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玲君 702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发巨大争议,如何评价?

发布于 2021-08-08 23:33 ,所属分类: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发巨大争议,如何评价?


01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02




02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浙江卷满文作文

生活在树上 浙江一考生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03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点评


在我几十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生涯中,这是一篇极少能碰到的考场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看第一遍,感觉不像是一个高三学生写的考场作文,然而,细读后你会发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而本届高考,用这样的方式引证各种名人名言的作文太多了。


当然,这样的文字,较易令人看不懂,所以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说明我们的阅卷老师还是能识别作文的好坏的。作文审查组老师认真细读这篇作文,一致给出高评。我们认为,把此文打成满分,不仅是给予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数,也是展现浙江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准。


然而,要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而非背诵几条名人名言就行的。而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04




我的点评


我我不认可该文给满分,不认可此篇文章作为高中学生的示范性作文。


我的点评:


01

语言晦涩、学术:这样的炫技要不得




这篇作文的语言晦涩到什么程度?读第一遍,很多句子,看不懂他在说什么。嚆矢、祓除、婞直等一堆生僻词,就是先声、消除、刚直的意思,为什么不好好说话,用一些平实的词汇?


这篇作文让我恍惚,不是在读语文作文,而是一篇学术论文。祓魅、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达达主义、符号客体……这是偏哲学学科的知识性读物,而不是语文考场的作文?


作者这是在故弄玄虚,有故意炫技的成分,就像有些人所说,这可能是一种考场战略选择,可以在数万份卷子中,让老师一眼看到不一样,印象极其深刻。


语言要学习,要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学习有生命力的东西,要从外国语言中学习有用的东西,然后和中国语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02

语句表达影响成内容、情感的理解:这样的表达要不得




网上出现了这篇作文的翻译版。这真是太具讽刺意味了。


古文,距离我们几百年以上,有着时间、空间的距离,有着语言表达方式和词汇上的不同,所以,我们需要翻译,才能看懂。


但是这篇文字,是生活在我们一个时期的当代青年写的,居然用翻译才能看懂。这说明文章中词汇、表达多有不恰当之处,造成读者阅读障碍。这让我想起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过的一句话“发誓不要老百姓看”,我觉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发誓不要给一般人看”。


高考作文,要的就是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试问,隔着这晦涩、学术的语言,怎么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情感?况且,作者纠缠在晦涩、学术的内容表达中,缺乏自己对人生真切的体验和充分的认识。


我们强调文章“文以载道”,文辞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否则,这样的文辞要来何用?




03

引用多外国的名言和事例:这样的内容不提倡




作者直接引用、间接化用的名言,有一定积累,但有堆砌之感。


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太尔、柯希莫、韦伯、维特根斯坦……贯穿全文的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尼采的事例,哪一个带有一点语文气息,哪一个带一点中国的气息。


当然,高考考场作文,不是说必须写中国人、中国事,但这学生未免对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一点不了解?或者是为了故意制造陌生感、新鲜感,有些“言必称希腊”之嫌。


满分作文具有示范性功能,难道让我们的其他高中在校学生,照着这样的文章学习吗?


总之,我个人认为,文章主题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关系,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如果没有内容的准确清晰的表达,堆积再多的陌生词汇、学术词汇有何意义?换了一件造型奇特另类的衣服,就一定保证这个人就好看吗?


写作,不是罕见物件的大拼凑。写作,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仔细想明白,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借助什么材料、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才能更好地表达内心的声音。


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人,马上删除


高考作文题分析及下水作文


郝玲君693 2020高考北京卷作文题分析及下水作文

郝玲君 689 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试题分析及下水作文

郝玲君 683 全国新高考Ⅱ卷分析及下水作文

郝玲君 680 全国Ⅱ卷作文题分析及下水作文

郝玲君 675 全国Ⅰ卷作文题分析及教师下水作文

郝玲君 674 2020年高考作文题 “最熟悉最喜欢的”和“最意外的”

郝玲君 673 2020年高考11道作文题分类解析:热点、文化、生命

郝玲君 277 2019年高考作文题“最接地气”和“最有难度”

郝玲君 280 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教师下水文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