创造潜能也是有差别的。作为教师一方面是需要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极早对有较大创造潜能的学生识别和发现,给于其重点的培养和开发,充分发展其创造的天才,造就创新精英。为了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培养和造就,学校成立了创造发明小组,集中起来,利用活动课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如给他们讲解科学发明史,科学家的发明故事,重大科技发明的过程,发明的技法等,从理论上加强培养,进一步激发创造的热情,掌握基本的发明方法和理论;给他们提供器材、工具,使他们的设想变成实际的操作,动手做,在做中完善改进,最终完成一个发明作品。发明小组的同学将学到的创造发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带到班级,以他们为核心,带动了一大批同学参加创造发明活动,似滚雪球一样,推动了全校创造活动的开展。
总之,学生想象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最应该培养的一种内在潜能,今后,我会积极探索,努力开拓,时刻注重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使孩子成为新一代的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
只要我们事事留心,处处细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如既往的开展创新工作,就会让孩子们感受到科技的奇妙,爱上发明,爱上创造!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