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保定中考丨敢想敢说,方可活虎生龙;真读真写,才能腾蛟起凤保定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发布于 2021-08-20 08:01 ,所属分类:中考语文学习资料大全
敢想敢说,方可活虎生龙
真读真写,才能腾蛟起凤
——关于202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的浅思琐议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正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追梦人。与此同时,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出乱变交错、风雷激荡的表象。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冲突的人文危机,人与人冲突的道德危机,人的心灵冲突的精神危机,文明之间冲突的价值危机都将此起彼伏。
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之下,我们的党和国家对教育和语文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不但要有知识,有能力,还要有胆识,有格局,要有道德,有信仰。要有慧眼看破重重迷雾,有定力咬紧巍巍青山,任凭风浪起,云帆济沧海,能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2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貌似题目简单的考卷并不简单,其鼓励具慧眼有胆识的自由表达,打击不读书假写作的功利主义,并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贯穿始终。
01
鼓励具慧眼有胆识的自由表达
今年的河北语文中考题在赏鉴、阅读、写作中,引导鼓励考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勇敢诉说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与想法,让人走自己的脑子,说自己的话,说真实的话。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跟不上时代潮流,还滞留于以往死记硬背的老模式、旧套路,不遗余力地培养“复读机”“传声筒”,在这样一张新鲜活泛的卷子面前一定会慌了神,乱了阵,麻了爪,伤了心。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我们很多的学生其实早就厌倦了假大空虚的表述与越庖代俎的套路,对生活里时时上演的种种语文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有着高度的敏感与深度的赏鉴。试卷第一部分3题中园博会的四块广告牌就激发了很多考生的答题热情,点燃了他们的头脑风暴
“请从中选出一则你最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并说明理由”
“甲:此处芳草地,愿君多珍惜”
“乙:小草在睡觉,请您别打扰”
“丙: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是情”
“丁:小草给我一片绿,我给小草一份爱”
四块广告牌中,通过考生的品,细品,品味出精彩无穷:有考生读出了其“运用拟人,生动形象,亲切易感”“运用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美”,好!也有考生品出了其“化用古人诗句,运用文言词句,具有古典之美”“语言上有回环往复之趣”“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易于传播”,赞!更有考生从中悟出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来而不往非礼也之中华美德”“人类对一切美丽事物的热爱与保护的人性之美”,牛!世界并非灰色单调,语文更是丰富多彩,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有理有据,表达合理,都对!都对!你说的都对!
纵观这几年的河北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出现频次最多的语句就是“意思对即可”“解说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任选角度,理由合理即可”“言之成理即可”——人类文明越向前发展,我们的心态会更为平和,视野会愈加开阔,很多时候没有非此即彼,非对即错,只有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尊重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不同选择,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好。
汝之蜜糖,吾之砒霜。今年这张语文卷,格外尊重考生发自内心的体验与选择,给了孩子们大胆说“不”的权利。第22题考察的是关于名著《格列佛游记》的阅读感受:你喜欢这本书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出理由。在中考题目新鲜出炉不久,网络上无数“专家”与一线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中,这道题几乎一边倒地好话说尽全心全意地赞美《格列佛游记》,喜欢的理由罗列了千万条,唯独没有不喜欢。我可以不喜欢吗?不能!这可是一本名著,一本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名著,一本属于河北中考规定范围之内的名著,你能说不喜欢?你敢说不喜欢?可是评分参考赫然昭告天下:喜欢,不喜欢都可以,只要有观点,理由合理,即可得分。一本书,一本名著,我翻了,我读了,我想了,我悟了之后,喜欢不喜欢都是我自己的真实体验,谁也无权剥夺!读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在于发掘人生的矛盾与看到世界的多棱,智慧永远不会在蒙昧的顺从与糊涂的苟且中诞生,她分娩于从混乱到清醒,从痛苦到疗救这一无人可替代的自我体验,自我解剖,自我治愈的全过程之中。
同样,21题关于《西游记》“取经惟诚,伏怪以力”的理解,答案也应该是多元多维的。唐僧师徒在十万八千里路上,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终成正果,倚赖的只是“诚”吗?有没有“智”“善”“义”?……降妖除魔,扫尘涤垢,凭借的只有一己之“力”吗?有没有诸天神佛三教九流的大力支持,有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的风云际会?……惜乎这样有思辨的感悟,在考生的答案中虽有,但凤毛麟角,万里无一。还有关于《格列佛游记》的阅读体验,“喜欢”的考生所书写的“喜欢”的答案占了整体的99.99%,这都是他们心底最真实的“喜欢”吗?
