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笔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03 第一章简答题及备考须知 /必背诗文3~4
发布于 2021-05-21 11:05 ,所属分类:自考学习资料
图 表
第一章 先秦部分
第一节 《诗经》
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氓》中男女主人公形象【1007、1304、1510、1604】★★★★★
(试析《氓》诗是怎样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1007】;试分析《氓》中“氓”与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1304】;联系作品,试分析《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1604】)
(1)女主人公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变化而逐步展现。婚前 纯洁天真、热情洋溢,对男方一往情深。婚后辛勤操劳而毫无怨言。男方变心后看透负心者的本性, 坚决和他决裂,表现出 坚强与刚毅一面。
(2)“氓”的性格:欺骗与虚伪、以怨报德,其性格在与女主人公的对比中得到显现。
简要分析《氓》中的对比手法【1610】
(1)男女对比:女子 善良、忠贞;男子 虚伪、卑鄙。
(2)女子婚前婚后对比:婚前 纯洁天真、热情洋溢,对男方一往情深;婚后辛勤操劳而毫无怨言,到男方变心后看透负心者的本性, 坚决和他决裂,表现出其坚强与刚毅的一面。
简析《氓》中比兴手法的运用【0707、1410、1804】★★★★
(《诗经·氓》中有两章开头用桑叶起兴,简说比兴的含义及其效果【0707】;简述《氓》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及其喻义【1410】)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起兴的两章,比喻两人 从情爱之深到由于男子负心,爱情失去光泽;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 女子不能沉溺于情爱之中;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反比 男子坏到极点,简直无所约束。
(4)比喻生动形象,寓意发人深省。
简析《蒹葭》描写景物虚实相生的特点与作用【1404】★
(1)诗中虚实相生, 秋景、秋水,为眼前实景,溯回、溯游的追索,已经虚化,至于“ 所谓伊人” ” ,若有若无,则完全是一种心理幻景。
(2)虚虚实实的意象,构成了朦胧而优美的意境,生动地表现了痴情者诚挚的情意与追求。
简析《蒹葭》一诗重章叠句结构形式的艺术效果【0504】★
(1)全章共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一唱三叹 , 层层递进 , 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
(2)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萋萋”到“采采”,
声请转向低沉, 凄婉之情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 , 说明主人公始终在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 深情求之。伊人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愈来愈清晰,却 可望而不可即。
第二节 《左传》
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形象【1410】★
(1) 有计谋、城府深。
(2)如对共叔段、姜氏采取了 欲搞故纵、后发制人的策略。
(3) 狠毒、不留情面,如对付共叔段、置姜氏于城颖,并发誓不相见等。
(4) 虚伪,如隧而相见的情节等。
第三节 《国语》
《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是如何对厉王进行劝谏的?【1710】★
(1)邵公先 以治水作比喻,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揭示对待人民言论的两种态度。
(2)再列举古代各阶层人士进谏的情况, 说明君王听政,必须听取民众意见。
(3)然后通过比喻说明民众的议论正是执政者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4)最后归纳出言路不可堵的结论。
第四节 《战国策》
简析《鲁仲连义不帝秦》中鲁仲连批驳辛垣衍的过程。【1504、1610】★★★
(试述《鲁仲连义不帝秦》一文中,鲁仲连是如何批驳辛垣衍的【1610】)
首先,用周天子的作威作福反衬强秦为帝的可怕,然后用纣王烹鬼侯、 鄂侯反衬秦帝的残暴。
其次,用 邹、鲁尚知对抗来激发辛垣衍的正义感。
最后,归结到如果投降秦国,将失去自身的一切利益。
简述《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一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1104】★
(1)苏秦潦倒时和得势后,家人的表现 “ 前踞而后卑” ”,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这从侧面烘托了苏秦形象,这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促使他不惜一切求取功名利禄。
(3)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崇尚富贵、亲情淡漠的世态炎凉。
简析《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苏秦的性格特征【1107】★
(1)他 没有一定的政治主张,合纵连横的游说,不过是获得“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的一种手段;
(2)苏秦学识渊博,能言善辩, 长于出谋划策,这是游说诸侯的本钱;
(3)同时他刻苦学习,反复揣摩, 不仅通晓学问,还要把握游说技巧。
第五节 《论语》
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侍坐》中孔子以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人物的性格【0807、1504、1704】★★★★
(论述《侍坐》中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特征【0807】;联系作品,分析《侍坐》中孔子四位弟子的形象【1704】)
(1)孔子:和蔼可亲、平等待人、循循善诱。
(2)子路:志向远大,直爽豪放,相当自负。
(3)冉有、公西华:小心谨慎,格外谦虚。
(4)曾皙:淡泊洒脱, 但又好学勤问。
(5)文章通过人物的言语、神态、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第六节 孟子
简要分析《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1510】★
(1)孟子根据齐宣王心理,先肯定他有实行仁政的仁慈之心。
(2)然后指出其现在的做法无法达到目的,强调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到人民拥护。最后提出仁政的具体内容,宣扬自己的主张。
(3)整个过程 因势利导,始终掌握主动。
写出《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三个比喻,说明所包含的道理【1704】★
(1)“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王之不王” 是不为而非不能;
(2)用“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比喻 “ 不能 ” 与 “ 不为 ” 的区别;
(3)用“缘木求鱼”比喻以武力手段称霸的荒谬。
第九节 荀子
简析荀子《劝学篇》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0604】★
(1)文中 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2)文中引《诗经》语句证明自己的论点。这种引用都在一段结束的推理处,即所谓引成词以明理,后来称之为引经据典,称为论文写作中流行的一种方式。
《劝学》一文运用比喻有何特点?【1007、1604】★★
(举例说明比喻这一艺术手法在《劝学》中的作用【1007】)
(1)全文比喻繁多, 共有747个。
(2)有的借 自然现象为喻,如水与冰等;有的借 劳动创造为喻,如木作轮等;有的以人们的经验为喻,如登高而招等。
(3)这些比喻 形象性强,便于理解,也增强了说服力。
第十节 屈原
试析《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0907、1710】★★
(简述《离骚》一诗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0907】)
(1)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抒发强烈的主观情感。诗人抱有 “ 美政理想”,在现实斗争中惨遭失败,转而在想象中继续追求,终归于失败。后又设想离开祖国,但最终不忍离去通过这一历程,集中描摹了他受到党人排挤而产生的“四种忧愤”, 表现了屈原崇高的人格和深沉的爱国精神,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2) 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采用大量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在现实斗争失败后,他在想象中向大舜陈词,上求天帝,下索神女,命灵氛占卜,巫咸降神,并幻想去国远游最后在太空中看到故乡而止步,中间穿插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呈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3) 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人 用佩带香草表示博采众长,吸收营养,提高自己的才干把治国之道比喻为道路;用种植香草象征广泛培植人才;人才的蜕化变质则说是众芳芜秽。这一“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发展了 《 诗经 》 中广泛运用的比兴,是艺术表现手法的推进。
必背 诗文 20 篇
03 孟浩然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04 王维《 观猎》
03 孟浩然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作者简介
孟浩然(公元689年~740年),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创作背景
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04 王维
《 观猎》
【原文】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译文】
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声和着强风一起呼啸!将军和士兵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近郊。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方;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静悄悄。
作者简介
王维(公元701年-761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一,累官至给事中。安史乱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兼通音乐,工书画。存诗约四百首,有《王右丞集》。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前期的作品,是一首写将军打猎的诗。
赏析
《观猎》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纵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所有这些手法,又都能巧妙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
我的gongzhong号【远处的一双眼睛】一起遨游缤纷的宇宙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