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科研究生的心路历程:

发布于 2021-04-12 10:56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一个文科“屌丝”研究生的心路历程:

百感交集,一时不知从何说起。那就用最简单的方法分维度进行阐述,维度划分的标准没有,理论支撑: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一个来自五线偏远小县城性格“执拗”且“善良”的少年到青年的心境成长史。

很庆幸也很幸运,命运没有让我变得“黑暗”与“阴冷”。

变化有很多,因为时间关系,就某一方面变化进行论述。

变化一:学习

同一个人,在年轮生长的不同周期。对他进行询问: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重难点是什么?主观猜想应该会有不一样的答案,答案会与其家庭教养方式以及所处的社会背景等等多种原因相关。

对于自己来说,学习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高中:绝大多数人,高中学习的目的是考大学,所有的人都在紧绷一根弦不知疲倦的学习,他们不敢停下来。原因有两个,一是害怕落后;二是怕琴弦崩断。母亲总说:好好学习,有前途。但是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对于世界的了解,就像只知道一本书的书名和书里面的部分浅显知识,对于目录、内容的情感体验以及整本书的知识和情感都不能把握。通俗来说就是心中的世界是成人语言及情感体验的片面迁移。可以解释的学习动机是:在别人的眼中的我们会更好一些,对我们“另眼相待”。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在人的第5个阶段(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大学:到了大学,也不知学习到底是什么。回忆起当时,我在大学除了考研阶段的学习,那就应该就是每年的期末考试了,对于期末考试学习的外在原因(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用奖惩激发学习。)是不挂科、拿奖学金(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例如小学教育里经常采用的小红花奖励。);内在原因是课程的60分以下(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总有些难以启齿。

考研期间:由于有了一段工作经历,人总会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更成熟了一些。在“成熟”的观点下我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进行审视与思考,此时的我觉得学习是对一个普通家庭孩子跨越阶级与资本增值的最好方式。(网上有一篇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胆识、谈吐、原始资本、情商、资源积累都是家庭原始资本及家庭人力资源进行堆积的)

研一:大半年下来,在与师友和书的交流中,眼光没有过去那么狭隘了。在此很感谢生在中国,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同时也很感谢家人为我提供物资保障与精神滋养。纵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若你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若要跨越阶级,应该只有寒窗苦读,且少有人或“衙门”阶级对你进行资助。现在,国家有很多政策,我不知道其究竟是对是错。但就中华上下五千年中,这或许是对普通人最友好的一个时代(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政策值得称赞;如:美国的high scope课程)。此刻的我有些“轻薄”的认为学习主要有两方面作用,第一方面是与编者和文字中所隐含的社会文化进行跨空间、时间交流,让自己少些无知;另一方面不可置疑,学习能够等价代换换取维持我们生理需求的物质。在第一方面中学习给我带来的情感体会是充实、幸福。第二方面学习给我带来的是满足和快乐。

结语:研究生生活已过五分之二,这个节点的“我”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佛系”与沉淀。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成人的学习是不一样的,还是需要就事分析。

码字不易,点个关注,欢迎讨论。

18837677621

gongzhong号

Honey请不要担心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