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愿君多采撷,匠心巧运筹

发布于 2021-09-05 11:02 ,所属分类: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运用》巧合多少2021年高考作文题?看了你就会觉得神奇了,请点击链接今年花胜去年红——2021版《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及配套资料与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对照,喜出望外!(或查阅2021年6月10日本gongzhong号推文)

广大师生、家长如有意购买2021版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请加359808229联系(签名为高中语文彭琳,即本书主编),从本书主编处购书可以确保正版、保证质量,而且为应对高考发展的趋势,后续不断有资料赠送,让你一书在手,高考作文成绩步步高

【或堂主购买素材书】



愿君多采撷 匠心巧运筹


韩延明
近年来有一句火爆的流行语:“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的确,60分的高考作文,堪称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而成就一篇精品佳作,犹如建造一栋楼房,精巧的结构决定样式,彰显外形之美;楼房内在质量的高低,则取决于钢筋、水泥等材质。为文亦如为人,外表的光鲜固然不可忽视,但更为重要的是内在的丰盈之美。具体来说就是,高考作文要素材充盈,新颖别致,凸显“猪肚”般的厚实,“凤头”般的华美。所以,关于高考作文的备考,笔者建议考生在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上多管齊下,全方位发力,以新颖、鲜活、丰富的内容,鹤立鸡群,赢得青睐,获得满意的得分。


一、拓宽视听渠道,博览多采


众所周知,成功的高考作文离不开绝美素材的支撑。那么,在备考时要如何获取素材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不同的渠道,利用不同的感官,去发现、收集。世间万象,皆可收入笔端。这正如鲁迅教导的那样:“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首先,可以从教材中获取经典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熟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不只语文教材,政治、历史、地理等教材中,也有大量的名人轶事、生活趣闻,古典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是高考作文素材的“天然粮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篇《离骚》,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就囊括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胸襟抱负、忠贞节操、顾全大局、宽容大度、知错就改等众多主题意蕴,信手拈来,都是绝佳的素材。当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孔雀东南飞》的素材和形式就来自于中学教材中的著名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作者运用“旧瓶装新酒”的手法,古为今用,翻出新意,刻画了一个学成之后不贪图享受、立志支援大西北建设的热血青年形象,立意高远,构思新巧,令人拍案叫绝。


其次,可以从名著中挖掘文学素材。中外名著俯拾皆是,文学大家为我们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充满正能量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一个个撼人心魄、催人警醒的故事。这些人物和故事,启人心智,深入人心,成为文学宝典,被人们津津乐道。备考时要善于利用好这一资源,将它们借用过来,巧妙移植到高考作文中去。这样,说理,一定会令人折服;叙述,一定会妙趣横生。对于文学名著中素材的搜集整理,按照不同的角度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人物篇、故事篇、语言篇、性格品质篇、精彩语段篇等。一“篇”之中,又可以细化为若干类,比如“人物篇”就可以再细分为经历、成就、精神、言论、诗句类等。运用时,可以根据主题方向,对相关素材进行“缩写”,用作议论文的论据;或进行“改写”“续写”,写成故事新编……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取材于三国故事,作者用纯熟的古白话写关羽败走麦城后遭擒,他的坐骑赤兔马被孙权赐予马忠。赤兔马忠于关羽,不愿为马忠效劳,绝食数日,以死相报。这便凸显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该文无论故事情节还是语言表达,都与名著一脉相承。


