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课标II卷)
发布于 2021-06-05 15:18 ,所属分类:中高考押题学习资料
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课标II卷)
生 物
本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可靠飞沫传播,说明病毒可独立进行代谢
B.创可贴“透气”是为了保证伤口组织细胞有氧呼吸
C.二孩政策是为了调控我国人口性别比例
D.煮鸡蛋时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但鸡蛋的营养价值不变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膜功能主要由磷脂分子承担,遗传信息主要由DNA储存
B.抗体、甲状腺激素、DNA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
C.利用双缩脲试剂可以将生长激素、生长素区分开
D.细胞骨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能维持细胞形态
3.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友病和先天性愚型都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大肠杆菌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但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饮用大量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后尿液量会增加
B.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产热量
C.静脉注射250mL生理盐水后,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外液
D.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有关细胞的免疫效应
5.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B.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减小
6.下列育种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通常选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进行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过程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
C.多倍体植物一般茎杆粗壮,果实较大,营养丰富
D.西瓜的四倍体植株接受二倍体植株花粉得到的果实为三倍体无子西瓜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7.(本题8分)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婴儿出生72小时后会采血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等疾病的筛查。
①如果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惠儿在服用甲状腺激素时需根据体重确定药物剂量,不能过量服用,这是因为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人体不能合成苯丙氨酸,但能合成酪氨酸。苯丙酮尿症病因是患者体细胞中缺少使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的酶,使苯丙氨酸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以下治疗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A.无苯丙氨酸饮食,保证没有苯丙氨酸的摄入;B.低苯丙氨酸饮食,饮食中还需适量补充酪氨酸)。
(2)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这是因为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该中枢位于________。此外,新生儿体表相对表面积相对于成年人___________,皮下脂肪较薄,散热比成人快;人体内脂肪的功能有________。
8.(本题12分)下图甲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图乙实线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种鱼净补充量(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虚线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捕捞强度下这种鱼收获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原因是___________。蚕粪中的碳元素以___________形式流向鱼。
(2)当种群密度为K/2时,在Ⅳ所示捕捞强度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若要获得该鱼最大的持续产量,应维持的捕捞强度为图中的曲线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没有明显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决定鱼种群净补充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含有的总能量_______(填是或不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题10分)大豆的子叶有深绿、浅绿和黄色三种颜色,由A (a)和B (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将子叶深绿植株(AAbb)与子叶浅绿椬株(aaBB)杂交,F1全为子叶深绿植株,自交后代F2中,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12:3:1。
(1)该大豆植物子叶颜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定律。某因型为AaBb的植株子叶颜色为_______,子叶为黄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
(2)若表现型为子叶深绿和子叶浅绿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2: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
(3)为鉴定一子叶深绿大豆植株的基因型,将该植株与子叶黄色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现为子叶深绿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种。
②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确定待测子叶深绿亲本基因型的三种情况为_______。
③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其比例,尚不能确定待测子叶深绿亲本基因型。若子二代中,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的比及例为_______,则待测子叶深绿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10.(本题9分)柳树为常见的阳生植物,绿萝为常见的阴生植物,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一般大于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分布于绿萝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的______________过程。
(2)实验过程中,给柳树浇灌H218O,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经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绿萝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柳树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3)若将柳树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遮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除第一阶段有少量ATP生成外,第二阶段并没有ATP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几丁质是构成植物病原真菌和昆虫外骨骼的组分,高等动植物和人类体内不含几丁质。某些微生物能合成几丁质酶(胞外酶),将几丁质降解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科研人员通过微生物培养获得几丁质酶,用于生物防治。回答下列问题。
(l)几丁质酶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优势是____。
(2)欲筛选几丁质酶高产菌株,应在培养基中加入几丁质,为微生物提供____。菌株接种前对培养基灭菌,杀死培养基内外_______。菌株筛选成功后,可将培养的菌液与灭菌后的___混合,在-20℃长期保存。
(3)将筛选出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30℃恒温振荡培养至几丁质降解完全,得到几丁质酶发酵液,将其离心,保留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获得粗酶样品;在胶体几丁质固体培养基上打孔,将粗酶样品加入孔内,恒温静置8h,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可判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SDS -___法进行几丁质酶样品纯度检测,加入SDS的目的是____。
12.[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奶牛,要加速转基因奶牛的繁育,可以对此转基因奶牛进行克隆(如下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细胞培养时,要对取自转基因奶牛的组织细胞进行分散处理,形成单个细胞,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____________酶处理。
(2)在进行原代培养时,细胞增殖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此外,细胞增殖还表现出______________和接触抑制等特点。
(3)将重组细胞在培养液中培养成的重组胚胎移入受体母牛后,该母牛就会生出与供体奶牛遗传物质相同的犊牛,但也不是100%的复制,原因最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动物细胞工程中涉及的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基因奶牛的克隆成功,说明了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全能性。
参考答案
1.D
【分析】
1、病毒营寄生生活,其代谢和增殖均需在寄主细胞中进行。
2、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3、“全面二孩”的措施,是国家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实国情,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完善和调整。
4、蛋白质变性后其空间结构变得松散伸展,肽键暴露,更易被蛋白酶作用,因此变性后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
【详解】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增殖和代谢离不开细胞,A错误;
B、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抑制伤口处厌氧菌的生存和繁殖,B错误;
C、“全面二孩”的措施,旨在调节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C错误;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但不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变性后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需要辨析的知识是: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等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但肽键并未断裂。变性的蛋白质有利于蛋白水解酶对其催化水解,营养价值不会发生改变。
2.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分子和细胞,涉及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骨架和生物大分子等化合物,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详解】
细胞膜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承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错误.
