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滨小学--清明节放假通知及文明祭祀倡议书

发布于 2021-04-01 19:16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梨花风起正清明

     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即将迎来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


4月
3
4月
4
4月
5


清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

   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清明时节,吐故纳新,生气始盛,气温升高,春暖花开,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这一时节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
习俗

    


 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踏青: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

扫墓祭祖: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插柳: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代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清明节文明祭祀
倡议书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在这缅怀先辈、寄托哀思、感恩先人的传统节日,为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在全校营造“文明祭祀·绿色清明”的良好氛围,望滨小学向全校师生和家长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人人都做文明祭祀的宣传者。全校师生,要以身作则,带头树立文明祭祀观念,自觉传承文明美德,推动新时代移风易俗。对不文明祭祀行为坚决抵制,以自己及亲属的实际行动,引导、带动、影响身边群众。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摒弃陋习,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二、人人都做文明祭祀的践行者。倡导通过推行家庭追思、网络祭扫、书写寄语、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等低碳简约祭扫方式。做到不在街道、小区、公园、广场、十字路口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摆放祭品、抛撒冥币、鸣放鞭炮、焚烧高香。合理安排祭祀时间,错峰祭扫,提倡文明行车,低碳出行。注重公共和个人安全,不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自觉遵守祭祀场所有关防火规定,不在山头、林地、公墓内违规用火。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先人。让清明节回归“清明”,做告别陋习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带头人,用实际行动移风易俗、倡导新风,过一个绿色、零碳、简朴、安全的清明节。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