再次,可以从生活中积累热点素材。时代活水浪花飞溅,社会热点吸引眼球。生活中的热点、焦点事件反映时代脉搏,体现时代动向,彰显时代潮流。在高考作文备考时要并运用热点、焦点。这样,不仅能激发对国家、民族命运的,体现考生的责任与担当,更能为文章增添看点,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而不息。”生活这部无字之书,永远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意趣,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都可以成为绝好的写作素材。备考时要扩大视野,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浏览网页,时新素材,如新冠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收官、“天问一号”升空、全国两会解读、南方洪水来袭、黄金价格上涨、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人类大脑芯片植入、东非蝗灾蔓延、巴西神秘病毒、澳大利亚大火等。运用时新的热点素材进行写作,文章的内容就会新颖别致、不落窠臼,从而彰显考生的博大胸襟与长远眼光,显示考生对人类命运的与思考,因此可以大大提升文章的看点和品位。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围绕“核心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理念,结合近年来高考作文的高频主题,瞄准高考风向标,有针对性地做好定点素材的收集,如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以此提高备考的效度和精准度。


二、依据主题取向,合理归类
通过各种渠道,我们可能收集了大量的作文素材。这些海量的素材堆积在一起,庞杂而没有头绪,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这正如著名作家秦牧所言:“仓库里有丰富的物质,但乱七八糟,堆得连门也塞住了,怎么用呢?”(《艺海拾贝》)所以,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之后,接下来要根据高考作文常见的不同话题,将这些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可以详细划分为爱国篇、理想篇、青春篇、励志篇、毅力篇、惜时篇、勤奋篇、奋斗篇、创新篇、友情篇、亲情篇、合作篇、诚信篇、环保篇、情趣篇、责任篇、学习篇、钻研篇、劳动篇、勤俭篇、谦虚篇等。每一“篇”之下再细分为名言类、人物类和事例类。名言类又可细分为古人古语、今人今语、格言、谚语等;人物类按照人物不同的身份和成果,可再分为政治类、军事类、经济类、科技类、教育类、医疗类、农业类等;事例类按照时代和性质,又可细分为古代类、现代类、当代类、时新类等。如此层层划分,把日常积累的素材有序地整合在一起,装订成册,再列出目录,这样就犹如一部工具书,写作时无论遇到哪一类话题,都可以通过快速检索,在里面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从而极大地提高写作效率和表达的准确度。
当然,素材的分类整理除了上述按关键词划分外,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如记叙类、描写类、议论类、抒情类、说明类等。无论怎样分类,乍一看,都貌似烦琐、费时,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费力在前,省事在后,当写作时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信手拈来绝佳素材,你一定会踌躇满志。而且,养成准确分类的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此,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三、善于去粗取精,求新求异
大千世界,鱼龙混杂,众多的人、事中,不可避免地会夹杂着一些低级庸俗的负面糟粕,这些东西必须予以剔除,不能让它们在作文中现身。所以,面对纷繁复杂的素材,我们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真善美,识别假丑恶,用唯精、唯新、唯美的标准嚴把素材关,为写作筛选和储备精美的原材料,就像英国诗人柯勒律治谈读书时所说的那样:“像石床的矿工一样,把‘渣甩一旁,只拣些纯净的宝石。”
在搜集素材时,可以先统统“拿来”,然后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原则进行认真“过滤”,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远离亦步亦趋的“复印”和“克隆”,让素材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震撼性。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一是避免在死人堆里搬救兵,动辄屈原投江、苏武牧羊、韩信受辱、孔融让梨。一味拿古人说事,难免使文章显得古板而没有血色,不接地气,缺乏现代生活气息。
二是在当代生活中挖掘鲜活素材,特别是要热点人物和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写作积蓄新鲜澄澈的“源头活水”。
三是学会素材的“翻新”,即将人们熟知的素材翻出新意。在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及影视作品中,不乏妇孺皆知的人物和故事。这些材料频繁地出现在考生笔下,成为高考作文素材中的“大众情人”,使阅卷者产生审美疲劳。


