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考研辅导 | 《阿Q正传》

发布于 2021-06-29 21:14 ,所属分类:考研学习资料大全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他的代表作《阿Q正传》也已经发表100年了。

1921年,鲁迅四十岁,从12月4日起,至1922年2月12日止,《阿Q正传》在北京《晨报附刊》分章连载,每周或隔周刊登一次,署名巴人,也就是说,鲁迅写《阿Q正传》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

早在1902年鲁迅留学日本的时候,鲁迅就曾与自己的好友许寿裳经常谈论三个相关联的问题:

(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

(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三)它的病根何在?

这三个问题放在现在依然没有人能回答,但是,鲁迅用阿Q这个形象试着给出了一个最好的答案。

1927年11月10日,茅盾曾以方璧的名义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鲁迅论》。对阿Q的精神作了总结:
【没有曾善于忘记受过的痛苦像阿Q么?你潦倒半世的深夜里有没有发过‘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的,阿Q式的自负?算了,不用多问了。总之,阿Q是‘乏’的中国人的结晶”】

在后来的研究里,大家的其实都是所谓的国民性问题,以及这个作品本身的形式问题。但是,如果要说《阿Q正传》带给中国现当代文学乃至中国革命最大的贡献,可能就在于鲁迅通过为阿Q这样一个“无名无姓”的人“立传”,思考了一个被“革命”重新打散的中国,如何去找回自己的身份认同这样的一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阿Q所代表的国民性的思考并不是鲁迅的终极目的,与其说鲁迅要思考中国人的国民性,不如说是鲁迅提出的是一个在经历了辛亥革命这样的大变动以后,中国和中国人“往哪里走”的大问题。比如作品里表现出来的阿Q的困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阿Q被王胡打败后,阿Q无可适从的站着,他不知道怎么办了。

第二件是恋爱悲剧发生之后,阿Q连生计都成了问题,只好离开了未庄。书里写到:阿Q看见熟识的酒店和馒头都走过了,他所求的不是这类东西了;他求的是什么东西,他自己不知道”。

第三件就是发生在最后,阿Q面对着无数的“看客”,他想喊些什么,比如“十八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但是,他什么也喊不出来。

他怎么就困惑了呢?我想,这也是鲁迅的困惑,鲁迅写不下去了,鲁迅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了,阿Q的这些困惑,背后其实都是鲁迅的困惑,他不知道被辛亥革命冲散后的这些中国人,在传统的政治文化秩序被打破以后,到底该信什么,到底该做什么。

有研究者曾指出来,说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还有一个人物形象是阿Q最亲密的兄弟,他就是祥子。还记得《骆驼祥子》的开头吗?——“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一个外号。”祥子和阿Q一样,他们都不是“人”,都无名无姓,祥子像骆驼一样,日复一日从事着一个单调、机械的劳作,因为一个执念,走在了一条死路和绝路上,最后和阿Q一样,都变成了“鬼”。

其实我还觉得不光是阿Q和祥子,我觉得梁三老汉好像也是一样,记得梁三老汉从三十岁开始“创业”,直到五十多岁时还是没有住上房,小说里说梁三老汉累弯了腰,颈项后面肩背上,被压起拳头大一块死肉疙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没有梁生宝这个“宝娃”,以及后来的革命话语的进入,梁三老汉会不会和祥子一样,成为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呢?

我相信是会的,我还想起《狂人日记》里的一句话“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文学评论最近刊发了很多关于《阿Q正传》的论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