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教研】铸牢民族共同体 扎实教研谋发展记初一年级组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与赤峰市部分蒙古族跟岗教师联合教研活动
发布于 2021-04-22 10:56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点击上方蓝字
松山四中教导工作
轻负优质 提升素养
本次教研为学校期初安排的政史学科的课堂观察与研讨的常规教研活动,又恰逢赤峰市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统编道德与法治和历史教师培训班的8位老师入校跟岗。机缘巧合,我们的两项活动合二为一、整体推进,为我校两门学科教师教材分析能力提升和课堂教学改进带来了莫大的促进动力。
本次教研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围绕学习共同体理念,开放所有课堂,教研活动开展从课堂教学中的小问题着手,集中教师团队智慧力量,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推进课堂改进实效。具体以课堂观察为抓手,发挥学共体作用,促学科课堂教学改进,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初一年级各学科教师的整体课堂教学水平。
教师风采
刘建老师授课
连儒军老师授课
王彩华老师授课
姚伟艳老师授课
甄吉庆老师授课
韩丽红老师授课
王淑磊老师授课
刘彦春老师授课
课堂实况
学校项广英副校长和蒙古族跟岗教师全程参与。
研讨交流
人间四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们的老师们通过课前精研的集体备课和课堂同课异构的展示,各有特点,风格不一。研讨交流记录如下:
平等交流
真实反馈
4月16日上午第二、三节课,所有参与教师,齐聚博雅楼一楼党员活动室,进行了课堂观察后的交流研讨。
会议由姚伟艳老师组织主持,首先由道德与法治备课组长刘建老师和历史备课组长韩丽红老师,分别带领老师们依次做了个人课堂的自我陈述和反思,讲了观察到问题和收获,提出自己的困惑。现整理时将共同认可的优点略过,摘记几点老师们的思考问题。
反思的问题
讲得多、练得少。仍需转变观念,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不束缚学生思维,不凡事包办代劳。
对于课前学生的预设和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能力需要提升。
课堂授课语言不可太过随意,要精心设计,不仅要利落干练,还要风趣幽默,师生关系亲密和谐,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对所学感兴趣,课堂的参与性强,学习热情高,以提高学习效率。
每次听课都有收获,听课是最好的备课学习。听完别人的课,自己对本课的知识体系会更加明确,上课思路会更加清晰,以后要多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多听,多学,多思考。
板书不能没有,也不能随意。它不仅是教师扎实基本功的体现,还是本节课动态生成的微型教案,不仅要规范清晰实用,还要美观大方,使本节课重难点一目了然。
课堂教学要充满激情,步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注意设计相应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解题思路和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问题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领时必要的深度思考问题要有。
使用课外材料资源要注意。不仅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还要用好挖透,达到我们选材的目的。
对于难点问题分析,该讲就讲,分析透彻,教师的归纳、总结、提升都见真功夫,课堂不做夹生饭。
多鼓励学生,不仅让学生敢说、能说,还要培养他们用学科专业术语表达观点。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合作与汇报的指导。
对教材的分析和整合能力非常重要,设计问题链,进行模块教学,做智慧的研究型教师。
总结
本次活动中我们与几位蒙古族跟岗教师,一起互相交流、切磋对学科和课堂的理解,通过共同教研、相互交融,达到共同提高。这次活动促使我们所有参与者都在努力深入挖掘教材,组织进行了学科组内的深度教研。以此为契机,总结几点:
一、提高意识
1.价值意识。作为统编教材的授课教师,我们两个学科兼具思想性、人文性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好铸魂育人工作。需要自我提升政治高度,强化价值引领,弘扬家国情怀。能聚焦社会热点和历史材料,讲好中国故事。更要面向社会实践,导行、引领公共参与。教师的崇真务实作风会影响到学生,不仅知识层面,更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2.学习意识。人文学科教学,更需要我们日常积累专业素材,扩大阅读范围,善于观察、社会、国家、国际发展,洞见学科前沿动态,积极思考,勤于动笔,所学有所用,真正提升自身课堂授课和专业表达能力。
3.逻辑意识。对教材的梳理越深入,越能精准把握教材内蕴含的丰富教学资源,细节,把握重难点,将教材梳理的丝丝入扣。更利于提炼关键点,整合繁杂凌乱的知识点。注重方法,化难为易,必须学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4.问题意识。改进自身教学生活的审思。好课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深入思考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有效问题。尤其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问题,是我们教师最好的自我反思资源。问题的出现不一定是在学生身上。我们要抓住教育契机,对错误问题针对性纠正,利于师生都加深印象,强化认识。
5.实证意识。课外资料的筛选尤其需要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热点新闻,选取主流媒体资源。历史学科史料应用,要选取有权威出处,以史为证、以史为鉴、以史照今、以史凝理的资料。选材能力需要不断加强和提升。
6.主体意识。以学生为主体不是口号,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备课时就要紧扣学生需要,多备学生活动的设计。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表达和践行。备课、上课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学生。比如我们花尽心思进行的情境创设,目的不仅仅是就事论事,而是由事及理。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内化相对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直接经验、感受生活、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应用的能力。
二、激发策略
1.唤醒主体意识、催生内驱力。尊重学生人格、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相信学生。有时教师适当的示弱犯错、退居二线,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强化参与动机、引发内驱力。可以设置挑战性任务中强化;可以在老师的积极期望中强化;还可以在教师的合理(鼓励性)反馈评价中强化。方法很多,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具体学生具体应用,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满足合理要求,激活内驱力。有时学生的个人意愿是合理的,我们尽可能让他们在意志体现中得到满足,这样学生会在认可和感恩的心态中激发出对学习的内驱力;也可以在情感驱动中满足,日常多每个学生的表现,常常、关心、关爱,学生得到老师的爱,自然会激活自身学习的动力。
三、每一节课都用心“用教材教”
1.依据教材,透彻理解教材。把握住每一节课的核心知识、重要观点和基本知识点。这些是上好这节课的统帅。我们要学会把部分抽象的理论之“盐”悄无声息地融入到各种“食物”中,才能帮助学生一步步加深认识,体会和生成自己的观点,提升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
2.创新教学设计,驾驭情境之舟。经验是好事,也是坏事。固守陈旧传统是不能适应现在的学生和教学的。不做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教学设计思考是行不通的。创新教学情境和活动,备课中设计的激趣、巧问都至关重要。不仅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更要体现知识的层级性和学生思维发展的渐进性。需要教师用心下功夫在备课中备学生,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方案,选取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
3.热爱学科教材,修炼基本功力。通读、深挖深研,逻辑框架弄通吃透。教材是我们备课上课的主要抓手,粗略的凭既往经验应用是不到位的。知识的建构都在教材中,我们能否把握准确,形成基本的理论和思想的基础支撑。是否能够引领学生明确学科特点,把握教材立意,根植知识框架,形成学科素养。这些都需要教师多付出时间和经历,抛去旧有经验,创造性的去读教材,用心去做教材研究。
最美四月,春暖花开。活动如火,炽烈燃烧着我们每一个参与者的脑细胞。篇幅短小,问题很多,需要做的反思和改进更多。我们一直谦逊努力的在工作,期盼我们的思考和付出,能换来学生的真正成长。
草木蔓发,青山可望。活动中我们与8位蒙古族跟岗教师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盼来日,我们还能共同在教育的这片热土上,鲜衣怒马,驰骋草原。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