四、精心裁剪布局,巧妙整合
写作一篇成功的高考作文,就像烹饪美味佳肴,积累素材是为写作准备足够多的“食材”。而如何从颜色、形状、风味等方面巧妙搭配,烹制成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则取决于“食材”的运用手段了。同样,如何使用写作素材是一门技巧,是衡量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之一。
第一,巧妙组合。在一篇千字以内的高考作文中,可以运用的素材是有限的。这些有限的素材应包含古今中外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物,或长短交错、富于变化,或形成排比、增强气势,或雅俗相间、理趣共生……
第二,详略有致。要善于围绕主题表达的需要、结合篇幅的限制,对素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可以对表现力强、新颖别致的素材作较详细的引述,使之成为点例,以此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对经典素材则取其精华,高度浓缩,数例并举,形成铺排,增添文采,成为面例。如此点面结合,既节省了笔墨、增大了容量,又增强了论证力度,可谓一箭三雕。
第三,善于包装素材。高考作文虽不同于文学作品,不需要刻意追求艺术之美,但在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里仍提出了“有文采”的要求。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必须对原汁原味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巧施粉黛,合理装扮,使之清新妩媚、亮丽动人,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享受。若能再透过优美的文字明辨道理,则可以开启阅读者的心智,愉悦他们的性情。如优秀习作《笑对人生》中的一段:
雨滴渐落,薄衣已湿;草鞋易破,路途遥远。面对生活的艰辛,仕途的失意,苏轼苦中作乐:在他眼里,静听雨声,缓步慢行,是一种安谧的享受;竹杖芒鞋,削落官职,是一种卸下负担的轻松;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是一笔特殊的财富。
苏轼其人其事,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如果原封不动地将其用于作文之中,也未为不可。但作者没有直接拿来,而是进行了包装美容:在引用素材时,将人们熟悉的苏轼怀才不遇却乐观向上的形象描摹得生动而富有诗意,优美而饱含哲理。句式整饬,平仄相间,铺排渲染,一气呵成。读之抑扬顿挫,听之悦耳婉转,观之赏心悦目。包装后的素材与文献记载的客观史实相比,文学意味更浓,也更养眼。这样的文章不得高分,谁得高分?


五、增强表达效果,对比映衬
古人云:“无反则正不显。”的确,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的差异。写作高考作文要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即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素材加以对照比较。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通过对比,可以使真愈真、善愈善、美愈美,从而增强表达效果,深刻揭示真理,凸显自己的观点,突出文章的主题。如高考满分作文《轻松起跑》片段:
贝多芬远离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中尽情徜徉;居里夫人抛弃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里尽情跋涉;陶渊明忘却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上悠然采撷……他们畅游人生,尽嗅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蜷缩在一层层套子间,葛朗台深陷于金钱的泥淖中,华融原董事长赖小民跌落于膨胀的贪念里……他们背负沉重的名缰利锁,无缘欣赏生活的美好,错失了人生的旖旎风光。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古今中外正反两组人物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给读者以振聋发聩的警醒:远离贪念和欲望,抛却功利之心,忘却世间的丑恶,轻松享受美好的人生。文章能取得这样高的分数,这组对比映衬的正反素材实在功不可没。
高考作文的备考,涉及方方面面,其中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不可小觑,它们是文章的血和肉。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我们要擦亮慧眼,时事,全方位地搜集时新、别样、含金量高的热点焦点素材,并着力提升驾驭素材的技巧,厚积薄发,厚积巧发。唯有如此,作文备考才是高效的,写出的文章才能高出一筹,甚至技压群芳。

(本次推文转载于饶水知音,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更多内容请以下短视频:
视频号


附录

2021版《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一书封面以及目录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一书的优势是:一、全面、系统、科学,与时俱进,年年全部更新。经十几年高考检验(有别于出版一两年就消失的见光死的作文书),是高考作文备考的最佳选择——集素材积累、思考训练、写作指导、例文借鉴、高考预测、名言精选于一体,其中的材料几乎能够作为当年任何一道作文题的素材;二、本书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会根据高考的趋势以及时代热点,多次免费推送电子版的作文资料;考生有何作文问题,随时留言,会尽量给予满意的回复。
不管你的作文有多差,认真研读这本书,作文提高3-5分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你的作文没有突破50分,赶紧买上这本书。




相关资源