我们的教育长期专注于“正能量”?但是“正能量”是不是就等同于“随大流”“没脑子”“说假话”?在这样一个中华民族充满希望,世界充满动荡的伟大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正能量”应该是“有眼光不盲从”“有胆识不苟且”“有担当不逃避”“有信仰不迷失”。
这也是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的“不简单”之处,它正在尝试逐步“松绑”学生的思想,“解除”语文教学的禁锢,但是“松绑”“解除”的关键,还是在教师,只有教师的脑子先破除了枷锁,学生的肩头才能长出自由的翅膀。
02
坚守有信仰不迷失的育人理念
通过分析《格列佛游记》《西游记》的试题答案,我们看出了学生思想“谨小慎微”的“不自由”,但是从20题对《红岩》的简要批注上,我们又惊愕于考生“放飞自我”的“太自由”。相当数量的考生将《红岩》与《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了个一锅乱炖。面对题目中摘录的《红岩》中关于许云峰、江姐与齐晓轩等英雄人物坚贞无畏的经典片段,煞有介事批注的却满是保尔朱赫来和中国工农红军领袖与将领的动人情节。暴露出我们的名著教学,很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真背了,而没有为了体悟人生真读过,读书流于死记硬背,缺失含英咀华,为分数而读,而不是为生命而读,功夫下得再多再猛,也是浮皮潦草,蜻蜓点水,稍不留神就会移花接木,李戴张冠。
面对《红岩》这样一部感动了几代中国人的红色经典,如此“自由”的应付式阅读,是说不过去的。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超时空的绝对自由,我们每一个人都生在特定的时代,肩负着这个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一定要告诉我们的学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英雄的中华民族是怎样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接力长跑,百年奋斗,才终于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很多一线语文教师在名著导读时,谈“红”色厌,自己本身就排斥红色经典的阅读,认为语文是吟风弄月的纯文学,不能纠缠于政治的说教,但是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我们的“文”始终是肩负着“道”的,单纯的风花雪月与高远的修齐治平比起来,虽然打着“接地气”的旗号,能低到烟火尘埃里,但终难绽放出昂扬的花朵。何况,在《红岩》《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诸多红色经典中,文学色彩浓厚,语言优美,情节动人,人物鲜活,每一页上都跳动着火焰,都闪耀着光芒,鲜血在沸腾,信仰在燃烧,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被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所感染,被伟大而平凡的信念所打动。
由此推而广之,纵览2021年的河北语文中考卷——从考察基础字词同时展现河北山海雄姿、讴歌燕赵豪杰到综合性学习中的园博会公益广告与白洋淀匾额楹联,从手把手教你扫除古文阅读“拦路虎”到面对面传授批注读书,从古诗文默写《论语》中先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之谆谆教诲到文言材料中蔡元定“日惟啖荠”“书无不读”的刻苦精神、王廷相洁身自好的“居身之道”再到现代文阅读中段玉裁不慕荣利、严谨创新、勤奋执着的治学精神,直至最后作文,以三则小材料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理解、抒写“全力以赴”的人生境界——这张卷子上有英雄折腰的大好河山、有底蕴深厚的民族精神、有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处处在激励人、滋养人、化育人、立德树人、催人奋进,既润物无声,又掷地有声。
03
打击不读书假写作的功利主义
浸透于新媒体时代,杂、乱、炫的诱惑与短、碎、快的满足将我们重重包围,人人娱乐不疲,浑然忘我。在语文的教与学中,以真性情、真感悟来真阅读、真写作,何其难也!温儒敏先生将统编教材的特点概括为“以读书为要”,称“新教材专治不读书”。并反复强调,让中小学生多用心读书,多动笔写作,不只是学语文的一时之需,也是为学生一生“打底子”的长久之计。
河北中考试卷逐年加大长文阅读的比重,近年来的选文,也不再只偏爱“珠圆玉润”的文人美文,逐渐青睐“佶屈聱牙”的学者散文,不断增加阅读的长度,提升理解的难度。导致在今年河北省这张很多考生声称“简单”的试卷之中,最令人挠头的便是阅读,《拦路虎》太难,看不懂,“段玉裁”太长,读不完,阅读真的成了“裁断”高分的“拦路虎”。
阅读,长文难读;写作,长文难写。今年的中考作文,想写跑题很难,欲写好更难,好写却写不好。越常见的题目,越寻常的题材,越考验考生对生活、对生命含英咀华的深度与广度。今年的很多考场作文依然暴露出“碎”而“浅”的缺陷。数量庞大的考生已经不会写作一篇头尾完整真情实感的作文了,而是小标题横行,碎镜头快闪;也有考生,虽豪气冲天但语言失范,开口就是读来龙飞凤舞品去驴唇马嘴的抖音腔与伪古风,满篇锦词绣语,到底不知所云;放眼世界,讴歌时代,胸怀祖国,赞美英模有深度有温度有思想有细节的文章太少太少,而小打小闹、浅尝辄止、鸡零狗碎、无病呻吟的笔墨又太多太多,不能不令人担忧。
反观教学,在很多语文教师急功近利的工作日程表上,是没有作文的一席之地的。不论是考场之上还是日常之中,都是重头戏的写作,在很多师生心里并没有变成日积月累的磨砺与精耕细作的锤炼,而简化成“开头结尾上网找,排比比喻最最好,把字写好颜值高,反正阅卷就几秒”的投机心态与放弃策略。看似高效“抄了近路”,实则低能“绕了远路”,对教师的个人成长与学生的全面成才,贻害无穷。
在写作中,教师没有真正告诉学生应该去表达什么,没有真正教会学生去怎样表达,有需求不满足,有阵地不坚守,直接导致很多哗众取宠、虚张声势、人云亦云、浮光掠影的书写敲锣打鼓灌满学生耳目,浮躁、肤浅、轻薄、琐碎的表达铺天盖地盈塞孩子心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少年心中沉静的真知灼见与笔下质朴的言之有物,愈发难觅。
千言万语,大道至简,面对读与写的诸多短板,招数有毒,套路无用,唯有尽最大努力屏蔽浮躁世风与浮华文风的不良影响,宁心静志,师与生一起手挽手,心连心,打开书真读、铺开纸真写,方是王道!
敢想敢说,必可活虎生龙;真读真写,定能腾蛟起凤!教真语文、真教语文、学活语文、活学语文,把死的知识与鲜活的语言实际联系起来,把小的情调与宏大的社会生活贯通起来,激发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去咀嚼,去涵咏、去感悟大千世界的万千美好。浸入一个鲜活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解除锁链任鹰击长空,砸碎瓶罐使鱼翔深海,让花朵自在绽放,使果实自然成熟,通过熏陶与感染,借鉴与实践,激活思维,开阔眼界,唤醒审美,高扬理想,健康心胸,磨砺肝胆,锻炼身手,树立德行,担当社会之责,承传文化之脉。
- 完 -

BANGYANGTANG


编辑丨晶玉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