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科历史题材作文分析预测
发布于 2021-05-23 22:44 ,所属分类:历史考试学习资料
2021年高考语文科历史题材作文分析预测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给了一段历史材料,分析材料后,完成一项任务,即写一篇发言稿。本人认为这个题材的作文考查或许具有连续性,也许会继续出现在2021年的高考某套试卷中。
原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笔者深入思考,认为历史题材作文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一、契合教育部2017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语文的四大素养之“思辨性思维提升与训练”“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两条。
二、契合新教材。对于高中生的能力考查要求,跟新教材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以及“中华文明之光”“使命与抱负”“责任与担当”三个人文主题以及写作“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写演讲稿”“学会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考查高度一致。
涉及到的教材课文有:
必修下第1单元,学习任务群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语文素养涉及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思考经典的现代意义,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写作任务是“写议论性文章,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共《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五篇课文。
必修下第5单元,学习任务群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语文素养涉及人文主题是“使命与抱负”(社会,学习观察社会生活),写作任务是“进一步学习演讲稿的写作,准确、充分地发表见解,阐发主张,表达立场,抒发情感”。共《谏逐客书》《与妻书》两篇课文。
必修下第8单元,学习任务群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会知人论世,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语文素养涉及人文主题是“责任与担当”(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爱民的情怀,讲责任,敢担当,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恪守正确价值观,写作任务是“写作议论性文章,学会论证自己的观点”。共《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六国论》三篇课文。
三、考查学生的多层能力。
一道历史材料作文题可以让考生尽显自己的语文能力层级,孰优孰劣,四个层级看分明。
第一层级:阅读理解的能力。历史材料作文题往往会选用学生学习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浅近故事,要求
考生通过阅读史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不仅要透彻地理解史料,而且能够分清哪些历史材料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主观见解;同时对历史材料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辨别信息、发掘信息、提炼信息、归纳信息。
第二层级:辩证思维的能力。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客观准确地分析历史问题,并联系现实,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以致用,有效拓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第三层级:考察人文素养的能力。这些历史题材中蕴含着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与智慧,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领略传统智慧,培养理性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材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之光,对这些中华文明如何看待、辨识并继承,对一个华夏学子来说是应该深思慎取的。
第四层级: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文章是经世致用的,文以载道,学以致用,可以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学科的作用。要求写作常见的书信、讲演稿、发言稿最普通最常用的应用文。如何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如何认识历史,认识生活,并用历史指导现实生活,这个是中学生亟需掌握的课题。
一线教学老师们敢于预测,新学年的各地的模拟考试作文,也出现了一些模拟题目。要求很相似,同时也有了创新思维。
(一)2021年佛山一模试题(3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大军南下,逐刘备,进逼东吴。东吴方面分化为主降派和主战派,主战派主张联刘抗曹。刘备也有联吴抗曹之心,派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诸葛亮先用激将法,后分析时局,孙权听后心动。都督周瑜力主抗曹,并指出了曹军的不利因素,最后孙权斫案立誓,联刘抗曹。
