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

发布于 2021-03-24 07:51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我爱你,汉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激情导入。

 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有人说,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记载着我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风格。让我们继续研究汉字,走进汉字的缤纷世界吧!

二、自读理解。

1.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教科书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

2.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活动建议”。

看了活动建议后有什么收获?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搜集古今中外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搜集书法作品,学会欣赏书法作品。

3.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三、制订计划。

 学生按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的专题和研究的具体目标。小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

1.了解汉字历史:搜集资料了解汉字的演变,汇总成表格的形式;搜集有关汉字历史的趣事或笑话。

2.调查社会用字:

在大街、家里、校园、同学的作业本上等处寻找、拍摄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学会分析问题,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3.搜集书法作品:

从报纸、杂志、字帖上寻找名家的优秀书法作品,寻找身边老师、同学的优秀书法作品。

4.完成小组活动计划的制订。

小组活动计划

组长:    

组员: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活动过程:    

展示方法:    

分工:    

四、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应完整、合理、科学,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4.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形成研究性报告。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分小组拟订了活动计划,课后大家可以根据计划查找相关的资料。

六、作业设计。

 各小组根据活动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以及资料的查找、搜集、整理工作。

- 第二课时 -

一、导入新课。

1.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交流感想收获,进行了综合性学习。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关于汉字的综合性学习。

2.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让我们一同学习教科书第48~50页的“阅读材料”,深入了解汉字的相关知识吧。

二、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1.首先,让我们读一读“阅读材料”,具体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2.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想一想这几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2)除了上述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知识?

(3)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关于《汉字字体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汉字演变的规律。

①教师点拨: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总结:甲骨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金文又叫铜器铭文,盛行于商周时期;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推行的统一字体;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汉代;楷书产生于魏晋以后,南北朝之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沿用到今天。)

②教师点拨:从这些演变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从以上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2)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关于《书法欣赏》:学生仔细观察三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①教师点拨:讲讲欣赏书法的一些方法。

先整体感知,如气势、神采、章法等。再细微观察,如用笔、用墨,字的点画、结构、线条等。

南朝智永楷书《千字文》(局部)的字形以方为基础,浑圆为主,结构端庄;用笔上,笔锋多变,画外取势,楷形草意。

唐代怀素草书《千字文》(局部)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唐代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局部)笔笔相连,转折自如,气势贯通,疏密适度,清秀挺拔,飘洒有致。

②学生再次欣赏作品,作评价。

(4)关于《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学生齐读,并说说对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的理解。

①教师点拨: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②拓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和实施时间。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三、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1.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2.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研究报告,深入了解文字现状。

- 第三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了解了汉字的过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研究报告,了解一下汉字的现状吧。

二、学习“阅读材料5”——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学生自由读一读,结合自己的姓氏谈谈对姓氏的了解。

(1)教师引导:这是一篇调查研究报告,让我们认真读一读,体会研究性报告的写法。

(2)学生自主读,了解报告内容。

(3)学生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步骤。

(4)读了这篇调查研究报告,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2.教师点拨总结。

(1)研究报告由几部分组成?

(由四部分组成: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2)我国的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3)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解决疑问,还能学到知识,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研究,学写报告。

1.搜集资料,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成一份研究性报告。

2.小组讨论,确定研究课题。

3.按照研究报告的步骤尝试对自己之前研究的内容撰写研究报告。

4.完善修改,展示交流。

示例: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街头不规范用字现象非常普遍,商店招牌、街头广告、社区标语等常出现不规范用字。这些街头不规范用字影响了市容,对文化传播产生了不利影响,急需治理,以净化我国的语言文字环境。

二、研究方法。

 1.走上街头,寻找街头不规范用字现象,记下或拍摄下来。

2.查阅书籍。到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在语言类或文化类书柜,查找有关街头不规范用字的书籍,并记录下来。

3.网络搜索。在网上查找一些有关街头不规范用字的图片等资料,并整理汇总。

三、调查研究情况及资料整理。

我们一共调查了70家商店的招牌,有9家出现了不规范用字问题。例如,一家餐厅将“凌晨”错写成了“零晨”,一则招工广告将“家庭”写成了“家廷”,一家洗车店把“洗车打蜡”写成了“洗车打腊”,一家服务公司把“安装下水管道”写成了“按装下水管道”,一家快餐店甚至把“大排档”写成了“大排挡”。

通过查找书籍和网络搜索,我们发现一些街头广告中,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例如,将“打折”的“折”写成“拆”,“啤酒”的“酒”写成“洒”,“寻人启事”的“事”写成“示”,“停车收费”写成“仃车收费”。

四、研究结论。

1.街头错别字出现的原因:

(1)同音字产生混淆,如“再”和“在”、“以”和“已”、“报”和“抱”、“坐”和“座”、“象”和“像”、“凌”和“零”、“腊”和“蜡”、“具”和“俱”等。

(2)形近字产生混淆,如“喝”和“渴”、“按”和“安”、“挡”和“档”等。

(3)写字人文化水平比较低,使用汉字很随意,如“停车”和“仃车”。

(4)字义分析错误,如“和”和“合”、“像”“象”和“相”等。

2.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以下建议:

(1)成立“消灭不规范用字”志愿者活动小组,定期走上街头,讲解街头错别字的危害。

(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

(3)建议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整治措施。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努力,消灭街头错别字,净化我国的语言文字环境!

四、总结评价。

1.填写评价量表。

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表

被评价人:

他评人:

评价标准

自评等级

他评等级


优秀

进步大

需努力

优秀

进步大

需努力

团结协作精神







发现、解决

问题能力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