抗体、DNA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B错误.
利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生长激素是蛋白质,生长素不是蛋白质,所以可以区分开,C正确.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形成的网状结构,D错误.
【点睛】
细胞膜的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长素是吲哚乙酸。
3.B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生物的变异等知识点,回忆和梳理相关知识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旨在考查考生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A.血友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产生了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C错误;
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B。
4.A
【分析】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在这三种调节方式作用下,人体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但人体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详解】
人一次性饮用大量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细胞不能对过多的葡萄糖进行存储、利用和转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尿液量增加,A正确;在寒冷环境下机体的体温仍处于37℃左右,机体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B错误;静脉注射250mL生理盐水,大量进入血浆中,但不会改变细胞内外液体的渗透压,细胞内液Na+的量远与细胞外液Na+的量变化不大,C错误;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加强了体液的免疫效应,D错误。
【点睛】
不论内外环境如何,只要机体的温度维持在正常水平,则机体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但会在机体改变环境后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由神经-体液共同参与的体温调节过程。
5.B
【分析】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详解】
A、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A正确;
B、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有关,B错误;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
D、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减小,D正确。
故选B。
6.D
【解析】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在有丝分裂旺盛的部位进行,所以植物通常选择萌发的种子活幼苗进行实验,A正确。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先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然后用秋水仙素对单倍体幼苗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让其成为可育的二倍体植株,B正确。多倍体植物一般茎秆粗壮、果实较大且营养丰富,C正确。西瓜的四倍体植株接受二倍体植株花粉得到的果实为四倍体西瓜,种子是三倍体,D错误。
7.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微量高效 B 下丘脑 大 储能、绝热、缓冲和减压
【分析】
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人体中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婴儿有9种,比成人多的一种是组氨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这些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苯丙氨酸等;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人体内脂肪的功能有储能、绝热、缓冲和减压。
【详解】
(1)①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这说明甲状腺激素可以影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所以补充激素时要注意量不能过量服用。
②苯丙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是合成人体蛋白质所必须的,不能由其他物质转变而来。因此患者需要控制苯丙氨酸的摄入即低苯丙氨酸饮食,这样既能满足自身需要,又不能引起苯丙酮酸的积累。由于患者自己不能合成酪氨酸,所以还需适量补充。
(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新生儿和成年人相比体积小,相对表面积更大,所以单位时间内散热更多。人体内脂肪的功能有储能、绝热、缓冲和减压。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及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体温调节、脂肪的作用。总体上属于识记性知识,要求考生注意这方面的积累,并结合题目恰当应用这些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8.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较简单 有机物 增加 Ⅲ 在维持种群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净补充量越大,最大持续产量就越大 出生率和死亡率 不是 还包括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及生物的遗体、残骸中未被利用的能量)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或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
【分析】
1.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
(1)图甲所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由于物种数较少、营养结构比较单一,所以稳定性较弱;蚕粪为鱼的饵料,因此蚕粪中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鱼。
(2)读图2知种群密度为K/2时,该生态系统中鱼的净补充量最大。即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而在IV所示捕捞强度下,未达到最大净补充量,但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增大。在种群密度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而图中显示曲线III的捕获量与鱼的净补充量重合,即要获得该鱼最大的持续产量,应维持的捕捞强度为图中的曲线III。
(3)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种群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又知鱼种群净补充量为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因此在没有明显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决定鱼种群净补充量的因素是该鱼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总能量一部分储存在各生物体内,一部分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残留在生物的遗体、落叶中。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含有的总能量不代表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通过图示的各个环节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或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
【点睛】
熟知种群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9.基因的自由组合及分离定律子叶深绿aabbAabb和aaBb6AaBB、AaBb和Aabb3∶0∶1
【分析】
已知子叶深绿植株(AAbb)与子叶浅绿植株(aaBB)杂交,F1全为子叶深绿植株,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F2中,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12:3:1,明显为9:3:3:1的变式,说明深绿色基因型为AB或者Abb,浅绿色基因型为aaB,黄色基因型为aabb;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1)根据交后代F2中,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12:3:1,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全为子叶深绿植株,基因型为AaBb;
(2)根据上述分析已知表现型为子叶深绿(AB或者Abb)和子叶浅绿(aaB_)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子叶深绿:子叶深绿:子叶黄色(aabb)=2:1:1,说明两对基因都是测交,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
