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医院感染护理学(1-2章)考点

发布于 2021-05-08 23:36 ,所属分类:护师学习资料

42

第一章 绪论(2 个)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 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己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或非生物性因子剌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剌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 48 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2.医院感染的分类与防治★★★

(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好预防。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难预防。


第二章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8 个)

1.正常菌群的分布与作用★★

(1)包括停留在机体中的常居菌(正常菌群)和暂居菌(过路菌)。正常菌群绝大部分是厌氧菌。

(2)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五个)

1)营养作用:如维生素 B2、叶酸、泛酸及维生素 K。

2)免疫调节作用。

3)定植抵抗力作用。

4)生物屏障作用。

5)其他作用: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等还有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等作用。


2.原位菌群失调★★

(1)一度失调:正常菌群结构和数量发生暂时性的变动,失调的因素被消除后,正常菌群可自然恢复,可逆性。

(2)二度失调:正常菌群结构、比例失调呈相持状态;菌群内由生理波动转变为病理波动。不可逆性。表现:慢性腹泻(肠炎)、肠功能紊乱及慢性咽喉炎、口腔炎、阴道炎。

(3)三度失调(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广谱抗菌药大量应用使大部分正常菌群消失,代之以暂居菌或外袭菌,并大量繁殖成为该部位的优势菌。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是三度失调的优势菌。表现:急性重病症状,如难辨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3.移位菌群失调★★

又称定位转移或易位,多与不适当地使用抗菌药物有关。转移方向:

(1)横向转移:如从下消化道向上消化道转移,从上呼吸道向下呼吸道转移。

(2)纵向转移:如从皮肤及黏膜表层向深层转移。

(3)肠腔向腹腔转移。

(4)经血循环或淋巴循环向远处转移。


4.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特点★★★

(1)大部分为人体正常菌群的转移菌或条件致病菌。

(2)常为多重耐药菌株,对抗生素有较强和较广的耐药性:同一种细菌在医院外和医院内分离的菌株有不同的耐药性,并且后者的耐药性较前者更强、更广。抗生素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推动力。

(3)常侵犯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


5.金黄色葡萄球菌★★

概述:革兰阳性球菌,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是主要致病菌。分布部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和动物的皮肤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15%的人群慢性携带致病性金葡菌。传播途径:可通过污染的手导致人间传播。感染部位:可引起全身各系统感染性疾病。其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感染所占比例增加,越来越受到重视。


6.铜绿假单胞菌★★

概述:革兰阴性杆菌、非发酵菌、假单胞菌属。

分布部位:广泛分布于医院的各种潮湿地方、物品上,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其他细菌更强。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可来自环境污染,如医疗用品、医务人员的手、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患者自身内源性感染等。

感染部位:可引起皮肤与软组织、伤口、泌尿道等部位的感染。


7.大肠埃希菌★★

概述:革兰阴性杆菌,条件致病菌。

分布部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

传播途径:通过患者之间或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接触或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如尿管置入、静脉置管)等引起感染。

感染部位:常引起泌尿道、腹腔、胆道、血液等部位感染。


8.肺炎克雷伯杆菌★★

概述:革兰阴性杆菌。

分布部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是 ICU 常见条件致病菌。

传播途径: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感染部位: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及血液的感染。

如需购课联系下方老师享受以下优惠

18092558883王老师

13022940553陈老师

13022945980邹老师


(同步)



长期招聘招生兼职代理,有意者可以电话咨询或来校洽谈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