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不考也没啥

发布于 2021-08-15 12:39 ,所属分类:大学英语学习资料



最近,算是有了正式官宣的说法了,那就是学校里不再有英文的期末考试,而且以上海为试点。

其实,这样的说法像个幽灵一样在空中飘飘荡荡好多年了。第一次听到要取消英文高考的时候,我就预感到,取消英文高考这件事只争来早与来迟。

所以,我一直没有啥情绪波动。

因为这件事情有点复杂。一方面,现有的英文教育(含校内外)确实过剩且不当,另一方面,把学不学英文看作一种大的风向标,又希望它还是存在的好。

我很小就是一个业余的英文爱好者,后来读大学也选的英文专业。

我首先想说的是,千百万自己英文不怎么样的家长把英文学习看得也太重了吧,没有必要。

实用一点讲,英文就是一个工具,你学会用老虎钳、菜刀,乃至修汽车的全部家生,好像也用不了许多时间吧。

展开去,我们的语言教育一直是值得商榷的。

一门母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主课,如果大学是文科,就还是主课,16年主课下来,效果如何?

我听到的是,几乎所有单位的中层干部都在抱怨,新分进来的大学毕业生连一份普通的报告或文案也写不好。

20年前,我在电视台。当年我们发给记者用的录像带是要打借条的。十个有九个格式写得不对。

母语如此,遑论英文。

至于校外英文补课,我是一般地反对。

我从来没听说过老上海人读了敬业中学、圣玛利亚女中、乃至圣约翰大学,还需要补习。

我学英文时,那些教我的老师大多是老早教会学校出来的,哪有什么补习的事。

几年前,为了讲一次南昌路的历史,我翻了很多资料。

一条南昌路,曾经多少人家都开私人英文补习,当然收费的。

据说电影演员陈述也在那里学过英文。

不过,老上海去补习英文的人多半不是在校学生,而是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想去洋行做买办的人们。

