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三十三期——丧钟为谁而鸣
发布于 2021-04-19 03:58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咬文嚼字】
自打2014年起,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沉静且严肃。
微博(南京发布)在两天前发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以称南京江东门纪念馆,但不能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能称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好吧,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今天义正辞严地讨论了几次口中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呢?
心中澎湃的勿忘国耻的爱国情怀,此时此刻是否变成了一把锐利的刀子,亮着明晃晃的刀尖直插在心口,疼得无法挣扎——仅仅因为一个不愿接受,无法承受的口误。
【身边的故事】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
……
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所以,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约翰·多恩《丧钟为谁而鸣》
12月13日,阴雨绵绵,寒风从长江口一鼓作气地吹来,裹挟着城市,弥漫着沉沉的哀伤。在冬季特有的阴沉和不散的莫名悲伤中,听到今日乃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时,莫名便刻画出具体的形状。
我想起一个超级天才口中的隐喻:我看过一本书,里面有30万个字,字字莫敢忘怀。望着他站在台前假装淡定的神情,我恍然大悟,这本书是历史,属于南京的历史,写着30万死难者姓名的历史书,只因为日本政府矢口否认,这本书上一笔未写。那是我唯一一次没有为我的机智而得意,而是淹没在翻涌的悲伤中,潸然泪下。
下午三时,正在上课的学生忽然发了一条短信给我:
老师,刚刚我们班主任问我们今天是什么日子,然后先是没人知道,后来一个人回答了: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然后,两个男的说了句:与我何干?老师,这种人属于什么?
缅怀历史的日子里,总是会夹杂这样的争议和思考。不单单在课堂上,生活里、网络上充斥着遗忘和铭记的争论,针锋相对,言辞是如此的激励,以至于在这个和平的国度里再一次响起了“战火”。
我反问学生对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的感觉,以及对那两个同学的感觉?学生坦言道,对于这段历史他很悲痛,另外两个的话,我觉得他们是傻逼,成绩再好也没什么用!
是啊,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是对耻辱的悻然接受,是对烈士献血的玷污,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任……
我看过《南京!南京!》
看过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详细史料
我听过苍颜白首的幸运者口中真实的故事
听过声音戛然而止和瞬间迸发而出的嚎哭
我相信,有一些人和我一样,把历史放在心里,化作一种警醒的动力,而不是挂在嘴上像一个虔诚的传教士口说布道,让身边每一个人都铭记那段历史。
我做不到,
只是因为
承受不了
灾难一次次的降临。
用沉默来铭记,才能不被苦难所吞没,不被历史所撕碎,不被现实所隔绝。更重要的是,才能有力量去前进,让历史不再重演。
熊培云在《西风东土》中写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恨:一种恨是有仇必报,另一种恨是明辨是非。我的属于后一种。”
我也是。
这篇思辨,不表达任何具体的观点,我只想说这本30万字的史书一定要慢慢读下去,深深地读进去。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