在广佛中学“鉴古知今”的主题读书会上,大家围绕这个故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面对强敌,孙权、诸葛亮、周瑜均有出彩的表现,谁才是你最欣赏的人呢?请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本作文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本作文由材料、引导语、要求三部分构成。材料叙述了孙权、诸葛亮、周瑜三人在孙刘联合抗曹中的表现。引导语限定了作文具体任务:作者、场景、内容、体式。作者是广佛中学的学生,场景是“鉴古知今”的主题读书会,内容是对最欣赏的人的认识和思考,认识即对历史人物的理解,思考即延展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体式是发言稿。具体解析如下:
根据“最”字,必须明确回答,选择一个历史人物作为写作对象,但也必须对另外两人做出简要评析。
为什么值得欣赏?要分析“欣赏的理由”,即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强敌入侵时,孙权、诸葛亮和周瑜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优秀品质:
孙权能察纳雅言;有决断能力,采取了合作制敌的正确策略;诸葛亮既有口才,采用激将法进行劝说;对时局做了准确分析,有智谋;周瑜作为武将,有勇,不畏强敌;有谋,冷静分析了曹军的不利因素。
情境任务:
读书会,意味着分享读书的收获。
读书会的主题是“鉴古知今”。“鉴古知今”的意思是了解过去并把它作为今天的借鉴。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学生在作文时必须分析历史人物的品格以及这种品格对当今社会、国家、集体、个人的意义。
我最欣赏的人,意味着要联系自身实际来谈。注意:我的身份是广佛中学的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作文时必须结合个人实际,谈从历史人物身上学习的精神、品格等,以更好地报效祖国。
文体任务:广佛中学“鉴古知今”的主题读书会发言稿。
(二)2021年云南省高考语文作文考前模拟题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房玄龄,一个是杜如晦。据《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记载,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做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做决断,所以叫作“房谋杜断”,在这两人的辅佐下,李世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
明君良相,历史佳话。班级举行“以史为鉴”读书会,李世民、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你对他们的哪一点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材料情景与2020年全国一卷高考真题相似。材料提到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房谋杜断”。需要我们选择李世民、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中自己最欣赏的人来写发言稿。历史上唐太宗对房玄龄十分信任,把用人大权完全交给他。房玄龄根据唐太宗“量才授职”“任官惟贤”“务省官员”的原则,对所有中央官员重新进行了审核优选,最后只留下精干人员共460员。他和杜如晦配合得最好,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判断,史称“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房玄龄常常和唐太宗预先作出谋划,等待杜如晦作出判断,用房玄龄的话说:“非如晦莫能筹之”,结果如晦来时,往往都能和房玄龄的主张默契。所以史家说:“房知杜能断大事,杜知房善建嘉谋”,彼此相辅相成。欣赏房玄龄,主要是因为他善于出谋划策,有谋略,但处理问题不够果断。欣赏杜如晦,主要在于他善断,坚决。欣赏唐太宗,主要是在于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属于“伯乐”。不管选择谁,都要做到论证充分,有理有据。
发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1.我欣赏充满智慧的房玄龄;
2.我欣赏善断坚决的杜如晦;
3.我欣赏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的唐太宗。
下面展示两则训练题目。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时,诸葛亮率蜀国大军北伐魏国,司马懿认定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必定不足,故闭城休战。
诸葛亮多次设计引诱,甚至派人送去一件女人衣裳侮辱逼战,司马懿依然按兵不动,强压怒火稳住军心。
相持数月后,诸葛亮不幸病逝军中,蜀军群龙无首悄悄退兵,司马懿不战而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从材料上看,司马懿因为忍才取得了胜利,所以学会忍耐就是审题的关键。但写作时不能仅仅是表达要控制情绪,或要把握时机,可要知己知彼,必须与获得成功联系在一起,才合乎材料的整体义。
参考立意:
1.从整体看,控制情绪与获得成功(或,调正心态,学会忍耐,学会自制);
2.从局部看(相持数月后……)把握时机与获得成功;
3.从局部看(司马懿认定……)知己知彼与获得成功。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时,讲述了张伯行的故事。他说:“兰考历史上出了一个有名的清官张伯行。他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为谢绝各方馈赠,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其中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我看,这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
要求: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尽小者大,甚微者著。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从“一丝一粒”中严于律己,从“一厘一毫”里勤政爱民,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官之德,不为私利所诱,不为金钱所惑,才能永葆本色,在奋斗中成就梦想。
总结:
历史材料作文题,也可以称为历史材料论文题或小论文题。作为该题型中的“新贵”,2020年的全国卷Ⅰ实现了材料型试题的一次重大突破,开辟了作文考查的新途径,预计在以后的高考中会有延伸,引得“春风”再渡“玉门关”。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