是工余补习,不是课余补习。打个比方,外卖小哥半夜里突然立志也想去做什么发言人,才会出钱去补习英文。

有人说,现在要出国留学啊。

出国留学么,100年前就有了呀。当时的量一点也不小。

我顺手举两个随随便便的例子吧。

当年望志路106号的主人是海归。青浦朱家角课植园主人的两个儿子也都是海归。啥稀奇。

至于大家现在眼热得不得了的所谓老法租界、以及什么武康路,老早推门进去,哪家人家没有一点海外背景。从来没人拿来凡尔赛。

另外,即便是临时抱佛脚,一般来讲,有一点英文基础的,三到六个月强度补习足够了。这个强度,首先是你自己要,肯下死功夫。

我的邻舍隔壁,小学同学,为了出国,天天坐在马桶上也背英文,几个月后,也出去了。到了那里,也活得蛮好。

1980年代,因为大量引进合资项目,缺翻译人手,我和当年的小伙伴们都只在初中上过几年英文课,几个月短训,照样上谈判桌。

当年帮我们进行英文短训的老师曾告诉我,熟练掌握1800个常用单词,日常口语对话就足够有余了。

当然,你想要讲得流利,并且想晓得政治、经济、商业、文学艺术各门类的入门词汇,以供搭讪撩妹,那就至少需要2万词汇量。

换个角度。

你看人家外国人学中文,从来不需要几年。

参加一个选秀,两三个月的大厂生活,就都会了,平常交流没有大问题。

我们天朝人读书并不比别人笨,所以,可能还是学习方法不对路吧。

1980年代,我曾经接待过一个BBC的英文教学部主任,主管对外英文教学广播,一如我们的对外汉语。

闲聊时,他曾经给我讲过集中学习外语的重要性。

他说,英国曾有科学实验证明,对词汇的初次记忆长度是72小时。也就是说,你学了一个单词,72小时完全不再接触,就会忘记。

当时,他这么一说,我就突然想到,我在学校学英语时,都是一周两节课,要么一四、要么二五、要么三六。正好72小时啊。

换句话说,假使你只听课不复习,那就是前读后忘记,一点用场也无。

十几年前,我有一个电视台的小朋友,自己出了几万块铜钿报了一个在梅龙镇大楼里的一对一老外辅导英文课。

她告诉我,那种辅导很人性化,课时都是她自己约的,有空就约,没空或者出差的话,十天半个月不约也没关系。

我也只好问她,这老外是男的吗?多大?长得漂亮吗。

我还有过一个朋友,自己开公司做CEO。她也想提高英文水平,就干脆招一个印度籍的员工,开一份工资,让他做一份办公室的文职工作,实际上要兼人肉词典或搜索引擎。

她每天叫他进办公室来操练英语,谁也不敢踢门。

我见过那位印度朋友,年轻,漂亮且高大。

我想说的是,如果供需双方都真的讲求效率,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大体量的英文校外辅导。

前两年那个阵势,我早就觉得虚胖了。

供应方拼命贩卖焦虑,只求以量搏钱,不讲教学效率;需求方则大多自己不懂盲目烧钱,只求自己烧了钱心安,只求孩子只要在学总比不学好,也并不讲效率。

而且,我也看了,我觉得当下的学校英文教材也并没有烂到哪里去,认真学,根本不需要补习。

所以,现有的校外英文辅导倒掉一大半,一点问题也没有。

不过,我开头也讲到了。考不考英文,关系到学不学英文;而学不学英文则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大的风向标。

我好像也并不担心。

讲实在一点,现在英文用场不大。

可预见的未来好像也不会更大。

阿里那么大个企业,没有英文四级六级怕是不容易进去的吧,但在山东陪酒需要讲英文吗,联华的人听得懂吗?

要么在外滩踏脚踏车被拦下来时,装胡羊讲两句英文?碰着会讲脱口秀的交警,还是“白白哩”啊。

讲得宏观一点,不管啥人哪能轻视英文,英文也不会在你的生活里消失。

当代英文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计算机的基础语言是英文。其他语种(当然包括汉语)都没法从头再来一遍,只能接受。

所以,只要互联网还在,英文就还在。

事实上,有了互联网,英文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比过去不知大了多少倍。

另外,全球化的概念也只会越来越普及,而不可能被彻底否定。

长远地看,任何人家的大门都是无法关上的,相互联系也无法完全切断。

那英文就还有用场。

有用场,那你想学就学。

别说没有考试,没有课外辅导,没有英文课也照样学得成。

停课闹革命那几年,你去哪里上英文课?很多人都是那时学出来的,并最终派上了大用场。

英文从来不是考出来的。

如果英文考试的初衷只是想让更多其实并不觉得英文有多少用场的孩子懂一点英文,那真是不考也罢。

三十年前,央视曾经组织过一次辩论,学英文是只学语言还是兼学文化?结果,主张兼学文化的一方完败。

那已经是一个并不让人乐观的信号了。

而我的英文老师当年见我那么欢喜英文,便问我,你开始读《圣经》了吗?

我问为什么要读《圣经》?

他说,因为很多英文的成语(相当于现在说的梗)都来自《圣经》啊。你是只想学会讲英文,还是想通过它去了解外面更多呢?

所以,本来学英文,《圣经》的内容也不会被考到,“外面更多”也不会被考到,而想了解的人永远会去了解,哪怕要通过各种艰难的渠道。

而不想了解的,就让他们解脱吧。阿门!


我还写过:


淮海路三角花园的那个街口

“老克勒”,只是个传说

上海人家早饭鄙视链指南

老上海热天价的16种正确打开方式

南昌路萝邨3号的传奇故事:100年与100天

“三包一尖”曾断丧在那年夏末的上海街头

美国赤佬的皱皮疙瘩


应读者要求,将我曾经写过的所谓“十万加”罗列如下:


梦回淮海路那个最后的街角

说说上海人的“腔”和“调”

上海人的做人窍坎:“九个要”与“一个覅”

老底子哪能“摆桌头”

“沪普”故事:老清早外婆很忙

上海话形容面孔难看的44种讲法

廿六号,买米去

“淮国旧”里“领市面”

三人三家三碗三虾面历险记

上海弄堂童谣小全

“上只角”,“上”在哪里?


更多在这里发表过的文章都已收到下面的各种集子里了。



若用手机打赏,请长按左下。本gongzhong号,请长按右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