(3)①已知深绿色基因型为AB或者Abb,所以深绿色的基因型有2×2+2×1=6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②该深绿色植株与子叶黄色植株杂交得F1,AABB×aabb→AaBb,全为子叶深绿;AABb×aabb→AaB,全为子叶深绿;AAbb×aabb→Aabb,全为子叶深绿;AaBB×aabb→AaBb: aaBb=1:1,子叶深绿:子叶浅绿=1:1;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1:1:1:1,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2:1:1;Aabb×aabb→Aabb:aabb=1:1,子叶深绿:子叶黄色=1:1。综上所述,可知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确定待测子叶深绿亲本基因型的三种情况为
AaBB、AaBb和Aabb。
③若待测子叶深绿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一代为Aabb,子一代自交得到Abb: aabb=3:1,即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的比例为3∶0∶1。
【点睛】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9:3:3:1的变式)。本题关键是能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推理出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合理运用假说演绎法。
10.类囊体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18O2),二氧化碳(C1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小于0 ATP的合成需要ADP、Pi、能量。植物细胞中有ADP和Pi,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少量能量释放出来,所以可以合成少量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能量释放出来,因此没有ATP生成
【分析】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两大重要的代谢活动。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可来自于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和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可用净光合作用来表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反应式如表所示。
光反应 | 暗反应 |
水的光解:H2O→H++O2+e- | CO2的固定:CO2+RuBP→三碳酸 |
ATP的合成:ADP+Pi+能量→ATP | 三碳酸的还原:三碳酸→三碳糖 |
NADPH的合成:NADP++H++能量→NADPH | RuBP的再生:三碳糖→RuBP |
能量转化:光能→电能→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 能量转化: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
【详解】
(1)叶绿素分布于真核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
(2)H218O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18O2),二氧化碳(C1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由于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大于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因此,当绿萝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柳树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
(3)将柳树密闭在无O2、遮光的环境中培养,其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少量能量释放出来,而植物细胞中有ADP和Pi,则可以合成少量ATP,但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能量释放出来,因此没有ATP生成。
【点睛】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常见的考点也是重难点,特别是对于净光合作用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和作答时,应熟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物质变化。
11.无毒、无污染 碳源、氮源 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甘油 上清液 几丁质酶活力的高低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消除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
【分析】
1、培养基的成分: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等。培养基按照用途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具有能够满足筛选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或条件,而不利于非筛选微生物的生长。而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因此采用无菌技术避免杂菌的污染,对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杀伤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2、凝胶色谱法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详解】
(1)几丁质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作用主要是降解几丁质,而几丁质是构成植物病原真菌和昆虫外骨骼的组分,且高等动植物和人类体内不含几丁质,几丁质酶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优势是无污染。
(2)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碳源、氮源、无机盐、水、适宜pH以及温度等。要筛选几丁质酶高产菌株,应在培养基中加入几丁质作为微生物营养来源,几丁质为N-乙酰葡糖胺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聚合而成的多糖,为其提供碳源和氮源。微生物的接种过程需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菌株受到污染,在菌株接种前应对培养基灭菌,杀死培养基内外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污染菌液的长期保存应隔绝空气,防止受到其他污染,通常在菌株筛选成功后,将培养的菌液与灭菌的甘油混合,在-20℃长期保存。
(3)将几丁质发酵液离心,重的菌株沉淀在底部,而粗酶样品分布于上清液;通过观察固体培养基上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确定菌株是否具有降解几丁质的酶活性,而透明圈的大小指几丁质酶活力的高低。
(4)几丁质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纯度检测采用的方法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以及分子大小等因素,为了消除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可以在凝胶中加入SDS。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以及蛋白质的纯度的鉴定方法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培养基的成分和类型,把握选择培养基的作用及其特点,能够根据题意判断该题中微生物选择的方法,识记灭菌的目的和生物防治的优点,理解蛋白质纯度的鉴定方法和原理,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12.胰蛋白酶 有丝分裂 贴壁生长 生物性状受细胞核基因和质基因的共同控制 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分裂能力强,且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体细胞的细胞核
【分析】
图示为转基因克隆奶牛的培育过程,该过程采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体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
【详解】
(1)动物细胞培养时,常用胰蛋白酶处动物组织,以分散成单个细胞。
(2)在进行原代培养时,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此外,细胞增殖还表现出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等特点.(3)图中犊牛并非是对体细胞核供体母牛100%的复制,其主要原因是犊牛的细胞质来自卵母细胞,生物的性状受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其次是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4)10代以内的细胞分裂能力强,且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而10代以后的细胞遗传物质可能发生突变(或保证供体细胞正常的遗传基础),所以一般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应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5)图中所示的生物技术过程中,具体包括核移植(或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转基因奶牛的克隆成功,说明了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点睛】
本题结合转基因克隆奶牛的培育过程图解,考查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识记核移植的过程;识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学、学习使用!侵权删!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